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對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的影響與反思
時間:2022-02-17 11:34:33
導語:慕課對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的影響與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直譯為:大規模開放性在線課程,漢譯為“慕課”。大規模、開放性、在線是慕課的三大顯著特點。大規模首先體現在學生人數的規模上,其次是參與高校眾多,第三是有大量的網絡課程可供選擇。開放性主要體現在對學習對象的全面開放,其次是教學與學習的形式以及教學內容與課程資源的開放性。在線首先是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者可以隨時隨地將課程、教學內容與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學習者可以在任何能連接到網絡的地方隨時學習,并且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過程,掌握學習情況,探討學習認知規律,得到學習反饋。慕課通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將優質教育送到世界各個角落,不僅提供免費的優質資源,還提供完整的學習體驗,展現了與現行高等教育體制結合的種種可能。當今世界上的三大慕課平臺Udacity、Coursera和edx都和高校有緊密的聯系。2013年,我國一些名牌高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加入了Edx慕課平臺,開啟了我國慕課的先河,隨后我國很多知名高校紛紛加入了國外著名高校建設的慕課平臺試水建設自己的慕課。2014年5月“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平臺正式開通。全國高校可通過此平臺進行MOOC課程建設和應用,首批10門“985工程”高校課程陸續開課。2016年4月由中國計算機慕課聯盟舉辦的中西部高校基于慕課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改革開啟了我國西部地方高校的慕課建設序幕。為建設地方性高校慕課奠定了基礎,民族地區高校趁勢也開始探索自己的慕課之路。
隨著慕課在全球范圍內的盛行,我國各大知名高校也積極參與,給傳統高等教育模式帶來了巨大考驗,過去很多無法實現的事都變成了可能。任何人不但可以在網上進行慕課學習,而且還可以同全世界在線學習者共同交流。慕課的快速發展,同樣給民族地區的高等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一)慕課帶給民族地區高校的機遇
1.慕課可以帶給民族地區高校先進的教學理念
慕課平臺中開設的課程大部分都是具有先進教學理念的優質教學資源,民族地區師生可以在這種優質資源平臺下學習,從而改變自己陳舊的理念、更新知識體系,接受新鮮知識。很多知名的慕課平臺都是免費或少許有酬為在線學習者開放的,可以使那些進不了大學課堂的人可以同樣學學課程、利用網絡通過慕課平臺在線接受高等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慕課的到來彌補了民族地區高校教育資源不足、教學內容陳舊等問題。在這種新的學習環境中可以讓民族地區高校師生能像在課堂上一樣感受知名大學的優質教學過程和學習氛圍。改變民族高校教師陳舊的教學理念和知識體系,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接受新知識新思維的能力。
2.慕課為民族地區高校教師與學生搭建了更為便利的交流平臺
不同的文化背景使中西方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中國歷來注重知識傳授過程中的系統性;而在西方,他們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性和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我國,重點大學和地方性高校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和民族地區高校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對此,慕課為民族地區高校師生搭建了學習不同文化背景下優秀的慕課課程平臺,在網絡環境下體會世界各國各地區知名高校的先進教學理念,不同的教學風格,思考問題的方式。還可以在線與名師和優秀的學習者交流,學習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探討學習內容,結合本土文化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在線下,慕課也為學習者提供了交流的平臺,這樣老師之間,同學之間可以跨地域交流學習心得。顯然,通過慕課不僅可以使民族地區高校師生拓展視野,接觸多元文化,更能使民族地區的師生走出落后封閉的地域局限,放眼世界與先進的理念接觸,感受到慕課帶來的好處。很多地方高校正在參與或搭建自己的慕課平臺,民族地區高校也需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發揮自身獨特的地域文化優勢,改變已往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建設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慕課課程。
(二)慕課對民族地區高校的生存與發展提出更大的挑戰
1.教育資源不均衡防止兩極分化
2000年以后,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高校建設所需的教育成本逐年上升,而高成本下的教育最終卻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效應,很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畢業生很難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專業的崗位,教育價值貶值現象嚴重。慕課盛行的今天,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給傳統的高等教育模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甚至生存危機。受教育資源缺少的制約,我國高校通過以擴招、函授、成人教育等多種形式為更多學生提供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我國主要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是通過高考,高考分數將決定你接受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劣,教育存在資源失衡。慕課的到來,不僅把每個愛學習者都接享受高等教育變為可能,更重要的是使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成為可能。如果說已往的網絡優質課程讓進不了大學的人能聽到大學的課程的話,那么慕課不僅僅只是能聽到大學的課程更重要的是能體會在大學課堂的氛圍。所以慕課帶給我國整個高等教育體制的挑戰首先是:教育資源的嚴重失衡,兩級分化。其次是:接受高等教育選拔的高考制度。發達地區傳統名校各方面教學資源,特別是師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與地方性、民族地區高校有很大的差距,他們建設的慕課對學習者的選擇上占有絕對的優勢,將會出現優者更優差者更差的局面。地方民族院校受各方面的制約,將處于十分不利的位置,面臨生存危機。如果不能很好的發揮自身的地域性特點,建設特色慕課課程。很可能將會成為這一新的教學模式下教育改革的淘汰者。當然,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也為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創造了條件。
2.教育投入與教育質量不成正比
教育資源的大量投入卻保證不了高的教育質量。相比之下,慕課投入更少卻受面很大,慕課平臺可以為學習者免費提供學習機會,注冊者可能達到幾萬甚至幾百萬,且有很大的靈活性,學習者只要在有網絡的地方隨時都可以進行學習。相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所需資源慕課建設成本更小。慕課建設種類繁多,既有公共類的基礎課程,也有專業類以及當下社會需求類創新型課程。慕課很大程度上把降低教育成本和提升教育質量變為可能。英國公共政策研究所著名專家邁克爾•巴特認為,過程中最大的風險在于傳統大學的自滿、謹慎、或者舉棋不定造成的變革太慢。大學領導者需要控制學校自身的命運,利用當前網絡技術,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提供更廣泛、更深入和更令人興奮的課程。
(三)慕課對民族地區高校課堂教學提出更高要求
1.對授課內容提出更高的要求
慕課對民族地區高校的課堂教學內容帶來極大挑戰。因為同一門課程知名院校建設的慕課內容,授課的教學團隊都是本學科領域的知名教授,學習者肯定會選擇他們所講授的課程,如果本校課堂授課教師不及時改變原有的教學策略,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就很難吸引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從而選擇名校建設的具有名師授課的慕課學習,長此以往就會很少有人愿意來到教室。就慕課而言,教師也是學習者對象,同樣需要時刻學習新的知識,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完善知識結構,接受新鮮血液。慕課對民族地區高校教師提出更高的挑戰,如何根據民族高校的實際學情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改變已往的教學策略以結合實際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將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2.對授課方式方法提出更多要求
慕課同樣給高校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帶來極大挑戰。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教室中面對學生面對面教學。黑板、多媒體、教具等成為教學方式方法的主要體現形式。而慕課利用互聯網把教學課程以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學習者,這樣使學習者有更大的自由學習環境,而且學習者可以在線與授課教師及學習者交流,線下同樣可以討論學習經驗及心得,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給課堂及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民族地區高校教師面臨更多的挑戰。民族地區高校的教師不弄是從知識水平還是到教學方式方法都比不了世界知名大學的老師,那么承擔和知名高校同類課程的民族地區高校教師未來何去何存,高校課堂教學是否還需繼續,如何繼續,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很顯然已經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求。這些使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面對慕課有更多的挑戰。
二、慕課發展對民族地區高校慕課建設的啟示
(一)以慕課發展為契機深化教學改革
互聯網+時期,給各個行業領域都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互聯網+教育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如何利用這一網絡信息化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效率將是諸多學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慕課是在此背景下的一個全新課題。慕課相對于傳統的高校課程具有學習時間自由,授課對象廣泛,能與老師同學隨時交流等特點給很多進不了大學校園的人提供再學習的機會。慕課在建設過程中,為方便在線學習者的學習,將大部分課程的授課和測試內容轉換為多個15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與之前單一的在線課程及微課相比,慕課的教授老師可以線上或線下通過網絡、郵件等交互工具與學生進行互動,較之前視頻課程有了極大的改進。對民族地區高等院校而言,慕課的發展不僅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引領民族地區高等教育向先進的教學理念、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靠近,促進民族地區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育質量。
(二)深度合作建設自己的慕課平臺、提升教學水平
面對國內外名校井噴式的慕課建設,民族地區高校要想使自己的慕課能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以所在地域的文化為基礎,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很難替代的優勢課程。但民族地區高校在慕課建設方面經驗欠缺,技術匱乏,需要與知名高校深度合作,得到他們的幫助與技術支持。如首批10門在“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平臺開課的“985工程”高校慕課建設中,河西學院、天水師院、黔南師范學院等6所地方高校參與,效果良好。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針對自己辦學定位,制定《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示范課程建設工程方案(試行)》甘民師字〔2016〕115號),旨在建設自己的慕課。這些地方院校都根據自己的實情已經或正在建設自己的慕課課程,努力打造“個性化品牌”,實現慕課的特色化之路。
(三)以慕課發展促進教育資源平衡
教育資源不均衡現象受到我國經濟體制影響,導致教育經費、教師資源、學生資源三種教學資源失衡。相比之下,重點院校無論是從教育經費還是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及生源上都比地方性院校優越很多。而普通的地方性高校,特別是民族地區高校各方面的資源遠遠落后于重點院校,長此以來,這種惡性循環使得重點院校與普通高校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教育信息化以其開放、共享、交互、協作等特征,使其成為促進教育資源平衡發展的一個新思路,慕課作為現在網絡教育的一種新型模式,給我國高等教育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特別是民族地區高校。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認為“慕課的運作模式已經從根本上觸動了傳統高等教育的根基,這最終將形成全新的大學格局”。今天,民族地區高校可以借助這一平臺,彌補自己的短板。民族地區高校師生可以利用慕課的大規模、開放性、在線性等特點,選擇不同慕課平臺的開放性在線課程感受名師的風采,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前沿的知識等,與教學名師、優秀學習者交流,回答問題,完成測試等學習任務。慕課不僅具有一般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資源共享功能,以其大規模、開放性、在線性等特點,能提升資源質量,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彌補了民族地區高校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促進了教育資源平衡發展。
三、結語
慕課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現代信息化網絡教育的主流模式,同時也給高等教育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慕課帶給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的不僅是挑戰更是機遇,如何應對,需要做出理性的探索研究,建設屬于自己的慕課課程,為進一步促進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搭建新的平臺。
作者:張素 單位: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2]陳肖庚,王頂明.MOOC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11):5-9.
[3]岳富貴.試述MOOC對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的影響[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12):15-17.
[4]張鷙遠.“慕課”(MOOCs)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6(2):116-120.
[5]老松楊,江小平,老明瑞.后IT時代MOOC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6(3):7-8.
[6]周家華,李娟,潘正高.地方高校“慕課”本土化建設與推廣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5,(3):45-46.
[7]劉允,王友國,羅先輝.地方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實踐與探索———以南京郵電大學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30(8).
- 上一篇: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路徑探討
- 下一篇:思想品德教學中法制教育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