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道德建設下藝術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3-04 02:40:25
導語:學術道德建設下藝術專業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術道德建設是現代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將學術道德建設與高校教學改革相結合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學術道德與藝術類專業教學的關聯,從本質上闡述了藝術類專業教學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意義。同時對藝術類專業教學中學術道德建設的情況進行了一定的分析,探索了學術道德與藝術類專業教學改革相結合的方法,提出了藝術類專業教學中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對策和建議,希望為未來藝術類專業教學改革與學術道德建設的研究與實踐提供更多的思路與方向。
【主題詞】學術道德建設;藝術類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一、學術道德與藝術類專業教學的關聯分析
(一)學術道德的概念。誠信是學術道德的根本。正確的學術道德觀是高校師生道德觀最基本、最具體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對學術道德的正確表達與理解。樹立正確的學術道德觀,培養學生對學術道德的正確理解和認識,有利于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品德與較高的素養,反之學生則容易背離誠實守信的美德,缺乏對事物的正確判斷,從而缺乏學術道德,學術道德的缺失也就代表了信用的流失。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將外界干涉的他律與自身約束的自律相結合,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是高校應該承擔起的重要責任。(二)藝術類專業教學簡述。藝術類專業屬于典型的應用類專業,在教學方面以專業技術的學習掌握與熟練應用為目標。因此,在藝術類專業的教學設計中應當注意實踐多于理論,課堂教學應更加注重研究討論與實際應用。然而現有的藝術類專業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文化產業市場對應用型人才與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作為藝術類專業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反思,認識到自身在專業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肩負起推動教學改革與創新的使命。當下的藝術類專業教學仍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與不足,影響了藝術類專業教學改革的實際效果。一方面,信息時代飛速發展,藝術理念隨著物質生活的變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高校的硬件設施與課程內容過于陳舊,無法適應時代,使得其無法與對創新具有較高要求的信息化時代接軌。另一方面,藝術類專業教學模式沒有與自身情況和水平相適應,無法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而是一味地搬運其他教學模式與工作經驗,導致教學內容不平衡。針對目前藝術類專業教學中的諸多不足,教育工作者們應積極尋找解決方案,采取創新性的措施,以解決這些問題。藝術類專業教學的創新沒有止境,務必順應時代,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向。(三)藝術類專業教學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意義。藝術類專業教學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具有實踐意義,實踐是創造的基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有利于推動教學改革的創新探索。良好的學術道德建設能夠提升學術作品的質量,優化高校的校園風氣和學術氛圍,滌蕩不正確的學術之風,以推動學術研究的發展。高校是學術科研的基地,是“實踐出真知”理念的踐行地,是輸出創新型人才的工廠,將高校打造為培育創新型人才的基地,培養具有較高道德素養的藝術類專業人才,對學術不端現象的整治和社會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加強藝術類專業教學的學術道德建設具有現實意義,學術道德是學術研究的基本倫理范疇,通過學術道德建設,能提升藝術類學術作品的原創性和創新性,讓高校產出更多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如今,信息化發展給學術知識的交流帶來了便利,拓寬了學術思維,然而這種便利也在無意中助長了學術不端的風氣,大數據與學術資源的便利降低了學術創作的門檻,投機取巧者只需要簡單操作就可以拷貝他人的學術成果。深入貫徹學術道德建設,有利于從根源上防止學術不端現象的出現。
二、藝術類專業教學中學術道德建設的現狀
(一)藝術類專業高校學術道德建設情況。隨著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教育逐漸普及,藝術類高校的數量較從前明顯增多,藝術類高校的教學水平和質量也顯著提高。在迎合時代,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藝術類專業學科逐漸細分,教學內容隨之擴展,對藝術類學術研究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大,一方面促進了學術創新,另一方面也因為發展速度過快,帶來了急功近利等負面影響,學術道德問題隨之出現。目前,部分藝術類專業高校頻繁出現學術不端的情況,其中剽竊與抄襲他人學術專業作品的問題最為嚴重。這種學術道德缺失的問題直接影響藝術類專業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嚴重阻礙了藝術類專業高校的發展。許多高校師生缺乏對學術道德的正確認知,并沒有及時接受相關的教育與指導,這成為學術道德缺失現象在藝術類專業高校普遍出現的主要原因。藝術類專業高校已成為學術道德問題出現的重災區,每年藝術類專業高校向社會公開的畢業設計都是媒體輿論關注的焦點。每年都不乏因學生畢業設計中出現學術不端現象而被社會群眾與輿論媒體點名批評的高校,其中藝術類專業高校是重點,如2020年廣西藝術學院優秀碩士畢業生直接照搬本科生畢業設計來獲取學歷,成為社會媒體議論和關注的焦點。我國藝術類專業高校對學術道德建設的研究實踐仍處于起步階段,缺少系統規范的學術道德評價標準,以及對學術成果的針對性管理,相較于其他專業類高校,學術道德建設存在很大的不足,迫切需要通過教學改革和創新不斷改進。(二)綜合性大學藝術類專業學術道德建設情況。目前來看,綜合性大學整體學術道德建設相較于藝術類專業高校更加完善,綜合性大學針對學術道德建設與學風整治呈現出積極嚴肅的態度,大部分綜合性大學藝術類專業嚴格遵循本校道德建設標準,但是也有少部分高校存在學術道德建設問題。通過對綜合性高校大學生學術道德的調查可知,在調查樣本中有63%的學生身邊曾出現過學術不端的現象,且有16%的學生表示學術不端現象普遍存在,由此可以大致推算,約80%的高校學生接觸過論文、篡改數據、抄襲盜用、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現象。其中部分高校的學生對學術論文的重視與認識程度不夠,導致學術論文原有的科研精神蕩然無存,成為部分學生急功近利的手段。相較于藝術類專業高校,社會輿論對綜合性大學中出現的不良學術行為的關注度較低,相關院校的懲治和管理力度也較低,每年綜合性大學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都存在著抄襲剽竊被曝光的案例,卻很少有院校進行積極主動的公開處理,這種消極應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方式間接影響了綜合性大學藝術類專業的學術道德氛圍。很多綜合性大學藝術類專業學生對于學術活動與科研實踐的參與度低,缺乏學術精神,以完成學術任務為目的,這種學術道德上的不良風氣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與院校學術科研氛圍的形成。
三、藝術類專業教學中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一)增強藝術創作的原創性。原創是藝術作品創作的原動力。原創作品表達了藝術創作者自身的思想與情感,是一種情緒外放的具象化表達方式,因此說原創是藝術作品的全部生命力也不為過,沒有原創的藝術作品便失去了魂魄,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要在藝術類專業教學中加強學術道德建設,以增強藝術創作的原創性,其中完善監管制度,采取鼓勵措施是直接有效的辦法。高校可以多舉辦相關競賽,通過競賽平臺提高媒體曝光率,有效利用外部監督加大監管力度,這有助于學術的交流與推廣,從而增強原創作品的競爭力,形成追求原創的學術道德氛圍。(二)增強學術研究的創新性。學術研究的創新性是藝術創作的原創性的基礎,原創要求創作者擁有良好的創新思維,原創的靈感并非憑空出現,正是來自于長久的學術積累,如此才能培養出獨特的藝術創作風格。高校教學增強學術研究的創新性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理論教授、實踐鍛煉、經驗交流等多個方面幫助學生積累學術知識與實際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藝術創作。要想培養高校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不可在教學模式上故步自封,要打破傳統僅注重理論教授與技能培養的教學模式,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在引導學生找到正確方向后鼓勵學生創新發揮,不限制學生的自由想象。(三)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在藝術類專業教學中加強學術道德教育有助于培養具有正確學術道德觀的科研學術型人才。高校應以為社會創造價值為目的,積極響應國家科技強國、教育興國的政策。規范的學術道德監督體系與良好的學術氛圍,有利于推動藝術類專業教學的發展,規范化管理高校科研學術活動,降低高校學術道德不端現象出現的頻率,整體改善高校學術環境。在藝術類專業教學中加強學術道德教育,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提高個人的學術道德素質,保持學術自律,端正價值取向,從而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榜樣。(四)加強學術道德制度建設。加強學術道德制度建設首先要健全學術監管機制。高校有相關監管部門,其雖然具有管理與監督的職能,但通常情況下管制不嚴,沒有涉及高校師生的學術研究,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學校的學術道德氛圍。培養學生的學術自律性是一個難題,作為藝術類專業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保證自身的道德素養,不忘初心,以身作則。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學術道德獎懲制度,通過合理的獎懲措施可以調動藝術類專業學生開展學術工作的積極性,對學生學術道德的培養也能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四、結論
綜上所述,學術道德建設背景下藝術類專業教學改革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旨在培養有正確道德素養與學術價值觀的創新型人才,以為國家未來的科研學術打造中堅力量。建立完善的學術道德體系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完整的學術道德建設框架和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了在學術道德建設背景下對藝術類專業教學改革進行更好的研究與實踐,引導藝術類專業學生自覺踐行學術道德,教育工作者仍需不斷地探索與努力。
參考文獻:
[1]高峰.藝術家與學術道德的關系[J].神州,2020,(18):33.
[2]王雯姝,杜晶波.當前大學生學術道德缺失現象分析及引導[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03):83-89.
[3]顧邦軍,劉彪.藝術類專業媒體交互實驗教學平臺開放性建設[J].大眾文藝,2019,(23):258-259.
[4]卜永強,劉瓊陽,魏薇.大學生學術誠信教育調查與思考[D].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
[5]唐丹丹,孫豐,牛聰.高校藝術類碩士研究生學風建設研究[J].長江叢刊,2017,(02):171-172.
作者:霍楷 趙芷瑩 單位:東北大學
- 上一篇:基于ARCS激勵模式的英語教學設計研究
- 下一篇:互聯網時代藝術教學實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