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兒童口腔醫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13 04:21:16

導語:留學生兒童口腔醫學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留學生兒童口腔醫學教學論文

1拋錨式教學設計與實施

留學生兒童口腔醫學課程總共設計為60個學時,包括24個理論學時和32個實驗(見習)學時。在本次教學模式改革中,我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流程,在理論課之前先安排留學生參加臨床見習或者情境模擬的實驗課,經過實驗課與學生的自主學習之后,再通過理論課來總結與加強學習的內容。課程設計如下:

1.1創設情境

引入“錨”,即設計生成新的情境,以課堂模擬、臨床見習,并結合留學生語言溝通上的特殊性,創設情境,以解決臨床思維培養和操作中與患兒溝通的問題。比如在牙外傷這一章節中,首先構造一個虛擬的兒童患者因牙外傷而來醫院就診的情節,讓留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這一情節演繹過程中要求留學生用中文進行醫患溝通,掌握口腔門診常用的口語。而在其他一些門診較常見的病種介紹中,會安排留學生進行臨床見習。通過教師對診療過程的介紹與留學生自己對該過程的觀摩,使學生們對這種病例的診斷與治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學習了一些治療操作。臨床醫生針對不同類型兒童所進行的行為管理,也給學生們如何與兒童進行溝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偨Y起來,在課堂上我們所虛擬的情節和在臨床見習中與下次教學內容相關的患者的診治就可以設定為下次理論教學的“錨”。

1.2確定問題

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提出隱藏在“錨”里的問題。問題必須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點,最好是開放性的問題,這樣學生可以開闊思路,有更多探究的空間。比如在兒童齲病這個章節,在接診到一個有廣泛性齲齒的小患者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是“針對不同深淺的齲齒,可以采取哪些修復方法,選用哪些充填材料?選擇的理由是什么?”而在虛擬的臨床診療情境中,因為要求學生進行的是角色扮演,我們在分組進行角色分配時就設定了問題,對不同的角色提出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他們的臨床見習和自主學習也有了具體的目標和方向。

1.3自主學習

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尋求上述問題的答案,教師則在一旁加以引導。留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比較強,他們的英語水平也普遍較高,但存在的問題是他們不像中國學生那樣勤奮,上述問題的提出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主動學習。根據提出的問題,他們不僅能結合教材預習理論課的相應內容,而且更善于利用多種資源如圖書館、互聯網等,去查閱相關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信息的主動索取者和知識建構者。在此,學生將不再依賴教師的講授,而是自己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利用各種媒體收集各類信息資源,并將信息加以分類整理,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然后根據問題的主題,將有效信息聯系起來,建構起新的知識體系。

1.4交流與協作

學生根據自己所獲取的信息參與討論、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流,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學習過程是一種發散式的思維創造過程,不同的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留學生更是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使得課堂的討論非常激烈,大家各抒己見,在課堂上涌現出非常多的信息。由于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國情的不同和觀念的不同使他們能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互相之間的討論使他們認識到不同的觀點,互相啟發,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對于各個問題的解決方式也出現了多元化。在學生們就提出的問題進行互相討論時,教師是參與者、引導者。對于提出的問題,學生們所獲取的資料遠遠超過了教材所包含的內容,有很多學生介紹了許多新技術新材料。比如在兒童齲病這一章節中有的學生查了很多充填用的材料(包括一些教材中沒有提及的復合體、樹脂加強型玻璃離子等材料),有的學生提出了針對大面積齲齒應該用預成冠來修復,前牙用剝脫冠來作美容修復,還有些學生甚至涉及到了乳牙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治療。通過討論,大家一起理清了思路,構建了自己的知識框架,對兒童齲病的診斷、治療原則和方法有了很好的掌握,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1.5總結與評價

教師與學生一起整理通過整個教學流程所得到的信息,并對整個教學作出評價。在問題解決后,教師應該圍繞3個方面進行評價,即自主學習能力、協作過程中的貢獻、是否達到意義建構的要求,并提出在這次問題解決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同時,學生在整個過程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拋錨式教學更強調學習過程的評價,它認為,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學習效果的評價。

2初步成效與分析

對這一屆8個留學生的兒童口腔醫學課程進行新模式的教學后,他們的期末平均成績達到了91.5分,比上一年級提高了8分。由于語言的進步,也使他們在后來的臨床實習中有了更多與患者溝通的機會,在兒童口腔科實習過程中平均每日接診人數比上一年級增加了60%。究其原因,主要是:拋錨式教學模式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尋找答案,不僅充分利用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他們對于自己所獲取接收的知識信息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解決了因為語言的障礙導致教師所闡述的一些原理留學生們無法透徹理解的問題。再加上相互之間的交流學習,對疑難問題的討論,更加深了留學生們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在整個拋錨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扮演著主角,而教師僅作為一個引導者和學生學習的伙伴在一旁給予一定的引導,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尤其是在角色扮演的實驗課中,由于要求用中文進行溝通,留學生們對于學習中文都有極其濃厚的興趣,雖然開始有點不熟練,但經過一兩次課后,學生們已經基本掌握了口腔門診常用的口語了,這給他們日后的臨床實習也奠定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在角色扮演或見習實驗課結束后,經過自主學習和相互之間的討論與分析,促進學生自主獲得信息的整合,從而建構起自己的知識框架。另外,拋錨式教學模式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類似或者是真實的臨床診療情境,讓學生接受真實的任務,學生能認識到學習相關知識的原因,并且知道在何種情境應用這些知識,有利于學生的知識遷移,這對留學生在日后的實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起了很大的作用。

3應用拋錨式教學的體會

拋錨式教學模式應用于留學生教學除能有效解

3.3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留學生們好奇愛問問題的特性使得他們對于提出的問題能很主動地去尋找答案及解決的方法,也使學生們注意到問題情境中一些關鍵性的特征,使學生感知變化,從新的視野看問題,進一步理解“錨”,從而促進學生提出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提高。

3.4促進思考

拋錨式教學所創設的學習情境有利于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成為獨立的思考者,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比如當學生扮演著真實的角色調查問題時,能明確自己的知識差距,積極查詢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在我們這次教學改革中還面臨著許多挑戰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課程設計還不是非常的完善,課程形式還需要更多元化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考核評價還未形成與拋錨式教學模式相對應的一套考核體系;還有就是教材的問題,為了輔助理論教材的學習,接下來需要根據拋錨式教學模式的特點編寫出一本相應的實驗教材。

作者:周海燕梅麗琴單位: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