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小學生家庭教育論文
時間:2022-09-29 03:13:36
導語:我國小學生家庭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溫馨和諧的家庭才能讓孩子有安全感。如果父母經常吵鬧或是冷戰,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我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吵架的情形,當時我特別擔心媽媽會離開我們。孩子有了安全感才會有信心、興趣學習。給孩子一個愉快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在家庭中有幸福感對孩子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
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家都會遇到一些困難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孩子入學,擇校,養老一系列的問題讓人覺得壓力大。但是這些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提起,因為孩子都很敏感,擔心自己會成為家里的負擔,擔心自己不能上學,擔心沒有飯吃,不能買玩具。去年我的女兒上小學前,聽到小區里的人們談論擇校費的話題,回家問我:“媽媽,我能上小學嗎?我上小學是不是要花很多錢,我們家有錢嗎?”我說:“當然能上小學了!而且不用花錢,我們是片內的學校。”她聽了非常高興地出去玩了。
三、盡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自由地表達己見
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重視。在我們工作之余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玩游戲,讀書,進行戶外活動,這樣既可以增進與孩子的關系,也能讓孩子喜歡讀書和戶外活動,少看電視,少玩電子游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有益。很多家長除了賺錢,已無余暇關心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與感受,對于孩子的意見不重視,態度粗暴,一切都代孩子決定,不考慮孩子的想法,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吃力不討好,弄得與孩子的關系非常僵硬。孩子小的時候,敢怒不敢言,到青春期矛盾非常尖銳。其實并非每個家長都是教育學家,我們的教育方法很難保證不出現錯誤。如果是在一個民主、平等、親子關系好的家庭,即使家長意見不被認同,孩子也會體諒父母的心意,把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說出來,與父母交流,不至于出現尖銳的矛盾。
四、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隨著孩子的長大,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管理自己生活的權利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上給孩子做決定的自由,將他們做決定的事情的范圍慢慢擴大。可以從“明天穿什么衣服、鞋子”,放學回家后“什么時候做作業,先做什么作業”“一周的零用錢,怎么花”慢慢地擴大到“一個月的零用錢怎么花”。隨著孩子年齡和能力的增長,我們還可以讓他完成更難的事情,從而使孩子更加自信和自律。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這樣孩子會更加尊重我們。有些家長凡事替孩子做決定,除了學習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些過分勤勞的家長顯然不是好家長,實際上已經成為孩子成長的絆腳石,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的權利。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出現的“獨生子女一代”現在已長大成人。我們身邊已經過了而立之年,還張口閉口“我媽媽說”“我要和媽媽商量一下”不會自己做決定的大有人在。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吸取教訓。
五、培養孩子的耐心、毅力和自信心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引導孩子盡心盡力地做事情。即使結果不盡如人意,只要孩子盡力了就應該給予表揚,讓孩子體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有充分的耐心,正確對待孩子的成績,不能以成績論英雄,不能急功近利。如果家長以成績論英雄將導致孩子不喜歡做或不敢做有難度的事情,只喜歡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來獲得好評,這不利于培養孩子的毅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孩子向困難挑戰的勇氣,戰勝困難的毅力。
六、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一年級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關鍵的一年。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有好成績,要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必須立規矩。比如不能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一邊做作業一邊講話或者做作業時要求大人陪伴,做作業時不能拖拉,寫一個字或做完一道題玩一會兒,原本半小時能做完的事情,一小時也完成不了。他們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把學習當成負擔,常常要家長督促才能完成作業。所以我一般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過時不許再寫。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現代教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統一體,三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很多人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自身很少參與。可是到了我們這一代,有些家長過分關注孩子,一切以孩子為主,把孩子看成唯一的希望,放棄自己的愛好、事業。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不允許孩子犯錯,要求孩子聽話、順從,以優秀的成績回報自己的付出。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期望不一致易產生挫敗感和怨恨情緒。給孩子帶來太大的壓力,反而會成為孩子的成長阻礙。
七、結語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非常重要,甚至將影響孩子的一生。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孩子。要把孩子培養成正直,善良,勇敢,寬容的人,決不能讓他成為有豐富知識而性格古怪的人。
作者:包淑華單位: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 上一篇:廉政風險防控與依法行政工作匯報
- 下一篇:天然氣總公司質量提升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