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繼續教育管理創新研究

時間:2022-03-18 10:02:06

導語:高校繼續教育管理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繼續教育管理創新研究

摘要:繼續教育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在人們的職業生涯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提出用供給側改革的理念思考建筑類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改變現有發展中的問題,旨在為建筑類高校繼續教育開辟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為社會發展做貢獻。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繼續教育;管理創新

在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的轉化,明確要求各行業都要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作為長期的中心任務。建筑類高校繼續教育管理按的要求,應考慮社會對于繼續教育的多樣化的需求和對高校繼續教育管理的沖擊。這就要求我們對高校繼續教育管理進行創新。

一、供給側改革基本內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徐訓芳在《繼續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內涵、理念與策略》中提出行業、企業、學生、家長都是繼續教育需求側的主體;高校是繼續教育供給側的主體。用供給側改革的思路來看待高校繼續問題,那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繼續教育供給產品之間的矛盾,從而使得人民群眾得到文化上的滿足。

二、建筑類高校繼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建筑類高校繼續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后續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了,具體體現主要有三點:(一)繼續教育發展速度過快。由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強勁拉動,對建筑類人才的需求加劇,建筑類高校繼續教育也迅猛發展。但是在繼續教育發展的同時,我們面臨著快速發展與教育質量之間的矛盾。一是繼續教育理念落后。傳統繼續教育就是傳統全日制的衍生品,因此繼續教育也是保持著單一的全日制教學的規則,這與快速發展多樣化的需求存在矛盾;二是師資隊伍跟不上發展,目前繼續教育主要依托全日制教育師資隊伍,并無專任的繼續教育師資隊伍,這與快速發展繼續教育形成矛盾;三是繼續教育后續服務匱乏,目前的繼續教育以一次性的學歷教育為主,缺乏后續多樣的化的服務。(二)教育產品單一。建筑類繼續教育涉及從工種培訓、執業師考試培訓、學歷提升到建筑類高端論壇、企業內訓等需求不一(如表2-1所示),需求十分旺盛。而建筑類高校提供的教育產品以大專、本科層次的學歷教育為主,可謂教育產品單一,無法滿足社會的廣泛需求。繼續教育產品從學歷教育向技能培訓、高端執業資格培訓、高端從業人員拓展的發展是現有教育產品拓展的一個方向。(三)管理模式單一。1.教學管理模式單一。目前的繼續教育產品決定了教學管理模式的模式單一,僅僅以學歷教學班級的管理為主,管理方式上套用全日制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無論在課程設置上、還是班級組織管理上都無法與時俱進,與成人教育的特點相匹配。一是傳統的教學班級的管理方式無法滿足繼續教育學員多元化的特點。繼續教育學員來自于各種行業,各個城市,傳統集中某地的教學班管理模式制約了繼續教育學員與教學方、繼續教育學員之間的溝通;二是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課程設置是固化的,無法滿足現有不同學員之間不同的課程需求。2.行政管理模式落后。目前行政管理主要以全日制學校模式為主,未能在行政管理上體現與成人教育、市場化教育相結合的特點?,F有行政管理模式顯著的特點是晚上找不到人、周末找不到人,這種行政管理模式有著濃濃的計劃經濟色彩,與繼續教育的市場化模式相矛盾。

三、建筑類高校繼續教育管理創新策略

(一)改變傳統老舊的建筑類高校繼續教育觀念。一是以供給側改革的理念武裝我們管理人員的思想,深刻意識到需求側的需求是我們改革和發展的源動力,以市場為導向開展工作;二是改變傳統的繼續教育學院辦學理念,從等學員來學習到創造條件讓學員來學習,從固化不變的課程到按市場需求來設置課程,從提高學員學歷層次到培養建筑類精英人才的辦學方針改變;三是改變繼續教育"一次性"的老觀念,以生為本,積極開拓繼續教育的新發展。(二)學歷教育與短期專項培訓并舉。改變傳統繼續教育以學歷教育尤其是本、??茖W歷教育為主的辦學,走學歷教育與短期專項培訓并舉的道路。1.整合學校學校資源開展行業亟需的裝配式建筑吊裝、人防監理工程師等行業培訓,滿足建筑市場日新月異發展的需求;2.開拓建筑類高端培訓市場,改變傳統的繼續教育是低端教育產業的思路,精準開設高端建筑類論壇,通過助力建筑業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建筑類繼續教育的含金量。3.開拓鄉村建筑培訓。鄉村振興是黨的""提出的宏偉計劃,鄉村振興過程的實現過程也是建設的過程,農村建設人才的培養與提升也是未來五到十年建筑類高校繼續教育精準對接發展的機遇所在。(三)利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助推繼續教育的發展。1.精準服務。大數據技術可以利用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對繼續教育的市場需求、學員的訴求等進行精準的判斷,以此作為課程設置、培訓主題設置的依據,達到精準服務學員的目的。2.創新教學模式。利用物聯網技術,改變現有以集中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探索利用移動終端自主選課、自主學習,教師線上互動,給學員以全新的教學體驗。3.創新教學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創新教學平臺,為教學提供便捷、可變的平臺。(四)學員培養思路的調整。面向建筑行業變革,調整繼續教育學員培養思路。將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中產學合作培養的思路運用于建筑類繼續教育領域。在繼續教育學員培養上,提出三對接、三提升、三耦合、三評價的要求,提升繼續教育學員培養的含金量。將建筑類院校學科群與專業鏈、創新鏈結合,人才培養對標建筑執業要求;將建筑類院校的科研與繼續教育學員的教學、實踐結合,產學合作、產學對接,做到以科研指導教學、實踐,以教學、實踐反哺科研;將本科教學中質量管控體系、評價體系用于繼續教育學員培養中,從而達到面向行業變革的建筑行業繼續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四、繼續教育市場化發展的探索

2018年xx縣為了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建設要求,滿足基層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提出了基層骨干干部的培訓計劃。我校繼續教育學院對接項目需求與相關院系后,打破院系界限、學校界限,聯合福建省骨干建筑企業、骨干教師開展了《基于建設工程全壽命期的項目集成管理》、《建設工程項目質量安全控制》、《建設項目費用控制》、《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城鄉規劃》、《突發事件與輿情管理》、《系統方法與創新思維》、《工程項目管理方法與實務》、《裝配式工地實踐》等九門適應建筑業行業變革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優質課程。課程涵蓋管理、規劃、造價、公共管理等方面,滿足縣級對于鄉村振興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五、結語

與時俱進,面對建筑行業的變革,以供給側改革的思路從需求端找差距,提出建筑類高校繼續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思路,繼續教育是人們職業生涯的充電站,而非低端群體的收容站。建筑類高校繼續教育只有勇于面對建筑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勇于突破傳統思維,才能走出一條滿足社會需求的繼續教育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樊向千.新時代農房建筑管理思考.農村實用技術.2017(12).

[2]徐訓芳、林明燈.繼續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內涵、理念與策略.中國成人教育.2019(3).

[3]楊學祥、申海成.高校繼續教育供給側和需求側分析.繼續教育.2017(1).

[4]張偉遠、段承貴、封晨.香港大學:“互聯網+”繼續教育系統模式的時間思考.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1).

[5]傅昌盛、黃利娟.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管理體制反思.成人教育.2015(8).

作者:董可青 單位:福建工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