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整合

時間:2022-08-26 10:47:24

導語: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整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整合

一、概述

一是主張分層組織創業課程體系,共分為普及性課程和進階性課程兩個層次,并實施四階梯的實踐課程。該觀點充分考慮了創業教育課程由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的實施步驟,但在課程之間的融合方面涉及較少;二是主張創業課程體系模塊化設計方案,具體包括創業意識類課程模塊、創業能力類課程模塊、創業知識類課程模塊和創業體驗類課程模塊等。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有利于厘清課程關系,使我們在課程安排上能夠有的放矢,但體驗類課程效果缺乏相應保障,模塊的來源缺乏根基。三是主張構建以KAB(KnowAboutBusi-ness)課程為核心、以相關課程為輔助、實踐類課程為拓展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KAB課程模式比較成熟,利于各高校創業教育的有序開展,但該課程內容畢竟是淺嘗輒止的入門級課程,不足以實現高校畢業生由一個求職者向一個工作崗位創造者轉變的基本目標。因此,整合當前各高校正在實施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二、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整合的共性平臺:政府+高校+企業

創業教育不像大多數專業教育那樣獨立于高校內部自成體系。創業教育的思維正由教育系統特別是高校內部的“自娛自樂”走向全社會的“全員參與”。要真正把大學生創業教育落到實處光靠理論講授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依賴大量的創業實踐,需要校外企業的大力支持,提供認知和熟悉企業運作過程的實踐場所。同時,還必須依賴政府政策上主導和資金上的支持,提供多樣化的創業機會。而處于創業教育主體地位的高校也應該做出觀念上的改變和制度上的創新,目的是在政府的主導下做好與企業實踐基地的共建工作,剝離和提煉出三者在大學生創業教育方面所提供的共性部分,打造“政府+高校+企業”的三方聯動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共性平臺。

(一)政府主導方向

政府各部門應充分發揮其在創業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緊扣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制定相應的政策文件指導大學生的創業方向,特別是地方政府應緊密結合各自地方的產業優勢、經濟特色對大學生創業進行政策扶持,如小額擔保貸款、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二是協調社會資源來支持和配合高校的創業教育,政府要大力營造有利于創業教育的文化氛圍,弘揚創業精神,提高社會對創業價值的認識,營造良好的創業軟環境。三是建立創業教育評估與監督體系,確立科學的標準體系,對高校的教育過程、教育成果進行全面客觀的價值判斷,以保障優質創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高校主體實施

高校是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開設和實施的主體,首先,高校應打破專業、資源、學制和師資的條塊限制,鼓勵學生學習各學科各專業的綜合性知識,如我校給傳統的文、理專業學生分別開設理、文類通識課程就是一種打破專業限制的一種有益嘗試;適時施行彈性學分制,允許學生分段完成學業,便于學生休學開展社會創業;培養和配備優秀的教師隊伍,不斷完善教師的創業知識結構。其次,高校資源的保障、師資的安排、課程的設置應緊緊圍繞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這一中心開展創業教育工作。最后,積極開展第三課堂,使學校社團的各項活動成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有效載體,積極引導各類社團圍繞大學生創業這一主題開展各類活動,全面鍛煉大學生計劃實施的能力和現場組織能力。

(三)企業提供場景

企業提供了創業教育的真實場景,使創業教育由入門引導到深入提高、由理論知識到實踐認知有了一個可以依托的載體。一是積極與高校合作,共建大學生實習基地,盡可能多的給大學生專業見習機會;二是在企業內部設置多種助理實習崗位,包括經理助理、店長助理、項目組長助理等,給正在準備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三是向高校推選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創業導師,跟高校創業教師一起共同講授一門課程,讓學生既有理論的學習,又有實踐的熏陶。當然,這些工作需要政府出面在高校和企業間協調,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三、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整合模塊和課程

如何從當前各高校良莠不齊的創業課程領域中篩選課程?如何優化課程結構?作者認為,應構建既相互聯系又相互作用的創業機會識別、創業理論知識、創業實踐操作和創業風險承擔四大模塊,把這四大模塊作為梳理的工具,篩選出適合當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創業課程,進而優化其結構。模塊的構成與作用機理如圖2所示。

(一)創業機會識別模塊

機會識別是創業的開端,也是創業的前提,具體包括獨特的創意、商業概念和商業模式的開發、市場測試等環節。因此,這一模塊的創業課程應包括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性思維、市場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市場機會的判斷和評估、創造力開發等主要內容。不斷引導學生的創業意愿,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逐步培養大學生的企業家精神,樹立創業理想。為此,這一模塊的課程主要包括:《大學生創業精神導論》、《創造學與創造性思維》、《市場調查與預測》等。

(二)創業理論知識模塊

知識類課程除了大學生專業課程之外,還應包括經濟管理類、公共關系類、社會心理類、文化藝術類等課程。能力類課程具體包括專業技術能力課程、經營管理能力課程和綜合素質能力課程等。通過上述理論知識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強化大學生的文化底蘊、提升大學生社會活動能力、鍛煉大學生科學配置和優化資源經營意識和增強大學生適應變化抓住機會的素質。為此,這一模塊的課程主要包括:《現代企業管理》、《公共關系學》、《社會心理學》、《藝術學概論》、《組織設計與管理》、《大學生創業素質論》等。

(三)創業實踐操作模塊

理論知識提供的是可以交流的語言和符號表達出來的編碼知識,而實踐操作模塊所提供的卻是只有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領悟和習得的“理性不及”的東西,傳統的正規教育系統不能培養出成功的創業人才。所以,必須提供豐富的實踐課程才能讓大學生得到充分的實踐鍛煉,主要分為創業活動課程和創業實踐課程兩大類。創業活動課程包括以下幾種主要形式:一是成立大學生創業社團,架起高校與企業之間交流的橋梁。如我校跟JYC酒業集團公司以該公司冠名的大學生營銷沙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二是緊抓兩年一度的全國創業計劃大賽,大學生通過項目論證、組建團隊、撰寫創業計劃書和項目答辯等全過程鍛煉,逐漸明確了創辦企業的流程,感悟了創辦企業的艱辛,為真正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而我校在國家不舉辦創業大賽的奇數年份還會舉辦全校性的營銷策劃大賽,根據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到創業成功企業參觀訪問和社會調查,通過參觀、社會調查使大學生跟企業跟創業人士密切接觸,可以直接獲得創業者的感性知識。因此,創業實踐課程主要包括:《創業綜合模擬實訓》、《創業團隊拓展》、《商業實戰》等。

(四)創業風險承擔模塊

創業機會到來之時,既不能臨淵羨魚也不能逞匹夫之勇,應審時度勢規避各種風險,及時發現和利用盈利機會。每一位創業者都應具備化解風險的能力,進而以堅定的意志面對成功和失敗,并以長遠的戰略眼光規劃未來,肩負起一個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因此,該模塊開設的課程主要包括:《創業風險管理》、《企業危機管理案例解析》等。

四、需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平臺+模塊+課程”模式提供了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課程的開設要以高校為主體的包括政府機構和社會企業的各項資源整合為基礎的思路。但這一思路的落實貫徹還需要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育師資匱乏的問題,我們應加強現有教師的選拔和培訓的同時盡量到企業中選聘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企業家到高校做兼職教師,參與創業實踐活動的指導,以解當前的燃眉之急;二是教材體系建設問題,作者認為,教材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創業教育開展比較成熟的高校牽頭,各高校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組成教材編寫組,才能編寫出適合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教材。

作者:童廣印 單位:棗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