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學思想道德培養理性思索
時間:2022-12-22 08:31:00
導語:提高大學思想道德培養理性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如何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并具體實施好思想道德培養的任務,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高等院校和全體教育工作者亟需解決的現實課題和歷史重任。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勝利而奮斗的歷史進程中,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建設是新世紀新階段面臨的重大任務和嚴竣挑戰。
一、黨中央提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大意義
強調指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總書記的講話是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塑造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就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首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這是著眼于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只有在核心價值體系的引導和動員下,多元價值觀才能得到合理的調適、引領和規范,人們的價值選擇才不至于無所適從。同時,這種思想導向也是激勵人們萬眾一心、奮勇前進的希望之光。核心價值體系支撐起人們的精神世界,給人們以前進的方向和力量。這種精神力量是持續推進社會物質文明建設的巨大動力,同時也有利于開發人們的智慧,增強認識事物的能力,為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對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推動作用。
二、加強高校思想道德培養的地位和作用
從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看,我們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但由于受我國教育體制和習慣教育的影響,學校一般采用應試教育,以分數看高低,決定學生優劣,往往忽視德育和思想道德的表現,更談不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高校德育教育現狀看,近年來,高校德育工作雖然取得很大的成績,但從總體上講,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表現。在青年學生中信仰缺失,價值觀扭曲,道德行為下滑等。究其原因,改革開放后,多元思潮碰撞,特別是西方思潮的影響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客觀事實,從而極易產生信仰危機。網絡化的影響,學生長時間與電腦打交道,網上交朋友,網上聊天,網上不健康、不安全的內容更加對青年學生的思想產生不良影響,從而影響高校思想教育的開展和進行。
德育教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打折扣,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單一,都會導致德育工作不能有效開展。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德育教育工作者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德育教育的成敗,學生思想道德好壞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僅從5·l2汶川大地震透視:地震發生后老師為保護自己的學生而自己身亡,還有一名老師把學生推出門外而自己被砸殘。全國大學生主動為地震災區獻血、捐款,主動要求到災區當志愿者等等。這說明學生和教師思想道德的精神力量已自覺地轉化為奉獻行動。同志說:“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胡總書記說“時間就是生命,要盡全力救人”“只要有一線生還的機會,就要用百倍的努力。”體現了黨的執政能力和黨的先進性。這些實例都是思想道德力量在每個人身上的具體展現。所以,高校思想道德培養要在內容和方法上改進創新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骨干力量。只有具備愛黨、愛祖國、愛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才能真正報效祖國,為祖國的振興而奮斗。
1.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
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非常重視德育工作。同志明確指出:“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鄧小平強調:“毫無疑問,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四有新人”。同志在《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一文中指出:“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努力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要針對改革和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加強和改進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同志在《堅持科學發展觀》一文中指出:“要進一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養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質,切實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教育,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具體地納入到青少年成長的各個環節,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2.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培養方式、方法
指出:“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方針,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社會群體的思想問題,既要鼓勵先進,又要照顧多數;既要統一思想,又要尊重差異;既要解決思想問題,又要解決實際問題。”高校如何適應時代的發展,解放思想,以民主的作風去實施思想道德建設,就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吸取中外精華,吸納中華民族傳統偉大的精神,緊密聯系時代,以改革創新精神溶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一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充分利用互聯網功能優勢開展道德教育。二是利用校園網絡,開設網上教學,能及時傳播和有關良性信息。三是加強社會實踐,組織學生深入社會實踐,調查鍛煉,完成假期定向生活。如哈工大博士生利用2007年署假到東北抗聯英雄趙尚志、趙一曼、李兆麟殉國地拜祭先烈,重走抗聯路活動,弘揚了革命優良傳統。
思想道德教育應采取靈活有效的方法。要注意研究社會變化對學生思想的影響,注意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注重解決學生在思想理論上的難點和熱點問題。要切實發揮好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不斷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使學校的德育課程成為廣大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這才能有利于建立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信仰。堅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道德觀念,必須做到關心人、體貼人、幫助人、溫暖人。愛是教育的核心,情是教育的生命,讓學生懂得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
3.加強德育教師和政治思想輔導員師資隊伍建設
思想道德培養關鍵要靠德育教師和思想政治輔導員,教師和思想政治輔導員要樹立“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的觀念,真正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思想道德培養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使高校成為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才搖籃。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樹立探索精神,開發創新思維,形成崇尚真知、熱愛事業、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成為具有理想信念、社會責任、品德高尚的中華民族復興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同時,德育工作者和政治思想輔導員也要加強自身學習和修養鍛煉,以孔子學而不厭、魯班好學肯鉆、王充苦讀、讀書破萬卷等為榜樣,為振興中華而刻苦讀書。“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是五美也”。真正踐行提出的“八榮八恥”,做一個思想品德高尚的德育思想政治工作者。
- 上一篇:高校網絡思想教育實踐及研究
- 下一篇:城管隊長競崗演說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