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分析
時間:2022-12-24 11:16:35
導語: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要求構建中國特色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體系,實現安全教育進學校、進教材、進頭腦。2018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意識狀態直接關系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效度,更關系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進程。近年來,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大學生認知、認同和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熱情高漲、成效明顯,但西方文化滲透力持續強化,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以及網絡環境更加復雜多變[1],增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實效性顯得更為迫切。明確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重要意義,深入剖析現存問題,找準有效著力點,有利于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一、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及重要意義
(一)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及特征。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即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大學生開展政治價值觀、道德文化觀、民族宗教觀等方面的教育,使主流意識形態被大學生所接受并內化為行動自覺,能夠有效抵御西方意識形態惡意入侵的實踐活動。其至少應當具備以下兩個方面的特征:一是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主體權責明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涉及保衛處、學生處、教務處等多個部門,各個高校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成立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實施方案,明確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校內各個主體的責任分工,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時,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高校能與國家、社會、家庭等多主體形成良性互動,使學生能時時受教育,處處長知識;二是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具有嶄新氣息。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明確提出,做好高校學生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同樣也應該具有新的氣息。在內容上,把新時代的國家安全教育、社會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等加入其中,具備完善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內容體系;在方法上,開設有專門安全教育方面課程并且安全教育滲透于教學管理各個環節中,建立起安全教育長效機制。此外,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要能以受教育者特點為依據,有針對性、高效率、高標準地開展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基于國家越來越重視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大背景以及提高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實效的現實需要,開展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研究重要且緊迫。(二)新時代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高校作為意識形態交匯、交融、交鋒的重要場所,加強新時代的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切實筑牢意識形態安全的“護城河”和“防火墻”[2],意義重大而深遠。1.有利于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社會的主題,但是霸權主義依然存在,西方某些別有用心的國家西化、分化我國的策略仍未改變,尤其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尤為突出。西方發達國家利用互聯網、捐資資助、贊助學術報告等方式,大肆鼓吹西方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并時有公開扭曲我國政黨的言論,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國大學生的言行舉止。從生理、心理發育規律來看,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社會閱歷較少,分辨信息的能力較弱,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處于形成的關鍵時期,要通過加強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幫助大學生掌握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夠正確看到國家改革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進而使大學生能夠主動抵御國際意識形態的沖擊。2.有利于構建和諧平安的校園環境。構建和諧校園是當前高校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安全穩定是和諧校園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倘若安全穩定得到不保證,那么校園各個系統的協調運轉將無從談起,育人功能也無法實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已經從相對封閉走向日益開放,除了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心理安全等傳統的安全因素之外,意識形態安全也更加重要。大學生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可程度直接關系著高校的安全穩定大局。因此,只有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與使用新媒體,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開展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并強化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實踐性,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這樣才能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轉化為行動自覺,如此方能促進和諧平安校園建設。3.有利于當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新時代大學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奮斗者與實踐者,他們的身心狀況直接關系到自身能否健康成長成才,進而影響著民族復興大業的進程。大學生思想認識尚處于“碎片化”階段,對社會現象認識的不準確、不到位,會直接導致全面發展目標淪為“空想”。同時,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已不再滿足于被動地接受信息,更多扮演的是信息主動接收者和傳播者的角色[3],不良信息往往會通過網絡途徑傳遞到大學生手上,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隱患,使大學生出現價值認同扭曲、個人主義抬頭、抗壓能力較弱等現象。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幫助大學生提高鑒別信息能力,有利于培養其擔當精神、責任意識以及獨立思考能力,進而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現存問題
隨著國家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重視程度持續提高,高校安全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對信息的識別能力、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程度等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對照新時代大學生的培養要求,依然存在可完善之處。(一)師資配置難以滿足教育需求。從師資配備來看,我國大多數高校尚未配備專門的安全教育教師,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呈現出以輔導員為主,其他人員為輔的特點。這也就意味著,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主要通過輔導員推進,輔導員對安全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決定著學生對意識形態安全知識的了解程度。然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輔導員未經過專門的安全教育知識培訓,自身未構建系統全面的安全教育系統,這就使得輔導員的安全知識儲備難以滿足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需要。同時,現代社會具有開放性和多元性特征,僅僅依靠校內力量開展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遠遠不夠,社會專業力量參與的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實效性的提高。(二)教學內容難以適應現實需要。從教學內容來看,我國部分高校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認識不夠全面,體現出高度重視“個人安全”但“社會安全”抓得不夠的特征。具體而言,我國高校均將增強大學生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作為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多體現出“小安全觀”教育,即在人身安全方面,多以傳染病防治、運動損傷處理、出行安全教育等為核心內容;在財產安全方面,多以防詐騙、防盜搶等為主要內容。相較于“小安全觀”教育而言,國家安全、社會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等“大安全觀”教育則顯得單薄[4],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非傳統”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急需與時俱進地加強。(三)教育形式不夠系統科學。從教育形式來看,我國高校多通過形勢政策教育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講座等來開展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這些教學形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系統的安全教育體系。如,大多數高校尚未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多在形勢政策教育課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等課程中穿插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內容,安全教育沒有納入正式教學計劃,使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出現形式化嚴重、系統性不強、實效性不高等弊端[5],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安全知識需要。此外,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仍然以傳統的“聽、說、讀、寫”為主,“學”的積極主動性不足,不利于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優化策略
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制定出臺落實高校黨委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領導機構,著力高校黨政工團的齊抓共管,統籌推進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實踐活動,形成教育的最優合力[6],構建中國特色的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體系,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是新時代高校安全教育的奮斗目標,也是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著力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有利于持續完善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體系。(一)樹立與現代安全教育相適應的教育理念。面對國內外環境和現代網絡技術的挑戰,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教師需樹立與現代安全教育相適應的教育理念,以更好地承擔起大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一是切實樹立“學生主體”教育理念。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時刻以學生為本,高度重視學生個性特點的挖掘以及學生的實際需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關系,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良好的師生互動情境中,逐步實現主流意識形態的入腦入心。二是切實樹立“學用結合”教育觀念。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教育者不能簡單地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要充分運用學生熟知的網絡語言、影響較大的社會熱點,將“枯燥”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教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深化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達到“以知導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的良好效果。此外,高校要加強對現有安全教育師資的培訓,使其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良好的業務能力、全面的綜合素質。同時,要與警務工作人員、安全教育專家、意識形態學者等深合作,建立一支以專業教師為骨干、兼職教師為輔助,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的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師資隊伍。(二)建立系統全面的教學內容體系。高校要在新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繼續強化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心理安全等“傳統”的安全知識教育,同時要大力加強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非傳統”的安全知識教育,構建系統全面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體系。政治安全包括國家主權、政治制度、執政黨、領土完整、國民意識形態等,具體到高校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上,主要指國家穩定不容破壞、國家主權不容侵犯、國家制度不容懷疑、國家秩序不容違反等;文化安全即國家主流文化、社會道德體系、民族文化系統等方面的安全,西方文化首先入侵的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務必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在新時代尤為重要,主要包括國家核心技術不泄露、個人信息不泄露等,倘若信息安全沒能得到保障,可能會對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等造成嚴重影響,也會為西方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滲透提供便利通道。除此之外,還要強化公民意識教育、信息辨別教育、社會安全教育等[7],以系統全面的教學內容體系,為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質量的持續提高打牢基礎。(三)充分整合課堂教學、網絡媒體和社團活動等資源。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高效開展,要充分整合課堂教學、網絡媒體和社團活動等資源,切實提高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實效性。一是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有條件的高校要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將安全教育納入教學大綱中,開設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專題教育教學,系統地對大學生進行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條件尚未成熟的高校,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及“形勢與政策”課程的作用,堅持不懈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同時,要不斷構建全球化、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自媒體平臺,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強化思政課和專業課的意識形態引領,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二是強化網絡媒體運用。一方面高校應利用傳統的傳媒載體如高校校報、校園廣播、校園電視等形式開展新聞宣傳工作,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另一方面高校應樹立“互聯網+”思維,利用微博、QQ、微信等現代交互工具構筑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信息交流平臺,如班級群、飛信群等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和交流,進行適當的正面引導,從而形成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新陣地[8];三是充分發揮社會活動主陣地作用。學生社團經常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文藝表演、社會實踐等主題活動,這些活動具有自發組織、參與人數多、學生喜愛等特征,要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滲透于社團活動中,通過精彩紛呈的社團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進而提高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實效性。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需久久為功、常抓不懈,要堅持“系統設計、整體謀劃,尊重規律、注重實效,部門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思路,不僅需在教育理念、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持續用力,而且還要大力加強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教材開發、實踐基地建設以及考評體系構建,持續提高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質量,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參考文獻:
[1]陽作林,張波.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困境及其破解[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7):64-66.
[2]黃毅.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8,(5):58-60.
[3]于孟晨,蘇倩,孫鐘偉.微傳播對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影響及對策探討[J].理論導刊,2017,(2):97-101.
[4]陳曄,李強.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高校安全教育課程化的思考[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2):86-90.
[5]王兆先.新時期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7,(4):116-120.
[6]曾福文.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7:51.
[7]康紅蕾,鄭一賽.基于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J].繼續教育研究,2017,(5):14-16.
[8]劉淑穎.當代我國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37.
作者:劉春華 單位:莆田學院
- 上一篇:高校受資助困難學生感恩教育研究
- 下一篇:繼續教育與臨床專科聲譽提升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