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時間:2022-09-21 03:56:23

導語:農村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摘要:隨著國家對農村留守幼兒家庭教育的越來越重視,如何解決農村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問題已成為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分析、歸納總結出的內蒙古東部農村地區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分別從父母自身轉變育兒觀、建立家園合作、擇優監護人等角度進行初步的策略探究,以期促進留守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內蒙古東部農村地區;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問題;策略

1內蒙古東部農村地區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家庭是幼兒從出生起最早的生活環境,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自然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幼兒的影響將會輻射其一生。對于留守幼兒的家庭,父母迫于生計外出打工,只能將孩子托付給監護人看管。而在農村地區的留守幼兒監護人在履行家庭教育的職責過程中,受自身素質、文化水平及傳統觀念的限制,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致使在育兒過程中存有片面、狹隘、滯后的現象。

1.1家長及監護人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不足、重視度不高在家庭教育的觀念上,大多數的幼兒家長及監護人對“家庭教育”的理解持有較模糊的認識,不知道什么是家庭教育,有的家長甚至從沒聽說過還有“家庭教育”這一概念的存在;隔代監護人對于“家庭教育”的理解,則普遍認為就是讓幼兒吃飽穿暖,身體健康不生病,甚至有的老人在代替親職功能的過程中,認為受自身知素質、年齡、身體的影響,對孩子的教育時常感到力不從心、勝任不了對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則偏重幼兒的學習,認為家庭教育就是監管幼兒在園的知識掌握和鞏固;僅有極為少數的幼兒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就是為孩子提供物質上的保障的同時,也要多彌補對孩子心靈上的虧欠,如經常利用網絡和孩子遠程視頻、打電話來表達對孩子的愛,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雖然不在身邊,但“爸爸媽媽是愛你的”。可見,留守幼兒的家長或監護人對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普遍持有片面的看法,對于家庭教育實質性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欠缺。這種現象的存在一方面受家長及監護人自身素質的影響。留守幼兒的家長學歷普遍為高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隔代的學歷則大多數為小學水平,這嚴重的制約了監護人對于家庭教育的認識及重視。另一方面在于,大多數家長及監護人對孩子的教育過于依賴學校,認為教育是幼兒園主要負責的事情,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家里只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導致家長們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視度不高,留守幼兒家庭教育缺失現象極為嚴重。

1.2家長及監護人有教育好孩子的強烈意愿,但自身缺乏科學育兒的方式方法留守幼兒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及監護人主要以傳統的教育方法來對孩子進行監管和教育,如溺愛、放任或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這種方式方法一方面來源于傳統的教育觀念,另一方面來源于家長受到原生態家庭的影響自我成長總結出的經驗或他人的耳目相傳。如,在與一位母親談及到家庭教育方法時,說道:“姑娘今年才五歲,她爸爸常年外地打工,我負責家里的一切。孩子平時比較聽話,也不惹我生氣,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比較隨意,她玩她的我忙我的,偶爾也會和周圍同齡孩子的家長一同探討探討,獲取點兒經驗,沒學習過有關專業的書籍也沒參加過什么培訓,感覺孩子現在這樣照顧的挺好的,沒必要那么復雜!”由此可見,家長及監護人除了經驗獲取外,很少會通過正規的學習來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但是部分家長也反映到:在育兒過程中受自身知識水平及學歷的限制會影響對孩子的教育。這類家長有著教育好孩子的強烈意愿,但自身能力有限缺乏育兒的科學方式方法,因此面對家庭教育上出現的問題常常會感到措手不及,不知該如何應對。

1.3家長及監護人有家庭教育指導的需求但缺少專業化的教育指導者在留守幼兒家庭中,尤其是在主干幼兒家庭中,老人們普遍認為,雖然初衷都是愛孩子,但兩代人對待育兒的態度和觀點不和,時常會引起不必要的家里矛盾,為此急需一些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者來為家長普及科學規范的育兒知識,既能使家里成員間的觀念一致,又能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如一位六歲幼兒的奶奶反映到:“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回家陪伴孩子的次數屈指可數,照顧孩子的重任全都擔負在我和孩子媽媽身上。為了能教育好孩子,平時孩子的母親會參加園里舉辦的親子活動或育兒的講座,獲取一些育兒的方法。我也會時常的在社區講座或他人經驗中了解如何教育孩子。但真正落實到對孩子的教育時,發現兩個人的方法都不一致,她說她的方法正確,我認為我的方法也沒有錯誤,從而產生了好多育兒的分歧。我希望能夠有更多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者為家長們普及一些科學規范的育兒知識,防治家長誤入歧途影響孩子的發展!”

1.4家長及監護人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及生活習慣的教育,存在明顯的“真空”現象在留守幼兒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及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期望值過高,普遍重智輕德、重養輕教,思想觀念比較固守陳舊,認為孩子從小就應該好好學習,靠“知識改變命運”,甚至能改變一家人的生活現狀。時常會把關注點傾注在孩子的學習上,如:在外打工的父母和幼兒遠程溝通時,首先詢問在園里學習了哪些知識,其次是園里伙食的問題或是否有聽老師的話,對于孩子情緒情感的關注相對較少。長此以往,在留守幼兒中一些孩子由于對親情的過渡“饑渴”,出現了性格內向、靦腆害羞、不善于交流、膽小、不敢與他人眼神對視或極端叛逆、行動霸道的心理問題。對于這類孩子的心理變化,家長或監護人要么無視不管,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要么感覺無從下手。對于幼兒生活習慣養成方面,家長及監護人并沒有刻意的去培養、以身示范。在家人的潛移默化影響下,大多數留守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生活習慣往往表現出:不講衛生、飯前便后不洗手、衣服較臟、偏食、喜歡吃小零食等??梢姡议L對于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及生活習慣的教育明顯缺失,應得到高度的重視。

1.5家長及監護人與幼兒的互動較少,文娛生活單調內蒙古東部農村地區的留守幼兒家庭中,長輩看護孩子的家庭居多。老人們平時與幼兒的互動較少,經常會把時間花費在家務勞動上。帶領孩子去博物館、公園、游樂場的次數更是少之又少,幼兒主要的文娛生活就是看動畫片、玩具等。如在訪談中,一位老人說道:“平時家里的所有家務都靠我一個人承擔,洗衣做飯、照顧孩子、種地澆地收拾菜園……忙完這些根本沒有時間和孩子玩兒。再說我這么大歲數了和孩子也玩不到一起。每次都是我忙我的,她在一旁自己玩或者和別的小孩兒一起?!?/p>

2解決內蒙古東部農村地區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問題的策略

2.1留守幼兒家長

2.1.1家長自身轉變育兒觀,關注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家庭教育是每位幼兒人生的起點和基點,父母或監護人對教育孩子的觀念、方式方法的正確與否以及關注的視角是否全面,將對幼兒今后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幼兒的人格、性格、情緒情感、思維等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對于內蒙古東部農村地區留守幼兒家庭中父母及監護人在育兒觀上存在教育觀念不一致以及重智輕育、注重學習忽視其他方面培育等片面的現象,家長首先應轉變自身育兒觀、推陳出新,解放傳統的教育思想,把關注幼兒身心全面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同時,幼兒園可通過開展家園共育活動,如親子活動、幼兒園開放日活動、趣味運動會活動、科學育兒研討等活動,轉變家長育兒觀念。2.1.2擇優監護人,履行自身育兒的責任與義務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成說過:“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是家長在生活中一言一行的真實寫照。因此,外出打工的父母在為幼兒擇選監護人時,應從長遠角度著重考慮監護人的自身素質、受教育水平及育兒觀念是否能真正的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進行擇優選擇。并且,身為留守幼兒的父母,應自覺履行自身的職責、義務,樹立孩子心目中的榜樣力量。

2.1.3及時與幼兒溝通,理解父母愛的關懷處于幼兒期的幼兒更多的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呵護,陪伴是建立親子間良好情感關系的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而對于留守幼兒家庭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如何及時彌補幼兒情感上的缺失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作為父母,應經常利用微信、QQ、手機通訊、寫信等方式多與孩子進行情感表達,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適當的支持幼兒的想法和要求,真正的關心、疼愛子女,同時讓幼兒理解自身的不得已和苦衷,及時不在身邊,幼兒也能真切的感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愛。

2.1.4摒棄性別偏見,積極參與家庭教育,做合格父親父親這一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已備受社會教育界的關注和提出,特別是對于留守幼兒父親角色的期待,已從家庭經濟開銷的物質提供者逐漸轉變為應該與幼兒母親共同育兒的關系。以往關于農村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相夫教子”的身份將被新時期的新主流觀所取代,隨著國家對父母職責等相關規定的出臺以及女性走入社會投身于生產勞動中的步伐加快,教育孩子的責任不僅僅是依靠母親個人的力量去完成,幼兒父親也應摒棄傳統的性別偏見,積極參與到家庭教育中。然而在內蒙古東部農村地區的留守幼兒家庭中,留守幼兒父親在履行家庭教育職責的過程仍存在投入的時間、精力低、參與度不高等現象,很多留守幼兒雖然在完整的家庭中生活成長,但卻對于父親的概念以及父親的愛存有很模糊的印象和理解,這將對幼兒今后各方面的發展都會產生很消極的負面影響。因此,在留守幼兒的家庭教育職責履行中,父母雙方不應進行“細化”的分工,更不應持有性別角色的條框去束縛,尤其是幼兒父親,應多參與孩子的成長,積極融入幼兒的心靈世界,給予孩子高效的陪伴和呵護,從小培養父親與幼兒間的親情建立,讓幼兒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父親的愛。

2.2幼兒園

2.2.1家園合作,共建線上線下網絡交流平臺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進步,幼兒園針對園內留守幼兒家庭中實際存在的育兒問題、難點,可利用微信、微博、QQ、直播空間等網絡交流平臺,對留守幼兒父母或監護人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為家長發送科學育兒的方法、各年齡幼兒身心發育的特點及正確的教育理念,家長也可隨時隨地的與園所老師尋求育兒困惑的方式、策略。同時,幼兒園也可與高校合作,邀請資深的幼教業內專家或教師,如以直播的方式定期為留守幼兒家長進行“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專題式公益性講座,讓家長遠程了解更多的專業教子知識。既能及時糾正留守幼兒父母及監護人狹隘的育兒觀念,又能實現遠在他鄉的留守幼兒父母跨時空的家庭教育夢,最終達到家園更好的合作交流,促進每位農村留守幼兒的健康發展。

2.2.2向村委發揮輻射作用,促進“三位一體”共同發展在農村地區,幼兒園可借助村委會的力量發揮自身專業教育的優勢,充分發揮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如幼兒園可通過村委會定期召集村內的留守幼兒及其監護人,在大的安全場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親子活動,與村內的幼兒共享園所的教育資源、玩教具,同時組織專業的教師為監護人現場解答育兒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導家長在營養搭配、生活教養等方面如何科學育兒,促進幼兒身體機能的健康發展。

作者:齊娜 張玉梅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