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活動欄目有效教學研究
時間:2022-01-24 09:14:18
導語:初中地理活動欄目有效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材之中,“活動”欄目教學(以下簡稱活動教學)是其在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視域所形成的特色教學板塊,通過科學合理地進行活動教學,可以切實引導學生參與地理學科學習主動性,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拓學生眼界視野,還能夠推動學生對地理知識形成深層次了解,全面強化學生地理學科實踐能力。對此,本文對初中地理活動教學如何在新要求下進行標準化開展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地理,“活動”欄目,有效教學
對初中地理教學而言,“活動”欄目是其主要組成部分,通過結合活動教學內容以及特色科學開展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教學水平,推動學生對學科知識具有更為全面的了解。此外,科學進行活動教學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科實踐能力,確保學生可以得到綜合性發展。對此,在新標準下,初中地理教師應不斷完善當前活動之中存在的不足,持續對教學策略進行科學優化,切實保障初中地理活動教學呈現標準化優勢[1]。
1活動教學關鍵性價值分析
就當前初中地理學科教材而言,由于其存在一些具有鮮明特點的教學欄目,可以幫助學生在地理學科相關知識學習過程中得到理論支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其中,教材“活動”欄目這一模塊可以在學生接受地理教育時發揮關鍵價值,不僅可以有效引導出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熱情,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由此,活動教學在現階段在地理學科之中的關鍵性以及重要性也愈發凸顯,教師應在進行教學時給予其相應重視,保證教學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促使初中學生可以在學習地理知識時具有良好主動性[2]。此外,通過對新標準教材進行分析,“活動”欄目占據較多篇幅,往往會占教材總頁數的50%左右,并且活動教學也十分豐富,可見教育部門在新標準下對活動教學的重視程度。在設計活動教學時,教師通過將教材內容作為核心要素,使其大規模滲入到教材教學內容之中,可以全面激起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形成創新能力,并且還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在面對問題、處理問題過程中的能力,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體現新標準現實價值[3]。
2“活動”欄目特點
活動教學主要特點表現在多樣性層面,由于“活動”種類十分繁多,并且不同“活動”自身具有十分明顯的特點,其往往會通過各種形式和教材之間進行聯系,為學生帶來新意,也為地理課堂提供一定活力。鑒于初中時期學生還并未形成完善成熟的思維意識,其在面對抽象性質事物過程中難以形成正確理解,對此,地理教師若是僅僅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言語進行知識傳遞,則很難保證教學工作達到理想效果[4]。例如,在初中二年級《多民族大家庭》這一章節教學中,其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各民族地域分布特點以及不同民族習俗文化。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在講解民族地域分布情況過程中可以通過教材內容進行授課,采用常規教學方式。而在介紹不同民族民俗文化過程中,若是采取板書形式教學,學生很難了解具體內容。由此,在講解民俗過程中可以借助于活動教學,教師通過課件展示“活動”欄目內容,通過影像或音頻等方式幫助學生認識我國每個民族所具有的文化習俗,不但能夠使學生始終保持課堂注意力,引導其課堂學習主動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營造出輕松、快樂的課堂學習環境,使其加深對課堂知識的印象[5]。
3新標準下活動教學現存不足
3.1教學模式單一
開展活動教學基本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拓展思維、開闊眼界,進而形成良好實踐能力??墒钱斍?,諸多地理教師在開展活動教學時只是“為活動而活動”,并沒有符合活動教學根本目的。部分教師在開展活動教學時,采取單調的“一問一答”形式,對學生提出課堂問題,之后對學生回答情況進行簡單概括和總結,導致活動教學很難通過多樣化形式呈現給學生。甚至還存在部分教師為應對考試,直接把活動教學答案寫在黑板上,學生將答案記錄到筆記上,此種行為和新標準背道而馳,導致活動教學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3.2教學觀念保守
諸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達到新標準要求,且教學觀念較為傳統落后。在新標準下,初中地理開展活動教學已成為主要教學內容之一,并且在教材中精心設計“活動”內容。但在傳統教學觀念影響下,教師往往會將此部分教學直接省略,旨在節省課堂時間對學生傳授應試知識點,把活動教學以課后練習形式要求學生自行開展。
4新標準開展活動教學有效方式
4.1開展情境教學,豐富教學模式
結合新標準所提出的教學要求,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科教學中,主要是幫助學生學習到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所以,地理教師在活動教學過程中應確保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之間具有一定聯系,不僅要設計和現實生活具有密切聯系的地理教學,傳達地理學科核心知識,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營造良好教學情境,進而幫助學生對地理學科始終保持積極性。例如,在進行“自然災害”這一章節的教學之中,結合新標準要求以及本章節內容,教學主要內容是幫助學生對常見自然災害以及成因形成一定了解。在進行活動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災害創設出相應情境,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災害。如組織學生開展地震自救,引導學生將書包、課本等放在自己頭頂,之后躲到桌子下面,教師可在講臺前適當敲擊講桌模仿地震聲音,提升情境真實性。待開展活動教學結束之后,課堂氛圍將處在較為輕松狀態下,教師應趁學生課堂情趣濃烈時為學生介紹地震成因以及危害,同時也培養學生形成在面對地震災害時自我救援的技能,符合新標準教學要求。
4.2轉變教學觀念,強化思維培養
新標準要求初中課堂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由此,教師應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在課堂中進行活動教學,進而切實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例如,在“認識地球的形狀的大小”教學時,學生首次面對地理學科,會存在較大陌生感。在這種情況下,地理教師就需要進行活動教學,按照“活動”欄目中內容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在自行制作地球儀時,可以對課堂知識以及地理學科形成初步認知,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想象力以及空間思維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良好印象,進而為后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5結語
綜上所述,從新標準角度出發,地理教師應科學組織活動教學,通過標準化形式有效培養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對學科興趣度。此外,教師還應對活動教學引起足夠重視,對教學方案和模式進行科學制定,確?;顒咏虒W實際作用可以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得到充分體現,為培養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營造有利條件。
作者:劉翼 單位:甘肅武威第二十四中學
- 上一篇:勞動教育如何融入學校德育教育
- 下一篇:新時期班組建設工作與思考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