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班級管理思考

時間:2022-03-29 02:43:49

導語:中等職業學校班級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等職業學校班級管理思考

中等職業學校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搖籃,是“工匠搖籃”。隨著中國制造的不斷崛起,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大,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搖籃,必須迎風而起,弘揚并踐行“工匠精神”。現階段,很多教育研究者不斷深入對“工匠精神”的研究,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時,也發現很多矛盾,如“工匠精神”在中職學生中普遍缺失的問題、怎樣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工匠精神”等。將“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職業學校班級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是非常必要的。

中等職業學校班級管理要凸顯中職學生特點,才能讓班級管理工作活起來、動起來。“中等”這一特點決定了班級管理工作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特點,注重時代感、趣味性,充分利用網路、自媒體等,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做好班級管理工作。“職業”這一特點則要求班級管理工作要貫穿包括實訓實習在內的專業教學過程。

1中等職業學校班級管理的重要意義

班級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其肩負班級日常管理和德育教育的重要職責。班級是學校最基本的管理單位,其管理形式、制度和水平都能夠折射并影響到校園文化的建設。中職學生的自律性比較差,文化知識比較薄弱,相對來說更難管理,所以如何做好中等職業學校班級管理是廣大中職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索研究的問題。班級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德育工程,更是學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環,直接影響校風、班風和學風的形成,同時也關系到每位學生的成長。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學生的思想、內心情感和行為準則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跟上時代步伐,根據學生特點,改進班級管理的方式方法,將“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職業學校的班級管理中,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新時代青年。

2耳濡目染引導學生感受“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對所從事的工作不斷追求完美、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價值取向。對中職學生來說,就是要有永不放棄、執著專注、勇往直前、敢于創新的精神。中職學生在入學初期,此時需要班主任結合班級管理進行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充分了解專業發展前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職業興趣。通過主題班會——古今中外之匠人,使學生感受到其所學專業與“工匠精神”之間的密切聯系,同時通過觀看《大國工匠》紀錄片,讓學生切身體會“工匠精神”就在身邊。班主任應根據學生特點、結合工匠案例,從實際事例中,讓學生充分了解“工匠精神”,引導學生樹立奮斗目標。

3“工匠精神”內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班級管理中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積極營造學習“工匠精神”的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如何將“工匠精神”內化于心并外化于形,使學生養成專注、誠實守信、尊重技藝、精益求精的良好習慣呢?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可通過班級常規性的工作內化“工匠精神”,如看學生是否能天天按照班級管理的標準要求保持教室、宿舍的清潔衛生;輪到值日的學生是否自覺肩負起職責等。合理利用校園文化環境,積極營造班級文化氛圍。在學生所能到達的地方,用文字、宣傳畫等宣傳方法,展示從古至今著名匠人的故事,讓中職學生在校園的每個地方都能感受到“工匠精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借鑒和學習“工匠精神”的精髓。利用主題班會,引導學生討論對優秀工匠的看法和自身的追求,開展關于“工匠精神”的相關評比活動,如:說工匠故事比賽、手抄報比賽、黑板報比賽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和親身參與,進一步感受“工匠精神”。

4有效落實“一本計劃、兩種制度”,為學生成長護航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升學校教育管理水平與辦學效益,把學生培養成“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強”的新型人才,學校推行“一本計劃、兩種制度”的育人模式,推行“現場6S”和“成長千分制”兩種考核制度。“一本計劃”分為道德、能力、身體等三大素養模塊,總計十一項小模塊,促進學生成長。按照整體計劃結合班級學生特點,鼓勵學生積極準備并參與“愛•有雙十一”推行的各項活動。“成長千分制”評價方案以學校各項管理制度為標準,以學生的行為表現為依據,實行量化考核。由班主任進行布置,班委明確分工,最后再落實到每個人,班主任要定期考核,定期公布,使學生知道自己改變和提高的方向,這不僅能培養中職學生的自律性,還能提高中職學生的文明素養,深化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5結語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工匠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為自己的夢想揚帆起航。

作者:余志勇 奚江江 單位:儀征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