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及解決對策

時間:2022-04-11 09:47:17

導語:農村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及解決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及解決對策

摘要:近些年,全國高校持續擴招,在校大學生數量逐年遞增,但與此同時,對于大學生就業,國家卻不再實行派遣就業制度,而是畢業生自主就業,因此,導致大學生就業問題日漸突出,而其中占據不小比重的農村大學生,在逐年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就業難問題就更為嚴重。這嚴重影響農村大學生的家庭幸福感和農村教育投資的積極性,同時也是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從了解農村大學生就業現狀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具體問題及原因,并積極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農村大學生;就業難;解決路徑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加大,我國在校大學生人數已經超過2300萬人,保守估計,農村大學生比例大約是50%。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獎助學金、助學貸款等活動進展順利,學生上學難問題已得到極大的緩解,但是,在金融危機及惡劣的經濟環境的影響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并不容樂觀,甚至就業難度逐年提升。農村大學生受家庭經濟條件、教育背景、生活經歷的等條件的影響,其就業難度更大,這對大學生個人、家庭及農村教育投資都是極大的打擊。

1農村大學生就業困境

1.1農村籍大學畢業生數目與社會就業崗位不足的沖突

隨著高校的不不斷擴招,近些年,在校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其中農村籍大學生的數量也不斷增長,而且仍將不斷增長。這種增長對就業市場造成極大的沖擊,使得本就嚴峻的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復雜。從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歷程來看,在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間上,大都耗費幾十、甚至上百年,而在我們國家,這個歷程只有短短數年,發展的步伐邁的太快,極易引起問題。近些年的高等學校擴招雖然幫助更多的農村大學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由于社會就業崗位數量有限,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有一定數量的增加,但相比農村大學生數量的增長速度,還是差得很遠,因此,高校擴招也加劇了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嚴峻形勢。

1.2農村大學生素質與單位需求的沖突

當前,經濟迅速發展,市場開放程度逐年擴大,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與規模也在加大,單位對員工的素質要求也在提高。為適應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需要,單位要求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本功,也對其團隊意識、創新意識、開拓能力提出了要求。而部分高校目前的課程設置與培養計劃等仍不同程度的存在與社會需要相脫節的狀況,對理論的重視程度遠大于實踐,對技術的培養遠輕于科學,因此,高校畢業生大部分實踐能力與應用性較差。而其中的農村畢業生,由于學歷經歷和文化背景的原因,大部分對學習的依賴性強,不會主動提升自己學習其他文化課外的素質,使得自己更處于競爭劣勢。

2農村大學生就業難原因

2.1客觀原因

一是就業環境。我國人口基數龐大,經濟基礎不強,生產力水平低下,當前,就業市場已是買方市場,部分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學歷、畢業學校知名度等提出嚴格的要求,研究生、博士生、或者名牌大學的本科生在就業市場會更具優勢。二是高校原因。高校也是造成農村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高校擴招的規模過大。正是由于大規模的擴招,才導致大批農村大學生的出現,造成了就業市場的過度飽和。其次,部分高校課程設置、培養計劃等落后于市場需求,使得農村畢業生素質不能滿足就業市場的需要,還有部分高校專業設置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與創新,畢業生缺乏競爭優勢。

2.2主觀原因

首先是自身素質。農村大學生素質難以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這是導致農村大學生就業難的最關鍵的問題。現代企事業單位用人機制逐漸完善,他們對大學生的理論水平、團隊協作意識、實踐創新能力、靈活應變能力、心理素質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對于專業的限制反而降低。而農村大學生往往在理論知識上優勢較大,而其他素質卻相當缺乏,這與社會需求出現嚴重脫節,這是造成農村大學生就業競爭劣勢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就業心理。農村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就業期望值過高。市場經濟下,大學生就業完全靠自己,且傳統的官本位思想中理想的職業就是公務員、教師等行業,而這些行業都是秉著凡進必考的原則,只有通過筆試、面試才能順利走向工作崗位,而農村大學生在這方面不具備優勢。第二,自卑心理。大部分農村大學生性格開放程度不高,自信心較差,在就業市場上,往往不敢競爭,容易錯失就業機會,一旦就業失敗就容易挫傷就業積極性。

3解決農村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3.1政府和社會

首先,進一步實施政策傾斜,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就業,對響應號召的大學生給予包括補償學費、貸款、辦理保險,拓寬后續就業渠道等多方面政策支持。其次,繼續完善就業市場,為保證農村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暢通溝通,國家應增加專場招聘會,完善農村就業信息網絡,為農村大學生畢業生提供及時、全面的就業信息。第三,鼓勵大學生創業。目前,找工作已經不是就業的唯一途徑,也不是最好的途徑。有針對性地根據農村大學生的特長與興趣愛好、自身性格與條件進行創業教育與培訓,強化他們的創業能力與意識,鼓勵他們參與實踐。

3.2高校

首先,要加強就業指導。老師與學校就業創業中心在對農村大學生進行就業培訓與指導時,不僅要傳遞招聘與就業信息、組織就業講座,而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培訓、經驗交流會模擬就業大賽等,傳授就業技巧,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其次,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對部分就業觀念不足的同學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他們結合自身專業、特長等樹立科學、合理的就業觀念。第三,加強就業心理輔導。就業能否成功是農村大學生人生的重要轉折點,農村大學生面對這一重大轉折,往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學校要針對這些情況,通過專門的心理課程、一對一輔導、電話指導等方式,及時調整學生心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3.3用人單位

首先,用人單位應建立科學合理的用人標準,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積極開展培訓,確保大學生才能與潛質能夠為單位創造價值。其次,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珍惜人才,從單位需要出發,選擇真正適合單位的人才。

3.4大學生個人

首先,農村大學生不僅要重視知識儲備,也要采取多種形式著重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積極參加校園活動與社會實踐,加強團隊意識培養,珍惜學校提供的實習機會,提高動手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其次,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對于就業,不能急于求成或者眼高手低,要對自身能力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對職業規劃有清晰的概念。第三,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立業的觀念。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農村大學生應認清現實,理智選擇就業崗位,踏實工作,積累工作經驗,打好基礎之后有合適的機會再重新擇業,找到適合自己長遠發展的工作崗位。

作者:李坤 單位:周口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朱旭,馬麗華.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和對策[J].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2]彭爾瑞,馬詠梅,姚天國,等.農村籍大學生就業取向實證研究-以云南農業大學為例[J].人力資源管理,2010(1):35.

[3]姚裕群.關于促進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若干對策[J].湖南社會科學,2009(3):141-142.

[4]方旭.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困境及社會支持問題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