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腦在英語閱讀教學的構建

時間:2022-02-12 08:28:06

導語:閱讀腦在英語閱讀教學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腦在英語閱讀教學的構建

摘要:閱讀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獲取信息、學習語言知識的主要來源。經綜合近些年初中英語考試內容發現,英語閱讀占有的比例越來越大,所以教育工作者須改革及創新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腦的構建方式,首先具體指明了何為閱讀腦及其功能,并結合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腦的應用意義,最終給出實際化的閱讀腦構建方式,用于實現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閱讀腦;構建方式;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閱讀是一個加工與反饋文字和語言信息的活動,所謂閱讀腦,是指閱讀中的大腦以及持續改變的閱讀行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腦的神經結構會產生新的神經聯結,進行相應的調整及重塑,形成新神經回路[1]。人們的大腦實現了對語言、語意、視覺等信息的整合,從閱讀心理學角度而言,將其和個人的閱讀經驗及個人知識連接了起來。

一、形成閱讀腦的過程及其功能

不管父輩成就如何突出、學識如何淵博,均難以將他們的思想、知識及智慧遺傳給子輩。子輩須通過自己的學習、記憶以及閱讀理解,方可獲得知識及智力成長。且閱讀是后天發展的過程,并非先天存在。我們這里所提到的閱讀腦,是在后天閱讀中慢慢建構起來的,并非天生。兒童時代的閱讀習慣及行為,將對其閱讀能力高低及大腦結構產生關鍵影響,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腦成像及腦電波技術,將閱讀中大腦神經回路聯結以及不同區域被激活的情況呈現出來[2]。口語表達和深層次語法功能以及分辨語音、形成語意,主要源于人們大腦中威爾尼克區及布洛卡區,而負責聯結大腦的聽覺及視覺功能區的,則是威爾尼克區上方頂—枕葉交界處的角回。“聽視失語癥”的出現,可能是因為角回發生病變,產生閱讀障礙。例如,當看到InaStationoftheMetro這首由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寫的詩時,一些詞語的視覺信號(Petalsonawet,blackBough;Theapparitionofthesefacesinthecrowd)會傳遞至枕葉的視覺皮質,其又會反向將信號傳遞到角回,black,bough,face,petal等信號實現語音的分辨,通過角回發送到威爾尼克區。同時,“美麗的花朵”“潮濕的霧氣”“黑色的鐵軌”等讀者大腦中的既有先驗知識,完成語意上的理解,語意系統會將其整合到這首詩的語境中。之后,會在額葉的布洛卡區,有語意解碼的信號送到,生成語言信息。不同讀者大腦中存儲的先驗知識各不相同,所以會產生不同的閱讀理解。由于高水平讀者儲備了豐富的先驗知識,所以其會更透徹地理解閱讀內容;而低水平讀者無法理解深層內涵,只可以單純理解字面含義。不一樣的“閱讀腦”會產生于不同的閱讀行為中。在負責認知、語言及視覺區域間,閱讀行為的持續重復會建立關聯,發展有效的神經回路,強化大腦神經突觸連接,實現閱讀的自動化過程。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腦的應用意義

(一)便于達成教學情感目標。教學活動包含情感、動作技能、認知三個領域,且在傳統教學中,情感目標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通過閱讀腦的應用,能幫助教師關注閱讀中的情感目標。教師需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腦出發,從情感維度剖析教材系統,掌握學習理論,把握閱讀教材中的情感部分。在教師的引導下,可有效提升學生的情感感知力,進一步實現對文本中情感力量的發現及感受[3]。(二)便于在閱讀教學中因材施教。從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進行相應的檢測、不同層次的教學及輔導,使學生均可以獲得最充分的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中的發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因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習動機、智力發展、文化基礎、學習意志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會存在很大的不同[4]。對學生閱讀腦的培養,針對個體差異的存在,可選擇各種方式,并尊重個體差異,用于縮小差距。(三)便于學習效率的提升及閱讀方式的改變。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教師會基于不同階段,通過不同的測試手段,掃清學生學習及自身教學障礙,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升學習效率,同時便于順利開展教學。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實際化的閱讀腦構建方式

(一)改革創新教學方式。在初中閱讀教學中,須有機結合精讀與泛讀,改革、創新傳統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一些文章時,教師需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試著找出答案,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便是首先對文章的一次泛讀。然而,為了保證學生能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教師需總結及歸納文章中的重點知識,然后鼓勵學生自主解讀與分析文章中的優秀例句。在提出具體、建設性問題后,將泛讀與精讀進行有機結合。除此之外,在學生泛讀了文章后,教師可針對文章中的知識點,選擇定語、時間狀語的用法以及過去時、將來時的用法,為學生進行講解。(二)通過閱讀進行多種練習,強化訓練聽、說、讀、寫是存在于英語教學中的幾個基礎性板塊,可促進學生進行英語學習。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使用能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閱讀教學須經科學設置,不應是單獨的教學模塊,應完美地將其和聽、說、寫融合在一起[5]。例如,在牛津英語譯林版教材的教學中,英語對話、造句、圖形連線等,也可選擇趣味練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效率,如英語單詞接龍、拆分組合賽以及歌曲的順口溜等方式,均能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還可實現對課文內容的鞏固,在教師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學生可使用自己組織的語言或者是原文的相關語句進行表達,可通過提示的方式,提升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降低復述的基本難度。(三)課前精心設計閱讀導入。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可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教學內容,仔細閱讀課本內容,形成明確的教學目標。基于此,需從易到難,并精心設置導入環節,保證基本化閱讀課程開展的效率。在課堂開展前,教師需借助于多媒體及教學圖片和實物等進行課堂內容導入。例如,在教學MycousinandDIY時,文章中的notonly...butalso兩個并列詞語在運用時,在某些句子中可以省略also。省略時,notonly后面的句子須使用倒裝。教學前,為了實現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師可引導學生用閱讀腦,先解讀課本圖片以及表達的意思。然后提供網絡上的類似圖片,供學生參考理解,同時引導學生觀察標題,找出其中的線索。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全文大概意思。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可通過改革創新教學方式、強化訓練、設計課前導入的方式構建閱讀腦,有助于達成教學情感目標,增強學生自信心,提升學生閱讀效率,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紀坤.閱讀腦的“穿越”之旅:《普魯斯特與烏賊——閱讀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評介[J].新世紀圖書館,2013(10):91-93.

[2]賈貝,周到,曹巧玲等.“模擬閱讀”腦—機接口刺激物樣式對正確率的影響[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5(02):286-290.

[3]管晶晶,胡鑫,王文靜等.理解“閱讀腦”提高兒童閱讀素養——兒童閱讀的腦科學研究及其教育啟示[J].教育學報,2012(04):55-61.

[4]武超.閱讀推廣視角下的讀者閱讀障礙及對策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5(11):8-12.

[5]楊平平.英語閱讀教學問題鏈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7(11):60-62.

作者:徐軼敏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