動態語篇多模態話語分析
時間:2022-10-23 10:55:14
導語:動態語篇多模態話語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動態模態語篇的研究為多模態語篇研究的重要內容。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及視覺語法為基礎,將多模態話語分析運用到動態語篇。以電視劇《紅高粱》為研究對象,對動態語篇中常出現的語言、色彩、音樂、場景、運動畫面等多模態話語予以分析,闡釋了語言模態、運動畫面、視覺模態和聽覺模態在電視劇整體意義構建中的作用,從而更準確的解讀話語的意義,進而推動動態模態語篇的研究與創作。
關鍵詞:動態模態語篇;多模態話語分析;電視劇《紅高粱》
功能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符號,是意義潛勢[1]。功能語言學對語言的研究方法也可應用于對其他模態符號的分析。Kress&VanLeeu-wen[2].建立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就是將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應用到語言以外的其他符號系統的理論。有關多模態話語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靜態模態語篇的分析與研究上。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數碼技術的應用,多模態符號的意義生成研究成為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研究的焦點,因而研究重心也由原來的單模態向多模態、靜態模態向動態模態轉變,其中集音頻、視頻于一體的動態模態視頻語篇成為近年來多模態話語研究的熱門話題。所有的動態模態語篇都具有多種模態,而所有的模態都具有表意的潛勢。電視劇利用多種社會符號資源進行意義的構建,是傳遞信息的一種重要的多模態語篇,是構建意義的典型視角文本,其視角圖像、聲音、色彩、空間等語篇的制作也可以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本文試圖以電視劇《紅高粱》動態模態語篇為例,對多模態話語予以分析。
一、多模態話語及其理論基礎
模態是指交流的媒介和渠道,它包括語言、文字、聲音、圖像、色彩、空間、動作等多種符號系統。多模態話語是人類各種感官協同作用的結果。多模態話語分析主要強調運用視覺、聽覺以及觸覺等多種感官,通過語言、聲音、色彩、畫面圖像、空間以及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進行交際的現象[3]。20世紀90年代,話語分析在西方的研究突破了只注重語言系統與語義結構本身以及與社會文化與心理認知等因素之間關系的局限性,人們對于話語的分析的同時,關注到了聲音、圖像、色彩、動作等多種意義表達形式,掀起了一股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浪潮。近年來,多模態話語分析不再局限于語言學領域,而是拓展到了哲學、社會學、人類學、法學、政治學、符號學、新聞學、心理學、美學、醫學等領域,其研究對象也從語言、文字拓展到了音樂、空間、圖片、色彩、視頻等多種社會符號系統[4]。國外研究者近年來對動態模態語篇的研究有了嘗試性的探索,主要體現在探討影視文本的注釋、轉錄,將影視語篇分為場景、鏡頭、幀等層次進行分析,運用綜合的系統功能多種符號分析框架對動態模態語篇如何通過符內和符際互動過程實現意義的潛勢進行探討等;國內學者(李戰子、向平[5];唐青葉[6];洪崗、張振[7];張德祿、袁艷艷[8];姚銀燕、陳曉燕[9])等陸續關注并研究動態模態視頻語篇。張德祿[3]認為:人類在交際中會采用多模態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種模態不足以表達清楚交際者的意義,從而利用另一種模態來進行補充、強化、調節、協同,以便于更加充分或者盡量充分地表達意義,進而使聽話者更好的理解話語的意義”。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意義在于它可以將語言和其他諸如圖像、音樂、顏色等符號系統整合起來,關注其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使話語意義的解讀更加全面和準確。朱永生[4]曾預測:多模態話語分析將會呈現出兩個較為明顯的趨勢,第一個趨勢即為對多模態互補作用的關注度將日益提高,第二個趨勢即多模態話語研究的復雜度將提高,從靜態模態向動態模態研究的轉變就是其中之一。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是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該理論以社會符號學為視角,以功能語法為理論基礎,認為多模態語篇中的任一模態,無論是語言的還是非語言的,都具有三種元功能,即同時具備人際功能、概念功能及語篇功能,因而都可以構建起各自的語法,體現話語的意義,各模態之間能夠共同協作,形成完整的語篇,完成意義的構建。1996年Kress&vanLeeuwen提出的視覺語法理論為多模態話語分析提供了又一理論基礎。Kress&vanLeeuwen在系統語言學的基礎上,構建了圖像分析的多模態話語分析框架,以圖像等符號為分析重點,探討圖像中的事務、場景、人物等是如何構成視覺模式,如何實現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及構圖意義。
二、電視劇語篇簡介
電視劇從嚴格的意義上而言,算不上是我們日常交流的語言,但能根據自己表意的需要,將畫面、語言、色彩、空間及音樂等有機的結合為一個表意系統,從而更好的達到表達與交流某種思想的目的。它以現代科技、信息技術為媒介,運用視覺形象的創造、鏡頭拍攝組合為表現手段,以運動畫面為主要表達方式,承載著一定的社會意義及文化內涵。電視劇將空間、畫面、色彩、聲音等藝術元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并融合多種藝術特色,能汲取文學作品的敘事性、音樂的節奏感、戲劇的視覺效果及舞蹈的藝術性,能匯集并結合空間、時間、畫面、色彩、聲音、平面與立體等藝術元素,在熒屏的時間和空間里,塑造出運動的、聲畫結合的、逼真的形象,是一種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以真善美為主題,電視劇以劇中故事中矛盾發展為主線,以各個細節來體現劇本的主旨。作為大眾藝術的主要形式,電視劇在充分了解大眾文化需求與心理需求的基礎上,實現與觀眾的互動,實現傳播先進文化與思想的目的。
三、電視劇《紅高粱》的多模態話語分析
(一)電視劇《紅高粱》簡介。電視劇《紅高粱》由鄭曉龍執導,由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者———莫言的《紅高粱》[10]改編而成。該劇由周迅、朱亞文、秦海璐、于榮光、黃軒、宋佳倫等領銜主演,由阿鯤配樂、韓紅演唱主題曲,其真容之強大在國內電視劇中較罕見。該劇講述了在我國20世紀30年代初,在充滿生命力的山東高密大地上九兒和余占鰲用生命譜寫的一段關于愛與恨、征服與被征服,充滿生命力的近代傳奇史詩故事。該劇采用以“我奶奶”為主線的敘事手法,塑造敢愛敢恨的主人公九兒、匪氣十足的余占鰲、帥氣正直的張俊杰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贊美了一種原始的、旺盛的生命力。2014年10月27日《紅高粱》登陸北京衛視、浙江衛視、山東衛視、東方衛視四大衛視黃金檔首播,繼而于湖北衛視,吉林衛視播出。觀眾從中看到了對自由人性張揚的肯定、抗日愛國行為的贊美及強悍生命力的稱頌。該劇先后獲得華鼎獎百強電視劇、國劇盛典年度十佳電視劇第一名,并入圍“飛天獎”優秀電視劇。(二)劇中運動畫面模態的分析。電視劇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它以運動畫面為主,通過依據運動畫面的相對位置或不同運動畫面之間的相互關系,向觀眾傳遞不同的信息,并以此來確定目的信息的起點和終點。這是多模態信息傳遞的重要途徑。在圖像與字幕處理上,本劇第一集開始,就足夠吸引觀眾的眼球。劇情以范偉扮演的打更者拉開序幕,其口喊“平安無事啰”“平安無事啰”,但神色驚慌,在經過城門之時,頓感額頭滴血,原來是城門上懸掛著尸首。縣長被暗殺了!隨后畫面切換到新縣長朱三豪上任的途中,途中土匪肇事,新縣長要剿匪,緊接著女主人九兒的娘被她賭徒爹賣掉以致自殺、繼而倒賣九兒,靠著以吸毒為寄托而生活的單家大少奶奶相繼出場,僅僅短短的40分鐘,三個主要人物的出現,引出了高密的匪、賭、毒三害,整個劇情串聯了起來。期間情節之跌宕、節奏之快速,戰爭元素、殺人剿匪、國人抗日等打斗場面亦成為亮點,令觀眾目不暇接。劇中高粱地作為運動的畫面、“隱形的主角”貫穿始終。廣袤、茂盛的高粱地象征著生命的勃勃生機,高粱結出的沉甸甸的穗子,在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在風中搖曳。男主人余占鰲單手夾著九兒踩倒了一大片高粱,兩人“相互征服”式的“愛情戰爭”由此真正開始,九兒變成了真正的女人;遮天蔽日的高粱此起彼伏、沙沙作響,仿佛為九兒跌宕的一生和壯闊的人生而呼號,九兒在高粱地里與鬼子同歸于盡。本劇不同于電影版《紅高粱》以漫無邊際的高粱地與原野作為人物活動的背景,而是將大部分劇情布置在高門大院之中,體現了典型的山東地方特色,彰顯了地方民俗色彩與社會底層的生命力。劇中還有許許多多運用運畫畫面來傳達目的信息的例子,這些都充分的表現了運動畫面這一多模態話語在語義傳達中的重要作用。(三)劇中言語模態的分析。莫言運用巧奪天工的敘事語言,構建起一種善與惡、美與丑的交錯語境,凸顯出劇情之中的跌宕沖突。作為植根于民間的作家莫言,其《紅高粱》書中人物形象里充滿著揮之不去的鄉土語言氣息。電視劇《紅高粱》的標識體系表現為一種在審美領域中的多條理性、多元化的體現,劇中人物形象多采用鄉村俗語中的粗俗、下流、不文明乃至污言穢語,來體現高密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農民日常用語。通過人物的對話,觀眾感受到了來源于社會底層農民所具有的語言特色與風格。這類語言粗獷中透著樸實,這種帶有“沖突”性的語言特性,彰顯出人物性格的率真、質樸與高尚。這類看似近乎癲狂的語言,在劇中所彰顯的美感卻為資質獨具之美。整部劇中的人物對白,貫穿著民間特質化的口語,處處散發著“鄉村泥土”的氣息,讓觀眾能夠體會到原生態的民間口語,感受到語言表面的粗獷與來源于生命最深處的吶喊。劇中,九兒一出場就機智聰穎、潑辣叛逆,在“顛轎”這一情節中,余占鰲企圖通過“顛轎”嚇唬九兒,九兒即使被顛得痛苦無比,但不服輸的韌勁讓其跟轎夫較勁,嘴里仍然喊出“有本事接著顛”,“姑奶奶不怕,我倒要看看你們有多大的能耐!”雖然最終九兒身體不適,下轎嘔吐,但精神、氣場上絲毫沒有輸給余占鰲,反而占據上風,通過這樣的表述,演繹出九兒自主、獨立、倔強的個性,加之演員周迅本身所具有的不服輸的氣質、細膩、靈氣與爆發力,將九兒的純凈與唯美、光烈與野性演繹的淋漓盡致。再如劇中在余占鰲帶領抗日游擊隊跟日本侵略軍作戰時說的一段話:“日本狗!狗娘養的日本!”余司令一愣神,踢了王文義一腳,說:“你娘個蛋!沒有頭還會說話!”這滿口的粗話,竟將男主人余占鰲身為土匪頭目那種匪氣與粗獷豁達、彪悍剛毅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同時不乏綠林好漢的豪杰與義氣,彰顯出了中國男兒的凜然正氣。人物形象豐滿,真切感人。(四)劇中音樂模態的分析。音樂能賦予影視作品以強烈的立體感與真實感,為影視作品之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作為語言之外的一種表意方式,能給人以無限的想象力,給觀眾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能夠引起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從而更好的傳達影視作品的主旨。由于在中國古典風格的音樂中,紅高粱是陜西文化的象征,電視劇《紅高粱》的配樂師阿鯤,在很大的程度上非常合理、巧妙的還原了陜西文化風格的音樂,其中主題曲《九兒》就是很好的例子。劇中主題曲與人物的命運得以完美的結合,背景音樂烘托劇情,而片尾曲收緊劇情,蕩氣回腸、余音裊裊。由韓紅演唱的主題曲《紅高粱》,其歌詞與旋律,結合劇中劇情,形成了音樂與劇中主人公的命運的完美結合。該曲的歌詞體現了九兒命運的發展軌跡,隱含了人物的人生宿命。開篇歌詞“身邊那個田野呀”,告知了觀眾人物活動的主要場景,“手邊的稻花香”、“高粱熟了紅滿天”等交代了與九兒命運攸關的高粱地,高粱地為劇中人物的核心自然環境,它的出現使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平面視角轉化為三維空間,人物形象由此更加豐滿。繼而“九兒我送你去遠方”,將觀眾帶入了深深的思考。在劇末九兒與日本鬼子在高粱地里同歸于盡時,配上《紅高粱》主題曲,觀眾欷歔不已。劇中背景音樂少了用語言的直白表達,采用各種音效來渲染氣氛,表述人物的性格,推動劇情的發展。莫言在原作中運用了大量的意識流寫作手法,劇中運用了大量的場景來描述人物的內心獨白,而這些內心獨白大多是伴隨著背景音樂出現的。由于本故事發生在山東高密,其地方民風彪悍而粗放,故背景音樂以豪放為主,這些在第五集迎親環節時采用的高亢鎖啦和村人吶喊相結合的形式就是很典型的體現。這些都顯示出來高密人們的熱辣、奔放、豪爽、不羈的性格特點。這與九兒被迫出嫁,抵觸的情緒與心里的痛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使得劇情更加的戲劇化。此外,劇中最經典的背景音樂還數多處運用電影版《紅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男主人余占鰲與日本鬼子廝殺之后在一片血紅的夕陽掩映之下,唱起了這首歌。歌聲搖曳于田間地頭,似乎在追尋亡妻的靈魂,心中充滿了無比的自責與無助,其內心的空虛與憤恨直擊觀眾的心頭,讓觀眾自然的意識到戰爭的無情與殘酷,和平的尤為珍貴,也以此升華了該劇的主旨。片尾曲收緊劇情、蕩氣回腸、余音裊裊。由胡莎莎演唱的片尾曲《九兒》,相比于韓紅的《紅高粱》,更具有穿透力,其嗓音深沉,充滿了滄桑之感。首先,片尾曲《九兒》將劇中情節順滑的收尾。《紅高粱》共有六十集,情節曲折,跌宕起伏。最后在片尾稚嫩的童音下,唱出“娘,娘,你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船。娘,娘,你上西南。溜溜的寶馬,足足的盤纏。娘,娘,你上西南,你甜處安身,你苦處花錢。”此時更顯畫面的悲壯,回蕩的童音與片尾曲交相呼應,此時的太陽也變得湛紅連天,觀眾不禁為九兒一生的命運坎坷而悲哀。此外,片尾曲同主題曲交相呼應,給觀眾留下來無限的遐想“人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九兒我送你去遠方”,將哲學范疇的問題套在九兒身上,暗示了九兒命運的悲愴。孩子是希望的象征,片尾曲出現的童聲向觀眾暗示九兒雖然走了,但她的生命得以延續,其精神得以永存。音樂與畫面、動作、語言等藝術元素的完美結合,起到了渲染作品氣氛、增強作品戲劇性的作用,它能夠推動劇情的發展,從而升華主旨。(五)劇中視覺模態的分析。1.視覺模態之民俗美《紅高粱》電視劇視覺模態的效果出彩于劇中所展示出來的民俗美。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各地區風俗迥異。山東在歷史上有魯文化和齊文化兩大區域。由于齊地地屬丘陵地帶,其三面環海,物產富饒,民風開放,男女兩性方面較為自由。而故事所發生的高密地帶,居民姓氏繁雜,清末民國時期正處于亂世時期,土匪當道,但當時匪亦有道,盜亦有道,儒家男女授受不親的一套在這得以弱化。劇情中,在男女情愛上表現出開放大膽,劇中人物敢于大膽的去追求真實的與幸福,其中的驚心動魄與極度的美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比如通過音樂、影像及人物的出色表演,高粱地上的野合與愛情被表現的欲仙欲醉,美不勝收。片段中,女主人九兒重新騎在驢背上,笑臉燦若桃花,幸福感溢于言表,在夕陽余暉的襯托下似乎穿透了宇宙、超越了時空。此外,劇中的很多細節均展示了高密地區的民俗之美,如剪紙、撲灰年畫、小調、泥塑、墻上的春字、福字、喜字,以及磨盤、犁耙、民房、大炕、鍋貼、碾子、拤餅、爐包等,都構成了劇本的創作源泉的習俗與物質文化之美,為電視劇所具有藝術吸引力和魅力的重要因素。2.視覺模態之色彩馬克思說:“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11]。電視劇以視覺為主要傳播媒介藝術,色彩是最能喚起觀眾視覺敏感的可視性元素。《紅高粱》電視劇視覺模態的效果出彩于其展現出來的民俗美之外,更體現于其中的色彩張力。色彩是最具張力的表現方法,“紅色”則是最具表現力的顏色之一。本劇中“紅色”的運用包含著中國民間最熾熱的情感元素,也飽含了人們從民族性走向世界性的深沉的思索。“紅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民俗中享有特殊的地位,蘊含著民族之氣質,其運用挑動了中華民族情感之弦。整個劇情中,紅色為主要基調,它勾起了人們無限的遐想,成功的喚起了人們的視覺體驗。本劇第五集九兒出嫁的片段,是一組以新娘九兒為中心的特寫鏡頭,九兒從頭到腳都是鮮艷的大紅色,非常養眼。這鮮紅的顏色、喜慶的色調正襯托了九兒近乎麻木、絕望的表情和悲傷而不甘命運屈服的眼神,這種鮮明的對比,為劇情的發展埋下了伏筆。觀眾在一片喜氣的渲染下,心理上充滿了對幸福的期待,但卻被九兒的神情所困惑。而后的“顛轎”戲中,鮮紅的花轎、艷紅的新娘仍是鏡頭里的主要色調。隨著劇情的深入,其中的紅高粱、紅色繡花鞋、紅色的蓋頭、紅色的鮮血、大紅的被子等紅色元素逐漸映入了觀眾的眼簾,色彩的沖擊力已經由最初的震撼轉為一種自然的存在。這其中的紅色,象征著那可遇不可求的美好,構建了高密地域文化的表征和高密人民與土匪的生活文化,體現了一種如紅高粱般的強悍的性格;“紅色”不僅為漢民族最崇尚的顏色,也為中國一種最強烈的儀式形式,如大紅被子、鮮紅的鮮血作為某種紅色圖騰的象征,是一種對漢民族圖騰式的色彩崇拜。劇中有關愛情的段落大都是圍繞紅高粱地展開的。劇中“紅色”原為紅高粱的自然本色,但也為動物所具有的性格底色,更為一種動物面對植物的高粱所激發出來的愛情主題色彩。“九兒”名字的音韻來自于紅高粱“酒兒”,余占鰲在劇中顯得匪氣十足、獸性滿身,紅色正象征著成年男子的成熟、激情、血性與堅定。于是紅色演繹出了紅色高粱地里的“野合”情節。第40集中,羅漢與淑賢終成眷屬,紅色的禮俗、儀式,封建藩籬得以突破,紅色作為某種刺激性的風物,將人物心中那種原始沖動的吶喊以及對自然任性生命力的贊禮都表現的酣暢淋漓。本劇的大結局里,漫無邊際的高粱地里血海,嘹亮的歌謠響徹人間天地,“九兒”躺在血泊之中,安詳的離去,暗紅的鮮血將太陽染成了血色,血紅的太陽燃燒著,整個世界燃燒在紅色之中。這種血色殘陽的紅色,愉悅了觀眾的視覺享受,更象征著一種不屈不撓的生命力,展示了一種敢愛敢恨、奔放淋漓的人生態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新興的話語分析理論框架的多模態話語分析,其研究的重點已經跨越了常見的交際語言本身,它更多地強調了非語言交際模式在交際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重點分析了電視劇《紅高粱》語篇中,聽覺、視覺、觸覺等不同模態及其協同作用,影片中利用畫面成像、聲音呈現等多種手段實現交際,多種交際模式相互作用,共同構建語篇的整體意義,實現了多模態作用遠遠大于單模態作用之和的藝術效果,增加了電視劇的張力和藝術感染力,很好地傳遞了原著的主旨。本文也證實了視覺語法對于動態模態語篇的分析有適應性和可行性,采用多模態話語分析開展對動態語篇的分析,一方面能夠使觀眾對語篇的解讀更加準確、深刻,能夠促進電視劇作品的開發與制作,另一方面拓寬了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應用領域。
作者:馬愛梅 單位:羅定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基建項目竣工決算財務風險管理
- 下一篇:電視劇白鹿原藝術處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