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教育論文
時間:2022-08-18 08:55:06
導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是社會組成的細胞和單位,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教育過程中,無可避免會和傳統價值觀產生沖突、碰撞和融合。《二十四孝》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家國同構的古代社會,父慈子孝和忠君愛國秉持相類似的單向度思維邏輯,即上位者享有絕對的權力,下位者承擔絕對的義務。從新文化運動以來,《二十四孝》遭遇到種種批判,一度偃旗息鼓。遺憾的是,伴隨著傳統文化復興,部分地區將《二十四孝》作為旅游景觀正面弘揚[1],部分學者深入挖掘《二十四孝》的褒義層面[2]。有鑒于此,本文從文本出發,以人本主義為理論依據,對《二十四孝》依次進行剖析和評判,以期表明在民族心理集體無意識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遭遇到傳統價值觀的潛在挑戰。
一、二十四孝的依次評析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編錄,另有說法為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流傳于后世的版本較多,但是故事一致,僅是在排列次序上有所區別。本文以明朝版本《二十四孝圖》為文本,進行評析。(一)孝感動天。舜作為儒家推崇的上古帝王,是內圣外王的重要代表,實現了由孝順到忠君到治理天下的理想序列。舜的原生家庭比較糟糕,父親瞎子,生母早亡,繼母潑辣,后母所生弟弟性格狂傲。面對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舜選擇孝順服從,由此感應天地,獲得大象、小鳥、雷電的幫助;并且由此上達天聽,授予大權,成功繼位。在這個故事中,較為重要的關節點是由孝順獲得感天動地的效果,從而在世俗生活中獲得經濟利益、政治權力和社會地位。換言之,當孝順無法感動天地時,如何支撐內在合理性?(二)親嘗湯藥。劉恒作為皇帝,母親生病三年,衣不解帶,夜不合眼,精心服侍,親嘗湯藥。這故事看點在于皇帝是真實人物,有據可查,不是憑空捏造的。但是疑點在于,皇帝每天日理萬機,國事繁重,后宮佳麗三千,宮斗重重。皇帝能夠有那么多精力去伺候母親嗎?故事價值意義在于,皇帝孝順,被封為道德楷模,其他人必須無條件向其學習。這是政治權力向道德權力的擴張和占領,是政統、道統、法統的相互支持。(三)嚙指痛心。孔子弟子曾參上山打柴,家中來客,母親咬手指,產生心電感應,曾參奔赴回家待客。在這里,“跪問其故”非常有意思。對自己母親說話,為什么需要跪著?這種潛在的不平等是等級制度固化的彰顯。在皇權時代,百姓跪拜縣官,臣子跪拜君王,是約定俗成的社會交往禮儀。僅由這一相類似的動作能夠看見孝順與忠君的同質性。(四)蘆衣順母。閔子騫家庭環境與舜相似,早年喪母,后母虐待。父親知道實情欲休掉后母,閔子騫反來勸阻,后母改過,從此一家人幸福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在這里,我嗅到濃濃的瓊瑤味道。閔子騫如同一朵圣潔的白蓮花,后母虐我千百遍,我待后母如圣人。這種做法僅靠道德感召,單純依靠以德報怨促使后母人格升華,價值觀逆轉效果如何?我對此持保留意見。(五)百里負米。子路為雙親背負米百里。這個故事較為正常,類似于一位居于高位的鳳凰男矜持的憶往追昔。故事里沒有血淋淋的殺子選擇。疑點在于,背負米百里是否值得,難道不可以就近買米嗎?難道唯有用一百公里的距離來襯托子路的虔誠和愚蠢?并且,孝順與位居高位之間缺乏直接的關聯性。這里更多是身居高位的子路,在生活和事業雙豐收,物質生活極度奢華之后,志得意滿地回頭遙望。(六)鹿乳奉親。郯子孝順父母,裝扮成鹿皮,取鹿乳娛親。郯子作為一個小國的君王,還需要事必躬親,難道不能指派侍衛、寵臣和下屬去獲取鹿乳?顯然,這是罔顧邏輯的主題先行式撰寫方法。同時,對于父母患病后過度索求的病態要求,郯子選擇無底線地順從,這種病患與親屬的相處模式在今天是負面評價居多。“病人家庭(在該故事中即病人之子)對病人予取予求,無異于對這種訛詐行為的縱容,卻被敘事者視為美德。”[3](七)戲彩娛親。隱士老萊子七十歲為取悅雙親,身著彩衣,假裝跌倒,學小孩啼哭,愚孝成分頗重。老萊子作為道家隱士的代表,這一事件表明孝順價值觀不僅局限于儒家學說內部,對于追求純樸、復歸自然的道家同樣適用。古語云,人生七十古來稀。老萊子活到七十歲,父母應當至少九十歲,這側面表明家境殷實,衣食無憂。這潛在地在孝順與富裕之間做了關聯,喻示著孝順能夠通達富裕。(八)刻木事親。丁蘭將死去父母刻為雕像,事奉敬仰。妻子作為惡毒配角出現了,針刺雕像,竟然流血垂淚。妻子被尚未謀面,尚未出場的父母通過丁蘭之手拋棄了。愚忠的丁蘭對于極權統治自然是溫順的綿羊,但是對于妻子恐怕是噩夢的來源。在漢代,妻子家庭地位卑下,一言不合就被拋棄。故事中隱含的敵意在于,父母通靈不是去幫助家庭和睦復興,而是去毀滅;不是去懲惡揚善,而是將妻子塑造為打擾父子、母子親情的潛在敵人和外來的破壞者。德國心理治療大師伯特•海靈格的家庭系統排列理論重要指向是夫妻關系第一,夫妻與孩子關系第二,其它關系第三。在現代社會中,父子關系、母子關系逾越了夫妻關系,往往帶來家庭關系的紊亂。(九)賣身葬父。董永被迫賣身葬父,遇到仙女垂憐,不僅與之結為露水夫妻,而且運用法力織布,償還欠款。故事里面的奇跡在于孝順擁有溝通神靈的力量,從而獲取仙女幫助,財色兼收。這樣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實際上將孝作為交換利益的工具。(十)埋兒奉母。為了母親活下去,郭巨準備活埋自己的兒子。轉折點在于,郭巨挖礦時獲得天賜黃金。這是二十四孝中最令人為不寒而栗的故事。我不禁想到,如果沒有挖到黃金,兒子就活生生地被殺掉了。難道,郭巨再沒有其他選擇,例如將小孩送人,例如自己多去掙錢,為何選擇如此極端的境遇。其中,有一句“妻不敢違”。妻子不愿意,難道不能有其它選擇嗎?妻子不能夠帶著孩子重新生活嗎?在這里我想起了清官海瑞,他是一位有名的孝子。但是,他五歲女兒從男仆手中吃東西,為此被逼餓死;他頭兩位妻子與婆婆不和,先后被休,最后一位妻子與妾先后自殺。這如同魯迅所言,中國歷史滲透著大寫的吃人二字。抹滅人性的惡行道貌岸然,以孝順的名義占據道德制高點,心安理得地做著慘絕人倫的惡行。(十一)涌泉躍鯉。婆婆愛吃鯉魚,媳婦只能夠天天做魚,逆來順受。并且,由于狂風大作,妻子取水晚歸,竟被姜詩懷疑怠慢母親,將其逐出家門。經過曲折,終于和好如初。這時候,神跡現身,家里有了堪比自來水的泉水,有了自動送上門的鯉魚。這一故事是對中國家庭千古難題婆媳矛盾的范式解讀。婆婆掌握家庭的絕對控制權,媳婦唯有謹小慎微,等待媳婦熬成婆的那一天。這故事潛在隱喻是,孝順具有神靈互動的巨大能量。令人不舒服的地方在于,丈夫具有幻想狂傾向,因取水晚歸,就欲休妻;那以后會不會因為做飯難吃,坐姿傾斜,言語聲音較大等莫須有原因,再次休妻?(十二)拾葚異器。蔡順孤兒出生,孝順母親,桑樹果實好些給母親,差的留給自己。他的行為感動赤眉,賜給白米和牛蹄。這隱含社會反動勢力對于孝道的價值認可,并且喻示著孝順能夠帶來與強權者的物質授予。(十三)懷橘遺親。陸績隨父親到袁術家做客,偷拿橘子,被發現后,稱偷橘子是給母親,由此得到大家稱贊。這一故事隱含意義是:偷竊他人財物是錯誤的;但是,在孝順名義下,偷拿他人物品是褒揚。在漢代,禮法交融,逐漸禮大于法,孝順大于法。中國文化的糊涂賬在于將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混為一談。在孝順的名義上,一切皆可為之。(十四)行傭供母。江革少年父親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遇到劫匪,哭泣告知上有老母,得以逃命。即便跌入赤貧狀態,盡力孝順。這一故事隱喻在于劫匪遵循和認同孝道價值觀。并且,江革成為孝廉,從屌絲階層青云直上,成為官宦階層,孝道的現實功利價值體現的淋漓盡致。時下,這一求饒模式已經戲劇化了,上有八十歲老母,下有三歲小孩,這已經成為狗血般經典套路。(十五)扇枕溫衾。黃香九歲喪母,一心伺候父親,夏天扇扇子,冬天暖床。獲得太守表彰。這故事表述的是,黃香不能夠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必須以父親的需要為第一位的。這樣的行為呈現,是他內心真實的自由的想法,還是被父母刻意塑造為一個父母利益至上的木偶?這就非常值得思考了。(十六)聞雷泣墓。隱士王裒母親生前懼怕打雷。死后遇到雷天,王裒奔到墳墓前面,痛哭流涕。巨嬰國中談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戀母情結,在這里用起來恰如其分,即王裒盡管生理成人,但是在心理上尚處于哺乳階段,尚未斷奶。(十七)恣蚊飽血。吳猛八歲,家里貧窮,無錢買蚊帳,他自告奮勇充當吸蚊器,為了父母少受叮咬。八歲小孩人生觀尚未定型,為了父母可以無限度的犧牲,這種犧牲是為了什么,是為了父母的榮光,為了迎合父母潛在的需求,是付出到了沒有自我的限度?可見,中國傳統孝道教育是培養出沒有獨立意識,沒有自我邊界的空心人,而不是有獨立意識,有獨立判斷能力的公民。(十八)臥冰求鯉。王祥幼年喪母,繼母惡毒,父親不喜,陷入悲慘生活。王祥孝順如初,為了繼母吃魚,脫掉衣服臥于冰上。奇跡出現了,冰面消融。兩條鯉魚越出冰面。故事主線依然是孝順感動天地,這使得充滿受虐傾向的行為藝術獲得傳統倫理學的解釋。反過來,如果沒有奇跡,王祥是否赤裸裸凍死在冰面上。(十九)扼虎救父。楊香是一名十四歲的女孩。為了救父親,爆發洪荒之力,與老虎搏斗并勝利。楊香舉動是下意識的,但是未嘗有太多的思考,更多的是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和對親人即將喪命的憤怒。這一故事奇跡在于十四歲的小女孩打敗了窮兇極惡的老虎。現實中可能性是,如同北京動物園的老虎一樣,老虎不費吹灰之力干掉了楊香和她的父親。(二十)哭竹生筍。孟宗的父親早逝,母親年老病重,在冬天蠻橫無理地要求吃竹筍。孟宗計無所出,抱著竹子號啕大哭。奇跡出現了,竹子冬天長出竹筍,母親吃后痊愈了。這里的關鍵點是,竹筍如果沒有出現,孟宗哭聲消逝在冰冷的竹林,一切依舊。孝順到沒有個體獨立思考,七尺男兒面對母親無理取鬧唯有哭泣,這也是挺悲傷。(二十一)嘗糞憂心。庾黔婁剛當上縣令,感應到父親病重,拋棄官位趕回家中。嘗父親糞便,并且向北斗星辰禱告,愿意代替父親送死。這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故事。有很多尚未出場的人物,她們如同中國畫的留白一般,給予人無限的遐想。例如,庾黔婁的妻子對于由縣官變為平民的地位落差如何看待,庾黔婁的母親對于拋棄官位如何看待,對于學習越王勾踐一般品嘗糞便如何看待,庾黔婁為何不可以先請一個月事假,回家看望父母,或者將父母接到身邊照顧?當然,對于主題先行的敘事模式,需要有矛盾沖突,在做官和照顧父親中做一個斬釘截鐵地極端選擇。估計編撰者未意識到的是,這一選擇隱喻在為皇權服務和為家族服務中,忠君是排在第二位的。(二十二)乳姑不怠。崔山南的祖母唐夫人到六十歲,還用乳汁喂養婆婆長孫夫人。這個故事有些玄幻色彩。一是唐夫人為何到了六十歲還有乳汁,這不符合生理常識。二是唐夫人作為官宦之家,難道找不到奶媽?需要這樣子去作秀嗎?三是難道沒有更加好的孝順方式?這個故事隱喻在于孝順與崔山南官居高位有隱蔽的聯系,換言之,孝順帶來功利角度的家運昌順。(二十三)棄官尋母。朱壽昌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妒忌,被迫出嫁。五十年之后,朱壽昌棄官尋母,終于在陜西找到。這個故事潛在含義在于:第一,大家庭中妻妾之間的矛盾天生不可調和,最終刀刃相見。第二,為何需要等到五十年,等到五十七歲才去尋找,不可以提前嗎,不擔心生母死亡嗎,要知道古代人平均壽命四五十歲啊。第三,他對于嫡母、父親沒有怨恨嗎,還是不敢有怨恨。第四,孝順的對象是誰,是生母還是嫡母。(二十四)滌親溺器。黃庭堅身居太史,竭盡孝順,每晚親自為母親洗滌夜壺。這一故事看點在于,孝順必須通過洗滌夜壺來表現嗎?仆人哪里去了,侍女哪里去了,做秀成分過于實際情況嗎?
二、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教育角度的簡要啟示
在上面的論述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二十四孝》不合時宜的諸多方面。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教育方面,評析《二十四孝》有以下兩方面價值:(一)孝順需要有邊界意識。在中國民族潛意識心理中,孝順具有核心的倫理價值。這也是南方周末《刺死辱母者》引起如此強烈的輿論反響的重要根源。孝順的核心在于順從父母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與傳統的孝道相比,新孝道需要具有邊界意識,即自己成為獨立自主、獨立思考的個體。在此基礎上,個體對于父母需求和回應在獨立思考之后,有限度給予滿足和回應。(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教育需要培養兒童的真實個性。《二十四孝》是一本古代的啟蒙讀物。它的教育群體是針對兒童。這種培養模式在某種意義上是壓抑兒童的天性,要求兒童以父母的喜怒哀樂為自己價值抉擇的標桿。這種培養模式違背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容易埋下心理疾病隱患,造就人格分裂或者偽君子式的雙面人。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教育需要遵照兒童心理成長規律,引導兒童自由表現自我的真實個性,培養兒童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此基礎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公民教育為基礎,展開愛國教育、誠信教育、敬業教育和友善教育。
作者:曾永安 單位:咸陽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夏康達.從“二十四孝圖”說開去[J].道德與文明,1997,2:46
[2]陳谷嘉等.論《二十四孝》的人倫道德價值[J].倫理學研究,2008,4:78
[3]潘大為.“二十四孝”中的病人、家庭與醫生[J].開放時代,2015,1:113
- 上一篇: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 下一篇:《愛彌兒》中家庭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