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與策略

時間:2022-02-08 02:08:04

導語: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與策略

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決定性作用。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發展相對滯后,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加之大部分家長對教育認識不足,致使農村教育仍停留在淺表層次,這無疑阻礙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基于此,政府部門應努力改善農村家庭教育的外部環境,教育部門要多渠道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從而形成全社會都重視農村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本文從農村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分析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并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分別剖析解決農村家庭教育問題的有效策略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深化推進,國家對教育事業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視。家庭環境不僅僅是指生活起居的硬環境,還包括思想觀念的軟環境。家庭作為學生主要的生活場所,對學生的啟蒙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品德,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道德觀。而在農村地區,由于傳統觀念上對金錢的追逐,家長對教育的認識普遍不足,認為其可有可無。在他們眼中金錢就是地位,只要能賺到足夠多的金錢就是成功,文化程度的高與低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何況讀書還要交學費,不如早日讓孩子輟學去打工。這一實際情況,極其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國要對農村教育工作加大宣傳與扶持的力度,幫助家長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1農村家庭教育現狀

1.1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學。1.1.1簡單、粗暴的打罵。在農村,大部分家長認為“棒槌底下出人才,不打不成才。”當學生出現錯誤時,無論錯誤的大小,首先獲得的就是來自父母的一頓斥責或者打罵。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無法讓學生認識到錯誤所在,反而會對學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使學生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更嚴重者甚至會產生懼學、厭學心理。1.1.2家長過分溺愛、遷就孩子。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切。在生活中,對學生所提的要求盲目順從,沒有絲毫原則可言。例如孩子不想上學,在家里哭鬧,家長便欺騙班主任說孩子生病無法上學。這樣會給孩子傳遞一種錯誤的教育觀念,長此以往,學生在家長的溺愛下會變得自私、驕縱,遇事沒有擔當和責任心,無法承受生活中的挫折與挑戰。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就像動物界的“牛犢學步”、“破繭成蝶”一樣,都是生命的必經過程,都是不可或缺的。1.1.3家長用金錢利誘孩子。在生活中,部分家長習慣用金錢指使學生做事,導致學生逐漸養成用金錢衡量一切的習慣,而沒有正確的行為道德標準,不懂做事的原則性,心中只有金錢物資,從而變得勢力,走向拜金主義。據相關跟蹤調查,從小受金錢利誘的孩子長大后會缺乏同理心與愛心,而這兩種品質恰恰是人生航途中的羅盤,失去了羅盤,人生之船也就偏離了正確的方向,一但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危險就會隨之而來。1.2家庭教育環境不溫暖。1.2.1父母娛樂過度,對孩子關心較少。在農村由于其條件落后,娛樂場所較少,家長只能通過打牌來進行娛樂。然而,有些家長卻嗜賭成癮,甚至廢寢忘食。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影響下,學生無法專心學習,生活飲食上也失去規律,導致學生精神狀態不佳,學習效率較差。1.2.2父母認識不一致,孩子學習目標盲目在不同家庭中,培養出的學生也會有一定差異性。在同一家庭中,若是父母雙方的教育想法存在分歧,則會導致學生迷失方向,影響學生成長發展。例如,在同一家庭中,母親認為只有學習才。是唯一的出路,而父親則認為百無一用是書生,父母對教育方向的不一致,無形之中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導致學生不知所措,無法專心學習。1.2.3父母離異家庭,孩子缺少情感呵護。在學生成長中,父母雙方婚姻破裂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是無法彌補的,并且會給學生心理上蒙上一層陰影。家庭的巨大變故,導致學生在生活上無人照顧,情感上無人慰藉,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心理上的問題。1.2.4重男輕女思想,女孩缺乏教育機會。“養兒防老”、“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思想觀念在農村根深蒂固,在有些地方人們甚至以生男生女衡量兒媳的家庭地位。女孩最終是要嫁入別家的,人們普遍認為女孩接受再多的教育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花錢讓女孩讀書不如早日讓女孩輟學步入社會賺錢補貼家用。

2農村家庭教育問題成因分析

從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可以看出,是受到多方面因素作用而形成的。2.1家長在教育觀念上的偏差。在社會市場經濟發展日益加快的腳步下,有部分農村家庭的父母在思想上認為與其花錢讓子女讀書還不如讓其去城里打工賺錢。還有部分農村家庭的父母比較封建傳統,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對女生接受教育的重視度不足。由此可以明顯看出,在家庭教育的作用、地位和意義的認知上,這些家長普遍認識片面,造成家庭教育帶有強烈的隨意性。2.2農村學校無奈的雙重角色。從客觀角度來講,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是以相輔相成、互相依賴的關系存在的。但是,當前在農村地區,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責任上有點含糊不清。第一,農村的家長們普遍喜歡把家庭教育的責任推卸到教師身上,甚至有部分家長認為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應該全權承擔起來。第二,在學校教育中,完全憑借教師的一己之力。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家長提出“自己花錢把孩子送到學校,學校就應該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負責,教師的分內之事就是管孩子。”如此一來,學校教育的工作量和負擔都會變得更重。2.3社會機制不健全。就當前農村經濟情況來說,基礎設施陳舊落后和生產力水平低下等問題仍然有待提高。如果在物質條件上都得不到滿足,精神上的追求自然難上加難。農村在文化設施方面落后且殘缺,對于文化資源的整理再利用也是效用性極差。再加上,農村的大部分青壯年都選擇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老人照管,導致家庭教育這一塊一直都有所欠缺,子女的教育問題也一直無法完全解決。

3解決農村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3.1家庭方面。3.1.1家長改變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要想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缺一不可。家長對教育的正確認識是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因此,家長必須改變教育觀念,認識到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做好示范作用,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培養其良好行為習慣。3.1.2采取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在教育工作中,合適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育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家長不可操之過急,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性格特征采取合適的教育方式。從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出發,循序漸進進行引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育過程中,若是學生出現錯誤,家長則需要耐心和學生一起分析錯誤原因,循循善誘學生,合理地打罵、呵斥學生,做到關愛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讓學生沐浴著愛成長,帶著感恩之心去接受、學習新知識。3.1.3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選擇外出打工,把學生交給祖父母或親朋好友代為監護,無法做到陪伴學生成長。在農村,即使家長不外出打工,大部分家長也整天在忙于耕作,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的機會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學生和家長在心理上就會產生隔閡,有什么事都選擇獨自承擔,不愿意告訴家長。因此,家長在生活中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做學生的良師益友。3.2學校方面。3.2.1實現家校教育合力。在學校中,主要是由教師負責對學生開展教育工作。在這一點上,教師要和家長建立起溝通橋梁,及時交流教學上的問題,避免造成意見上的分歧。同時,教師應定期召開家長會或進行家訪,便于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和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在家里的情況。除此之外,教師應組織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有自主發言的權利,使教師能夠對癥下藥對學生開展教育工作。這一方式,不僅可以拉近家長、學生、教師之間的距離,而且可以實現家校教育合力,共同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3.2.2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養。在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觀念,把學生當做獨特的人來看待。許多教師往往只看到了學生的缺點,從而全盤否定學生。這一教學觀念是錯誤的,作為教師,要正確認識到學生是處于發展中的人,正確面對學生的缺點,要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改正。同時,教師要做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傾聽學生的想法,讓學生認識到教師不僅僅是學習上伙伴,也可以是生活上的益友,以此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此外,教師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與職業能力,努力給學生帶去更高質量的教學體驗。3.2.3加大對家長的指導力度。作為教師,是比較受家長尊敬的。因此,由教師開展對家長的指導工作是最為恰當的。大部分農村家長由于其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比較依賴于學校教育。在此基礎上,學校可定期組織家長進行教育指導工作,幫助家長正確認識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學校可以開展相關講座,向家長傳播正確的教育方式,教會家長正確理解學生的心理,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3.3社會方面。3.3.1改變農村教學條件。在我國大力發展下,提倡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雖然農村各方面都處于發展狀態,但在教育上的發展仍存在不足。因此,社會各界應對這一問題引起重視,有關部門應投入更多的資源去完善、發展農村教育,讓更多的農村學生享受到和城鎮學生同等的教學待遇。進一步縮小城鎮與農村教育之間的差距,實現教育均衡化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夠享受到最優質的教學條件。3.3.2加強家庭教育理論研究。現如今,大眾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輸在起跑線上。所以,相關教育部門應加強對家庭教育理論的研究,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社會中的優秀人才。

4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家長肩負著對學生的監管責任和教育義務,其作用非同小可。因此,家長一定要嚴于律己,規范自身,為學生做好榜樣。除此之外,家長要做到積極配合教師,實現教育合力,共同努力實現學生的發展進步。說“青少年如初生之陽”,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作為國家的希望之所在,青少年的教育問題乃國家之大問題。農村學生作為青少年主體的一份子,同樣需要社會、國家的更多關注與幫扶!“眾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農村教育問題一定會得到合理解決,為農村學生的健康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作者:曹建華 單位:甘肅省通渭縣平襄鎮徐家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