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家長存在的問題及方式

時間:2022-01-11 03:16:05

導語:教師與家長存在的問題及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與家長存在的問題及方式

初中班主任與家長關系由對立向合作主輔關系轉變。學校和家長、班主任和家長存在的對立問題一直是困擾家校合作的障礙。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必然存在著主輔關系,但是這種關系不應讓學校和家長對立或是隔絕起來。只有兩者在各自的教育范圍內都發揮作用,才能做到相得益彰。

一、初中班主任和家長合作存在的問題

1.合作中存在互相推諉責任的現象。在家校合作方面,存在著互相推諉各自責任的現象。班主任認為家長應該在教育孩子當中肩負更多的義務,而家長則認為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地方,班主任應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負責,使得雙方失調。面對此種情況,著名教育學家旁憶華認為,家校之間不應是一種“合作”,而應是“分工”,唯有公開明確,責任到位,才能真正發揮雙方的能量。

2.缺乏足夠的合作意識,責權意識不清。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很多家長并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由于缺乏足夠的責權意識,其必然不可能主動參與到學生的教育當中。對于班主任來說,最大的苦惱莫過于家長不主動參與到孩子的學校教育當中,自孩子入學就將所有的教育責任推給班主任。對比于國外初級教育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和行政,在我國,因部分家長自認為素質低下,無法跟上時代的教育理念,沒有能力與學校形成互動合作的關系,使得家長在學校教育中扮演的往往是被動的角色。

3.合作雙方投入不足。因生活壓力較大,使得家長沒有足夠的精力用于和班主任探討孩子教育問題。而同時初中班主任一般都較為年輕,往往除了教學任務之后還有其他諸如照顧老人、戀愛、照顧孩子之類的問題,沒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到家校合作關系當中。

4.家校合作制度不健全。鑒于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以升學率為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使得學校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對于學習之后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則被認為是額外的工作。據國家教育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在學生種族、性別、社會地位不變的情況下,家長參與教育的程度對學生的輟學率有著直接的影響。

二、促進初中班主任和家長合作的方法

1.明確家長責權意識,激發參與熱情。由于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定位不清,使得其無法與學校形成合力,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嚴重錯位、不到位,導致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從屬,延續學校的教育形式、思維和形式,不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發揮。

2.明確均等地位,營造合作氛圍。為了使家校合作順利進行,需明確初中班主任和家長的義務和責任,營造出一種共同承擔責任的合作氛圍。合作中,雙方共同承擔責任,不以任何一方為中心,使得雙方的作用相輔相成,同時家長也要時刻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質,努力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育工作當中。

3.建定必要的規章制度。僅僅依靠雙方的熱情是不可能把合作的關系持續下去的,因此學校需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來保證此種關系能夠長遠地持續下去。

三、結語

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教學管理當中這是一種教育的必然發展,由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初中班主任和家長需建立合作平等的關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作者:劉曉琴單位:江蘇省江陰市石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