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研究
時間:2022-07-03 03:20:50
導語:建設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受國家政策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影響,基礎性建設行業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空間近幾年不容樂觀,建設類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壓力空前加大,部分專業的就業前景變得十分嚴峻,這就使得建設類高職院校一方面重視專業能力的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來提升學生的就業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加大創業能力培養的力度,以緩解就業壓力。但從這幾年建設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現狀來看,存在著一系列問題。1.1創業能力培養的系統性不強建設類高職院校受到就業導向辦學思維的影響以及教學課時的限制,并沒有著力組織建設系統性的培養體系,局限于課程體系培養的單一性,課堂上對時代背景、創業環境、法律法規、創業者素質或能力要求、創業路徑選擇等所做的簡單介紹缺乏以學生為本的針對性,不能把課堂教學、實踐育人、創業氛圍營造、創業平臺建設、社會聯動機制等結合起來。就創業能力培養方案而言,系統性不強。1.2創業能力培養的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由于基礎性建設的前期投入較大,建設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市場創業機會并不多,因此,建設類高職院校并沒有動力引進專門的師資力量來應對這種需求,而創業教育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職業經驗最好還具備一定的創業經驗,很顯然,在這一點上,建設類高職院校無法配備充足的符合創業能力教育的師資隊伍,在校從事創業能力培養的教師絕大多數并沒有創業經歷,課堂上照本宣科,空講理論,創業能力培養只能流于形式。1.3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教材缺乏當前,并沒有專門針對哪一類高職院校的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教材。部分建設類高職院校著手準備開發適合本校行業背景的校本教材。但是由于創業本身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實踐層面的成功經驗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梳理和理論總結,而高職院校大部分專業教師又缺少創業經驗,并不能很好的把握創業能力培養的內在規律,再加上創業能力培養資料匱乏,課程體系的建設遇到了不小的瓶頸,導致目前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教材缺乏。1.4創業能力培養的平臺建設不夠完善創業能力實訓作為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活動,建設類高職院校相對完善的實訓基地主要服務于專業能力培養,具有針對性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平臺建設力度普遍不夠。盡管部分建設類高職院校設置了專門的創業基地或者創業協會,但是由于平臺建設缺乏資金投入,創業內容形式單一,市場參與度不高,權利機制不完善等因素,很多平臺空有架構和場地,而缺乏必要的建設。1.5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支持力度不大建設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向主要是針對基礎性建設行業,通過細分行業崗位,就學生學習專業而言,有些專業(如建筑設計、裝飾設計專業等)本身有適合創業的空間,這給了部分在校學生非常強烈的想象空間,他們的創業起航夢想指向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但目前大部分建設類高職院校對學生自主創業的支持力度不大,缺少相應的激勵機制、配套措施以及對接專業培養方案的學分溝通機制。而一些純粹屬于個人愛好或者對未來人生愿景式的創業夢想,離開了各高職院校的專業培養計劃更難獲得來自學校的各種實際支持。
2加強建設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路徑選擇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為高校的創業教育指明了方向,加強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是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是緩解不斷擴大的社會就業壓力的需要,是大學生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針對建設類高職院校在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現狀,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從以下五個方面加強創業能力培養工作。2.1完善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展開創業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建設非常重要,需要編寫適合建設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校本教材,教材的內容既要體現理論性、科學性與時代性,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搜集與加工能力、市場機會識別與把握能力、資源獲取能力、計劃能力、溝通協作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創業起步之后組織管理能力、決策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把融資、創業營銷、風險投資、技術與革新等內容寫進教材,進行教材體系的設計。在教材的編撰過程中,內容上要融通專業課程的目標崗位要求,案例的選擇要有針對性。教學形式可以融合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堂教學側重學生的創業素養教育,由于課時數的限制,把創業素養教育的相關內容以專題的形式融入《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實踐教學則強調能力培養,通過虛擬經營、參觀考察創業孵化基地、各種創業工作室,積極組織創業社團活動、開展成功創業校友講座、舉辦創業計劃大賽、訪談企業家等形式展開。教學方法以參與式的能力訓練為主,通過創業計劃書撰寫、小組討論、創業案例教學等形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2.2加強創業能力培養師資力量建設基于建設類高職院校跟建筑企業、建設單位的緊密聯系,大部分建設類高職院校都已實行教師企業掛職制度,要求專業教師在一定的周期之內必須到對口企業掛職一段時間以便了解相關崗位群的能力需求并提高自身職業實踐能力。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創業導師積極帶領學生創業,創業實戰一方面發揮創業導師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創業指導過程,不斷積累創業能力培養的規律性認識,從而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當然,校內的師資除了極少的專職教師,基于創業能力培養在整個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引進有創業經驗、具備創業素質的專職教師存在較大困難,實際上要完成學校創業教育任務,比較可行的方案是聘請滿足需要的兼職教師,通過聘請有創業經驗的社會人士(特別是成功創業的校友),培訓校內專職教師、指導學生的創業實踐,不斷地培育合格師資力量。2.3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當前建設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較為單一。從建設類高職院校的專業方向來看,也不是所有的專業都適合創業,并且有相當比例的學生未來的就業與在校所學專業并不相符合。這些情況就給學校的創業能力培養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要求。在培養體系改革方案的實際實施中,通過邀請社會各界創業領袖來校講座,擔任本校創業計劃大賽的評委等活動,近距離接觸的互動交流,比課堂上的單純宣講效果要明顯,在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的同時,使他們能夠更理性地看待成功創業者的創業內在邏輯;而學生發展的要求則更多地體現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直觀的價值訴求,建設類高職院校顯然并不能給予這種創業能力培養足夠的支持,可以采用創業社團把相關的學生組織起來,在自主性的前提下加以引導。在校園創業文化中引入創業計劃大賽。條件成熟了,可以邀請媒體與風險投資公司關注,把創業計劃大賽辦成投資者對投資項目的選拔賽。還可以通過組織主題班會、主題研討會、利用學校官微傳遞創業正能量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營造學生創業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使學生在各種創新模式的實踐中收獲創業能力。2.4建立創業實踐平臺支持學生創業建設類高職院校的創業實踐平臺建設可以通過設立創業基金和創業園區來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創業實踐活動,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或專業方向,加以引導和支持。從創業實踐平臺建設的實踐來看,一方面通過鼓勵支持學生成立符合其價值需求的創業協會,創業協會在創業導師指導下開展工作,尊重自主創業,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優勢來組織,凝聚了志趣相投的創業學生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對于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幫扶作用;另一方面,根據建設類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特點,成立各種學生創業工作室。適合建筑設計、裝飾設計、城鎮規劃、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進行創業實踐,而這些專業的教師通常也具有各種形式的工作室,在對接學生創業工作室有著獨特的優勢。學校相關職能部門還可以通過制定配套措施、在教師的績效考核與激勵制度以及學生的學分與證書制度方面予以鼓勵性政策傾斜,都將有力地推動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工作。
3結語
在國家政策層面,“雙創”的提出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發展的要求。建設類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不是一個應景的舉措,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不是全部的動力,就大學生的個人發展而言,創業能力培養一方面提供了成長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激發了大學生勇攀人生高峰的熱情,使學生能真正把握住創新創業這個時代浪潮;于社會而言,通過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必然會豐富社會的人才結構,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麥可思研究院.自主創業持續上升“重心下沉”趨勢初顯———2015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N].光明日報,2015-07-17(5).
[2]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7-29.
[3](美)杰弗里•蒂蒙斯(JeffryA.Timmons),(美)小斯蒂芬•斯皮內利(StephenSpinelli,Jr.).創業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4]秦連杰,徐惠忠.新加坡高校創新教育與創業能力的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1):35-37.
[5]楊芳,韓雷,尹輝.中南大學扎實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J].中國大學教學,2014(10):33-35.
[6]楊曉慧.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瓶頸問題與策略選擇[J].中國高等教育,2010(18):42-44.
[7]肖紅宇.高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J].教育評論,2014(11):66-68.
[8]田國華.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途徑探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103-106.
[9]魯健.實現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就業創業夢想的實踐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7(9):141.
[10]朱霞,潘春勇.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0):177-178.
作者:范湘濤 單位: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部
- 上一篇:“三大自主權”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園建設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