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邏輯進路

時間:2022-10-13 08:42:16

導語: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邏輯進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邏輯進路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新時代,愛國主義又被賦予了時代印記,其內涵豐富,是一個綜合性的范疇。作為民族文化的底色,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方位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不僅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的要求,也是適應時展的應然之舉,還是實現“育新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貢獻青春力量的重要途徑。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深化愛國主義知識教育、深沉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深刻愛國主義理性教育、深入愛國主義行為教育。彼此之間依次承接,逐層遞進,共同構成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邏輯進路

關鍵詞: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邏輯進路

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終激勵著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拼搏奮斗。總書記曾多次在講話中強調愛國主義教育,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六個下功夫”,并把要在厚植愛國情懷上下功夫放在重要位置;他對愛國主義教育做了明確的內涵界定:“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有重大深遠的意義。由此可知,愛國主義是一個統合性概念,其生成遵循心理學教育中知、情、意、行的邏輯關系,這就決定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應該以增強愛國知識、豐富愛國情感、堅定愛國意志、強化愛國行為教育為著力點和邏輯進路。

1愛國主義教育應抓好“知、情、意、行”

愛國主義作為新時代民族心、民族魂,是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和民族精神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其最終目的是要做到知行合一。但是從“知”到“行”,還需要“情”和“意”兩個重要的心理環節需要把握,知、情、意、行是學生德育過程的一個培養提高的過程,也是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過程,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真正實現由心到行的轉化。

1.1愛國知識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基礎

知要解決認知問題。開展愛國知識教育實際是解決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學生的認知問題,愛國主義作為民族文化的底色,貫通于中華五千年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個方面。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在我國愛國主義主要是愛祖國的;其次要知其為什么,一個國家最持久、最深742021年/第23期/8月(中)沉的力量,它的歷史性、民族性、時代性和世界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意義。

1.2愛國情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

情解決的是情感問題。情感是人們心理結構的核心部分,人們的任何行為都伴隨著一定的情感。[1]愛國主義情感更多的是指對祖國母親、對祖國山河、文化、人民等的愛與恨,喜歡與討厭等內心情感的體驗,它的產生需要經歷長期的過程,更多的是一種正向正面的感情,對愛國行為具有明顯的調節甚至決定作用。愛國情感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理解,一是教育者要有深厚的愛國情感,包括教育話語感情真摯、教育方式注重情境設計、教育過程體現情感關懷;二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產生的情感共鳴和思想共鳴。“國家是不可見的,它必須人格化方可見到,必須象征化方能受到熱愛,必須被想象才能為人們所接受。”[2]

1.3愛國意志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保障

意主要解決意志問題,主要是在愛國過程中頑強努力和克服困難的心理品質,是能夠調節愛國行為的精神力量。愛國之心需要轉化為強國之志,一個人的是否具有堅定的愛國之志向,關乎在面對當前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發展中各種挑戰和誘惑時,是否有自制力做出有利于民族和國家發展的選擇,是否能夠在涉及國家危亡、民族落魄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奉獻自己的青春智慧。愛國意志是內在的、持久的、堅定的,不在于個人利益的達成,更多的是為國家貢獻自身的價值。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著重堅定大學生愛國意志,幫助大學生在人生的關鍵階段能夠形成愛國理性。

1.4愛國行為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

行是將愛國主義教育成效外化于行動,幫助學生找到愛國的正確路徑。愛國行為是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的衡量和檢驗標準,是知識、情感、意志三者的支配和調節下,在行動上所作出的反應。一般而言,在知識、情感、意志三者都具備的條件下,行為的產生便水到渠成。在愛國主義教育實踐中,應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把愛國知識、愛國情感、愛國意志轉化為個人日常行為習慣和動力,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契機

2.1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更加豐富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新年伊始,肺炎疫情全面爆發,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驗,全民戰“疫”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2020年底,我們舉全國之力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中國人民取得了又一個偉大成就,這也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奠定了現實基礎。肺炎疫情,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全面脫貧攻堅,使中國人民的愛國情緒異常高漲,這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現實素材之一。在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愛國主義教育要有針對性的選擇抗“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期間出現的感人事跡,弘揚愛國熱情,促使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厚植愛國情懷。

2.2愛國主義教育手段更加先進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在接收和閱讀時,更加傾向于“讀圖”,包括靜態圖片,短視頻、動畫等各種動態影像,這些往往能夠給人更大的沖擊,也更加契合當下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用圖像來表達當下的思想政策、方針路線,是具象化、可視化的。“讀圖時代”使人們的認知方式、表達方式、敘事方式等發生了變化,而且對愛國主義教育亦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要求教育者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要學會運用圖像敘事的方式方法,增強“可視化”的愛國主義敘事能力和水平。[3]

2.3愛國主義教育基石更加堅固

在當前錯綜復雜的歷史條件下,持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和挑戰。2019年11月《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豐富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指明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向,進入新時代,更需要全國上下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匯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與此同時,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中國共產黨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中國共產黨構建了近代愛國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形成了近代愛國價值觀的神圣話語表達體系,領導人民捍衛國家尊嚴,為建立新中國,不懼犧牲,浩氣凜然,愛國價值升華到一個新的階段。[4]

3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邏輯進路

3.1深化愛國主義知識教育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5]愛國對國家的認知和接受是愛國主義產生的標志。對共同歷史、文化、國情的教育是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不可忽略和跳過的重要一步,在新時代愛國主義的知識教育需要科學系統傳遞愛國與愛黨的歷史一致性和必然性;應該解讀愛國主義和愛社會主義的邏輯一致性;應該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范圍內,為愛國主義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以此來強化大學生對國家的認知,從而建立深層次的愛國理性。深化愛國主義知識教育,需要科學系統傳遞愛國與愛黨的歷史一致性和必然性。“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傳遞的是愛國奉獻,以天下為己任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的真實寫照,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保證,也是愛國主義在新時代的應有之意。深化愛國主義知識教育,應該解讀愛國主義和愛社會主義的邏輯一致性。在新時代,愛國主義首先應該是愛社會主義,愛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在救亡圖存的過程中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一點勢必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深化愛國主義知識教育,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要理解和把握愛國主義教育在新時代的豐富內涵和關鍵核心,帶動更多中國人民為中國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進行偉大實踐,必須在新時代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3.2深化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最大限度的與受教育者形成情感共鳴是愛國主義的情感教育的關鍵,建立個人和國家的紐帶聯系是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首先,要增強公民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引領中華兒女形成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其次,在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中,在3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祖國的大好河山、廣袤的土地、團結奮進的各族人民,都能夠激發起受教育者對祖國強烈的認同感以及對于維護祖國統一的強大的信念感;最后,在進行情感教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榜樣力量。文天祥、劉胡蘭、焦裕祿、黃大年、錢偉長、袁隆平等感人事跡,尤其在肺炎疫情暴發后,涌現出的平凡的感人的案例和故事,通過生動案例的講解,使受教育者產生共鳴,從而產生愛國主義的強大的精神動力。全球化和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當前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交往交流中沖突與競爭增加,多樣的輿論和社會矛盾碎片化地呈現在大學生面前。要通過愛國情感的共鳴,通過創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增強大學生的辨別社會輿論和社會矛盾的能力。

3.3深化愛國主義意志教育

愛國不只是一種內在熱愛的情感,而且是一種由該感情所引發的堅定意志和遠大志向。[6]培養和增強愛國之志,需要不斷的磨煉,在進行意志教育過程中,要與受教育者明確,國家的發展也是經歷了艱難困苦,尤其可以結合目前正在開展的“四史”教育,具體梳理清楚在國家發展、民族振興過程中的眾多為擺脫苦難而進行斗爭的愛國志士。教育引導新時代的新青年,不能坐享其成,雖然目前我們身處國家富強的時代,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實現還需要一代代中國人的努力。培養堅強的愛國意志,可以通過學習先進典型凝練意志。重視開展“大學生年度人物”“身邊的榜樣”“兩優一先”及各項獎學金等評選活動,及時表彰和宣傳教師和學生群體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并定期進行學習宣傳。另外,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實踐、唱響紅色主旋律等活動,讓大學生在參加活動中凝練意志品質,將愛國的情緒、情感升華為情操、信念。通過加強宣傳,讓新時代青年形成“四個正確認識”,做好國際比較,深耕愛國情懷,要把這種想法和態度,循序漸進的影響受教育者,從而使受教育者的愛國上升為一種理想信念和一種堅定的信仰,激發時代責任擔當。

3.4深化愛國主義行為教育

促使愛國知行合一,就是要使知國、愛國貫穿到日常生活中,報國之行是愛國主義的外在表現,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最終目的和歸宿。歸根到底,一個人是否愛國,最終還是要以實際行動來體現和證明,從一個人的愛國行為可以看出這個人愛國思想水平和覺悟。《教育系統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指出:使愛國主義成為每個人心中的堅定信念和精神力量,引導師生把實現個人理想融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之中,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7]愛國之行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環節,要引導受教育者做到言行一致,在強化愛國之行中,可以通過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烈士近年關、紅軍意志和觀看紀錄片等沉浸式教育,也可以通過組織社會志愿活動、社會實踐等,來強化社會意識,進而引導青年學生,能夠與國家的發展同頻共振。歷史與實踐經驗表明,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的轉化過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用愛國知識點亮教育燈塔,用愛國情感灌溉教育之花,用愛國意志高揚教育風帆,用愛國行為助推教育遠航,打牢知識基礎、增強情感體驗、強化意志凝練、提升行為自覺,深層次構建起受教育者對于國家認知、情感、信念的邏輯。

參考文獻

[1]李澤泉.踐行核心價值觀應抓好“知、情、意、行”[N].人民日報,2014-11-04.

[2]殷冬水.國家認同建構的文化邏輯[J].學習與探索,2016(8).

[3]周曉東.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基于話語、圖像及大數據的審視[J].理論導刊,2020(11).

[4]冉琴.論近代愛國價值觀的構建及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1).

[5]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劉建軍.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理論闡釋[J].思想理論教育,2019(9).

[7]中共教育部黨組.《教育系統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Z].教黨[2020]11號.

作者:徐藝菊 單位:上海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