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感恩教育問題研究

時間:2022-04-14 09:12:15

導語:小學生感恩教育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生感恩教育問題研究

摘要:長期以來,學生由于受成長環境和價值觀變化的影響,缺乏感恩意識。教師普遍認為,有必要對學生加強感恩教育。我校于2011年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年齡特征,從現實出發,提出“小學感恩教育活動實施策略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案例評析;師愛;感恩教育

我從教多年,受傳統教育的影響,認為“嚴師出高徒”,學生對教師必須絕對服從,教師怎么做都是對的,學生只有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才是對師愛的一種回報……面對學生的錯誤,我習慣了發火,成了名副其實的嚴師。但當我讀了一篇日記后,我知道這么多年來我對感恩的理解是片面的,只知道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體驗,去學習如何回報他人對自己的愛,卻未曾想過我給他們的愛的方式,他們是否能接受;只懂得如何教育他們去感恩,卻未曾想過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了嗎?我們都知道身教勝于言傳,面對我這樣一位愛發火的教師,學生該用什么方式去回報我的師愛?

一、案例敘述

我在批改學生的日記時,發現了這樣一篇日記:清晨,劉老師面帶微笑進教室——加2分晨會表揚我們誠懇真摯——加2分課堂上給我們講了一個笑話,令我們學習興趣大增——加5分課間輔導學困生某某,沒發火——加2分午自習,和我們一起探討《三國》——加2分下午自習課講練習冊發了兩次火——減4分在走廊內向老師問好時,老師神情冷淡——減2分有同學不完成作業在班級發火——減2分加加減減,劉老師今天愛我們得分——5分初看這段話時,不禁為學生幽默的加減法感到好笑,然而,笑過以后,我卻陷入了沉思:自古都是教師給學生品行、成績打分,學生也只有“服從”的份,而面對教師的教書育人,尤其是不易被量化的師“愛”,在學生眼中究竟能打幾分?從日記中可以看出,我這一天的工作有多么忙碌,我發火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可是在如此平凡的一天中,我的愛在學生眼里居然只能得5分!我將這個學生的日記又細細地讀了幾遍,總結出我是一個愛發火的教師。不但學生不喜歡這樣的我,我也很討厭這樣的自己。因此,借由我所參加的感恩課題,我應該在反思自己教育教學的同時,讓學生理解教師的批評也是一種愛的表達。只有師生之間互相溝通,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才能讓學生真正感恩教師,讓師恩難忘。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每時每刻的細節,是一顰一笑所傳遞的感覺。學生正是根據這種感覺來決定對教師的好惡和信任。學生給教師的評分,正是他今后要回應的分數。于是,我把這篇日記作為班會的主題內容,先讓學生讀一讀,再聯系題目談自己的感想,我也把我的感想說出來。在交流中,學生理解了教師發火是因為學生不聽課、作業不認真,是希望他們更優秀。針對走廊里我的表現,我向學生誠懇地道歉,告訴他們有時是師道尊嚴在作怪,我一定會轉變我的教育理念、方法,多與學生溝通,多換位思考,并讓學生在以后的日子里監督我。在班會中,我讓學生觀察教師每天都做了什么,并對教師這一天的工作做出評價。在學生的言談中,他們深刻地理解了教師工作的辛苦,發火或者批評都是教師對學生的愛。通過本次班會,我懂得了教師要學會如何傳遞師愛,也讓我對感恩有了新的認識,感恩不僅是一種回報,也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

二、案例評析

1.教育素材真實,以小見大

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最近我們老師不知為什么,總是無緣無故發脾氣,有時同學們只是犯了一點小錯誤,她就大發雷霆。弄得我們一上她的課就緊張,有些原來喜歡這門課的同學現在也不喜歡了。”是啊,這愛發火的毛病,讓我們的教育教學留下多少遺憾!本案例就是每個教師一天工作的縮影,也是教育學生如何感恩所步入的一個誤區。“師道尊嚴”,固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教師的尊嚴不代表威嚴。憑借發火讓學生膽戰心驚是短期行為,對于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來說,他們絲毫感受不到教師的愛。那么,教師該如何愛學生,如何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并學會感恩?這是本案例所帶給教師的一點思考。

2.教師善于引導,潛移默化

通過本案例,教師已經認識到以尊重為前提的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當教師發現自己的錯誤時,要及時反思,敢于向學生認錯,召開班會,要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呼聲,給予他們適度的寬容與諒解,引導他們如何感恩。愛要講究方式方法,交流可以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只有教師的教育方法到位,對學生愛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接受,才是真正的師愛。

作者:劉海霞 單位:安圖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