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圖書館高等教育的作用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19 10:29:00

導語:工程圖書館高等教育的作用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圖書館高等教育的作用探討論文

摘要:論述了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建立“工程圖書館”的必要性及國內外的現狀;闡述了“工程圖書館”建設的指導思想、設計理念、構建思路和內容;闡明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具體應用;指出建設好開放的“工程圖書館”有助于大學生大工程意識的建立及工程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大工程觀;工程圖書館;工程素質教育;構建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需要高等工程教育培養出大量的高水平、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高等工程教育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大生產基礎上的。現代高等工程教育是工業革命的產物。高等工程教育培養未來工程師為工業企業服務,工業企業部門通過其產品為社會服務。工程來自社會,工程的目的在于為社會增加價值,為社會發展服務。如果工程不能實現價值,工程就沒有意義。

大工程觀是美國工程教育與科學教育進行比較后提出的一個概念。按照大工程觀的教育理念,工程教育不僅應該讓學生學習一些工程科學的知識和理論,還應該讓學生接觸到大規模復雜系統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的諸多各個方面因素及復雜系統的分析和管理。為此,高等工程教育如何更好地培養出未來工程師,如何構建高等工程教育與工業工程溝通的橋梁,需要研究、探討、實踐。

恩格斯在研究人類通過勞動使自己脫離蒙昧野蠻狀態而進入文明時代的問題時指出:“從鐵礦的冶煉開始,并由于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于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碑斎祟愐庾R到需要將經驗和知識用文字記錄下來以供利用時,最古老的文獻便產生了。當人們認識到需要對已產生的文獻進行連續不斷的收集,并將收集到的、有一定數量的文獻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長久保存和利用時,最早的圖書館便誕生了。

圖書館(library)就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獻資料并向讀者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機構。英語單詞library源于拉丁語librarium,原義為藏書之所。中國古代的各種藏書處所,被后人通稱為“藏書樓”,19世紀末才出現“圖書館”一詞。

由此想到,規劃建立一個“工程圖書館”,是培養大學生大工程觀的平臺之一,是溝通高等工程教育與工業工程的橋梁和紐帶之一。

二、“工程圖書館”在工程訓練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國內外現狀

“工程圖書館”,顧名思義就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有關工程界方面的文獻資料并向讀者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機構。

現代圖書館的主要類型有國際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政府圖書館、軍隊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專門圖書館等。顯然,“工程圖書館”屬于專門圖書館類別。

當今之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表現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諸方面,這種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思想的競爭。高等工科院校以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為首要職能。重視“創造教育”模式的建立與完善,強化實踐教學、加強素質教育,這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工程訓練中心是服務于上述目標的重要的實踐創新教育基地。

在工程訓練中心建立“工程圖書館”作用巨大。如何在工程訓練中引導對工程一無所知的學生對工程產生興趣,“工程圖書館”將起到收集、典藏和傳播科學技術成果、工程杰作、職業教育示范、傳遞科學情報和開發智力等作用。

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緊密結合,使工業的生產對象和生產技術日益帶有綜合性技術的特征。生產對象往往是多學科的綜合技術系統,不僅是系統本身,還涉及該系統與其環境與社會的“接口”。鑒于此就可以充分利用“工程圖書館”的基本職能、社會職能、傳遞科學情報和開發智力資源的職能,利用從采集、分類、編目、典藏到閱覽、宣傳、外借流通、參考咨詢、情報服務等一整套科學方法,搭建展示工程基礎知識、活動要素及過程、工程成果的舞臺空間,配備實物、模型、文字解釋、圖片、掛圖、影像視頻、虛幻模擬等諸元素,建立一套輔助教學設施使學習效果最大化,對大學生起到傳遞科學知識,猶如身臨其境地理論聯系實際,開啟智慧,培養大工程觀和提高工程實踐能力的作用。

這種作用具體表現為,首先,“工程圖書館”通過有組織地集和傳遞工程文獻,進而實現思想、知識、情報和信息的交流。沒有一定載體的文字記錄和保存這些文字記錄的方式,工程文化便不能得到持續地發展。其次,為讀者不斷更新知識提供條件,因為圖書館是全社會的科學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科研勞動的全過程都離不開圖書館工作。從深層意義上說,圖書館積累和整理已有知識,不僅是創造新知識的科學工作的前提,而且其本身也屬于科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再次,科學技術是社會的第一生產力,圖書館為解決科技攻關、產品創新、試驗設計乃至企業規劃、管理等提供文獻和情報,將精神產品轉化為生產力。隨著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圖書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直接貢獻將日益增大。

各國的高等工程教育,由于歷史、傳統、學制等方面的差異,在本科的培養目標上有著不同。美國實行通才教育,培養的是“工程師的素材”。德國的本科教育則明確以培養“學位工程師”為目標,學生畢業后是“現成的工程師”。英國分階段培養的是獲得不同等級證書的“注冊工程師”。原蘇聯的本科培養目標,早期強調培養“現成的專家”,近些年來,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加速發展的現實,也開始重視本科教育的基礎性、適應性,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一個較寬泛的發展空間,降低了對本科階段專業訓練的要求。我國在前,培養規格基本與原蘇聯相似,介于美國與德國之間;1980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將本科生培養目標規定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在業務上“必須獲得工程師的基本訓練”。1986年國家教委提出“工科本科教育培養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實踐是工程的靈魂,創新是工程師的天職。工程教育要徹底改變聽課就是學習的陳舊觀念,將學生的主要學習地點從教室轉到圖書館和實驗室。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收藏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學生具有寬廣的綜合知識,僅靠傳統的紙質館藏文獻已不能滿足這種需要。因此,在圖書館的建設中,應為構建大學生工程素質的綜合知識體系搭建平臺,“工程圖書館”運用網絡技術和數字圖書館技術將起重要作用?,F在,網絡及數字技術的普及、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信息、圖書資料及課程以電子介質的形式通過網絡共享、傳遞。因而,建設、完善各種各樣的數據庫顯得非常迫切。目前,以展廳、展板、展臺形式的“工程圖書館”雛形國內外比較普遍,而真正意義上掛牌的卻未見報道。

三、“工程圖書館”的建設思想與設計理念

結合我們所要服務對象(工科大學生)的特點,“工程圖書館”的建設思想是:“工程圖書館”是工科大學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工程圖書館”應遵循一般工程發展規律,“工程圖書館”的建設水平是反映該大學文化水平的標志之一,“工程圖書館”應由隸屬學校的工程訓練中心統一管理并建立統一的館網,“工程圖書館”應優先及時地得到資料,應加強與外界的協作,“工程圖書館”應當開放,要重視流通工作,應注意吸取各方面的先進經驗以改進“工程圖書館”的工作,應重視“工程圖書館”隊伍的建設和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圖書館的工作,體現“實際的效用和經營”的建設目標。

“工程圖書館”的設計理念應該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系統論的方法,遵循“感性—理性”“概貌—細節—綜合”的認識規律;全方位感官調動,激發好奇心、興趣;借鑒、類比。大學生通過“工程圖書館”的環境熏陶,通過4年的大學系統的課程知識學習及實踐后,應該達到有應用科學與工程等知識的能力;有進行設計、實驗分析與數據處理的能力;有根據需要去設計一個部件、一個系統或一個過程的能力;有多種訓練的綜合能力;有驗證、指導及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有對職業道德及社會責任的了解;有效地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問題對全球環境和社會的影響;學會終生學習的能力;具有有關當今時代問題的知識;有應用各種技術和現代工程工具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工程圖書館”的館藏內容規劃設計

利用圖書館獲取信息和知識,實現“情報交流”“文獻交流”和“知識交流”,將永遠是人類的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1.“工程圖書館”的構建思路

(1)“工程圖書館”以涉及機械、材料、電子、信息、控制和管理等工程范疇為主要內容,以文字、圖形、實物、聲像媒體及虛擬制造等表現形式進行總體規劃,營造勝似工廠的環境,體現若干個機械制造過程及其歷史發展和趨勢,使學生了解工程或生產系統(過程)的整體知識并形成較完整的大工程意識。

(2)以展示工業過程所涉及的各類硬件的、軟件的內容為平臺,力爭比較全面地、系統地反映工業(或工程)知識及制造場景,形成開放式的、校園網絡化的閱覽方式,便于學生綜合性地掌握,理論聯系實際。無論是對于理工科類專業的學生,還是對于文科、經濟類等專業的學生,都將在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起到拓展知識結構和范圍,拓寬其專業視野,為緊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奠定基礎。公務員之家

(3)以某些制造全過程為展示基礎,使學生認識和了解相關的基本理論、工藝知識及管理。

(4)跟蹤現代制造技術的發展,積極開發、更新有關工程或生產系統(過程)的教學資源。

2.展區分類規劃

(1)制造工程的歷史、現狀及發展展區;(2)原材料及其應用展區;(3)機器、機構、液壓傳動、氣壓傳動展區;(4)典型零件;(5)機械加工及裝配工藝展區;(6)工裝展區;(7)型材、建材、焊材展區;(8)金屬標準件展區;(9)虛擬制造及仿真展區;(10)電子元器件、電工電子儀器儀表及控制裝置展區;(11)微型計算機及其外設、信息技術展區;(12)學生作品展區。

3.展出物的形式

(1)實物;(2)模型;(3)圖片;(4)觸摸屏電腦—多媒體資料,主要包括視頻、圖片、文字資料;(5)計算機虛擬制造及仿真軟件。

4.“工程圖書館”的硬件建設

(1)展區分為實物展區、多媒體展區、虛擬制造展區。(2)各類展出物的購置、設計制作、搜集(實物、模型、圖片、多媒體資料)。(3)場地、環境的設計、布置,展板和展臺的設計制作。

5.“工程圖書館”在工程訓練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運用

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工程訓練系列課程實行“三段式”的實踐教學模式。以“工程圖書館”作為起點,在各段訓練實踐課程的各個模塊及理論課程的各個章節的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各自在“案例”或自身在“制造工程鏈”中的位置,選擇恰當的各層次的“案例”作為切入點,展開工程訓練系列課程的教學。

“三段”式實踐教學中的每一段均以“工程圖書館”的相關內容為切入點,展開教學內容,實現“少而精”,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圍繞各段的教學目的,三段之間環環相扣,各有側重又前后系統連貫,為總教學目標服務。

具體來說,就是在“工程認識”教學中貫穿全過程;在“工程實踐”教學中可以課前參觀、工藝設計中借鑒類比、創新中借鑒;在“工程綜合”教學中伴隨借鑒進行創新;在“機械制造基礎”教學中進行課前參觀、借鑒類比。

五、結束語

總之,為了大學生的大工程意識的建立、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所構建的“工程圖書館”作為輔助的場地教學平臺—實物及虛擬的學習環境—將使學習效果最大化,作為開放的課堂和校園網遠程教育的補充,對于高等工程教育的順利實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婷婷,買楠楠.基于大工程觀的美國高等工程教育課程設置特點分析—麻省理工學院與斯坦福大學工學院的比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1):6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馬志清.高等工程教育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3

[4]劉榮.圖書館現代技術[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86

[5]劉忠學.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發展及現狀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2,2

[6]何朝暉,朱強.直面挑戰開創未來—21世紀大學圖書館的新使命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9,1

[7]顧秉林.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