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行業繼續教育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6-12 09:48:46
導語:公路行業繼續教育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公路部門抓好繼續教育,可以確保專業技術人員以新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更好地滿足崗位及職務的需要,推動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然而,從當前繼續教育還存在著困難,本文主要對公路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難點和解決進行了分析,旨在為能夠提高公路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水平做出一點貢獻。
教育是衡量國家財富狀況的重要指標。同樣,繼續教育直接反映一個單位的教育水平和素質高低狀況。作為公路部門抓好繼續教育,不僅可以促使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趨于合理、水平保持先進,還可以確保專業技術人員以新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更好地滿足崗位及職務的需要,促進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然而,從當前的繼續教育現狀來看,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尤其是公路行業的繼續教育工作,困難和矛盾更加突出。
1繼續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作業環境差,受教育水平整體偏低。公路行業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過去,公路行業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比較低,工作條件差,野外作業勞動強度大。“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生產工具是簡單不能再簡單的“鐵鍬板車”。從事公路建設,筑路架橋,夏頂烈日,冬凌寒風,抓質量,搶進度,日夜奮戰,夜以繼日。洪澇災害,搶修水毀,保障暢通,沖鋒陷陣,有時甚至要獻出寶貴的生命。況且職工的福利待遇較差,致使很多人瞄準的是金融、財政、稅收、國有企業等,到公路行業來的自然通過了一種無形的篩選,久而久之,造成公路行業職工文化水平整體偏低,專業技術人員更是少之又少。(2)思想不解放,社會重視程度不夠。20世紀60年代,繼續教育在歐美許多發達國家興起,成為各國振興經濟、參與國際競爭、提高綜合國力的秘密武器。直到今天繼續教育在這些國家仍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在20世紀70年代,繼續教育引入我國,然而到目前為止,這項工作仍沒有引起全社會的足夠重視。在我們公路行業,特別是基層單位,同樣存在重視不夠的情況。思想觀念不解放,思維仍局限在計劃經濟時期,缺乏競爭意識,認為我們的工作技術含量不高,學與不學與自己關系不大,只有專業技術人員在晉升職稱時,才會根據要求完成學時教育,在大半公路職工的意識形態里存在繼續教育就是為職稱晉升服務的誤區。(3)工學矛盾突出,時間保障不到位。做好繼續教育工作不僅需要經費支持,還需要必要的時間保障。2014年筆者所在的分局經費下化后,財政也給予了一定的培訓經費保障,讓職工接受繼續教育和培訓等。人社部頒布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中也明確要求從2016年起每人每年接受繼續教育的實際累計時間不少于90學時。分局作為基層的事業單位,人社部門早已嚴控單位進人,人才緊缺現象在基層甚為突出,人少任務重的現狀普遍存在。即使有培訓機會,往往專業技術人員分身無術,只好將繼續教育培訓等機會放棄,從根本上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無從談起。(4)機制未形成,內容不統一。由于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規文件,在繼續教育的管理、培訓、內容等方面沒有統一的制度約束和規范,上級部門對基層單位沒有相應的激勵和制約措施,沒有規范的培訓渠道和培訓內容,因而管理機關和業務單位執行力隨意性很大,使繼續教育工作做不做一個樣,做好做差一個樣。
2做好繼續教育工作的建議和對策
公路行業繼續教育工作難開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要解決好這一問題,目前形勢下主要應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1)加大宣傳,提高認識。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通過各類行業媒體,加強思想引導,提高人們對新時期繼續教育工作的再認識,使廣大公路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面向市場經濟、面向全社會、面向未來,增強知識更新,接受新技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對繼續教育上下形成共識,以形成良好的繼續教育氛圍。(2)建立機制,抓好落實。繼續教育是一項全社會的工作,要在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行,人社部門負責政策性宏觀指導、登記學分、發放和管理繼續教育證書等,公路部門主要負責業務技能培訓,形成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的繼續教育體系。具體來說主要是:人社部門負責公共科目的培訓;行業部門主要負責行業專業知識更新、業務技能提高等學習培訓。行業業務培訓應由上級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組織實施,確定培訓對象及培訓內容,并對下級組織的教育培訓進行考核驗收。基層單位負責落實培訓人員和培訓時間,以解除專業技術人員的后顧之憂。培訓結束后,主管部門要將培訓內容、時間、考核等具體情況報同級人社部門備案、登記學時,形成條塊結合的方式強化繼續教育,形成分工合理、職責明確的培訓運轉機制。(3)健全體系,完善內容。培訓體系建立是搞好繼續教育的載體和有效前提。因此,政府引導,主管部門牽頭,通過定向培養的方式補充和改良單位的人才結構已十分必要。具體說就是“引進來、送出去”的方式,人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從公路行業實際情況來看,要將建立正常人才引進機制作為一件頭等大事來抓,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①向人社部門爭取,得到人社部門的支持,通過公開招考的方式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在職工待遇上實現同崗同酬,在職業發展上給予一定的考慮,實現“引得進、留得住”;②作為基層分局,可通過與各類大中專院校合作,選派單位的精英、骨干到院校進行脫產、進修學習,實行委托培養,對工程、養護、機械等強化業務技能培訓;③可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利用業余時間自學晉升學歷,也可聘請本部門、本單位的專業人員傳經驗、教技術,實行傳幫帶。通過多渠道、多層次的培訓體系建立,形成運轉協調、內容豐富、保障有力的繼續教育培訓體系。(4)保障經費,落實時間。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公路部門人員身份復雜,經費下劃后,非編制人員的經費沒有財力保障,從而形成分局培訓經費供給不足的現狀,導致繼續教育工作難全面開展,培訓效果和教育質量難以提高。因此,作為財政部門或者分局預算部門,要充分考慮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的現狀,在經費上給予一定考慮;在培訓時間上,單位要統籌考慮,合理計劃安排,根據專業技術人員工作實際分專業制定繼續教育計劃,明確年度繼續教育的最低學時,不斷拓寬學習形式,通過不同途徑提升專業技能。對于要求進修學習的專業技術人員,單位也要給予時間上的保障。(5)注重投入,強化隊伍建設。改革和發展繼續教育,離不開一支精通業務、富有敬業精神的職教隊伍,職教領域的一切工作要靠他們去做。首先,要強化師資力量建設,打造一支過硬的職教隊伍。否則,即使增加了職業教育投入,完善了設施,改革了體制,建立了相應的機制和模式,也難以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其次,要建立激勵機制。職教隊伍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公路職工整體素質高低。除了職教隊伍能夠甘守清貧外,單位要在職務、職稱晉升上給予一定的考慮,在生活上給予一定的關心,建立一支素質好、技能硬的職教隊伍,是發展好繼續教育的工作的關鍵之所在。
總之,經濟時代的到來,為我們抓好公路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注入了新的內容,也為提高職工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必須正確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不斷探索新時期公路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轉變思維、勇于實踐,扎實工作,努力做好專業技術人員教育培訓工作,促進“科教興路”戰略實施,推動公路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新濤.公路行業培訓模式初探[J].交通企業管理.[2]張妙嬋.公路行業培訓的主體內容及模式設計[J].南方論刊.
[3]劉碧霞.關于加強公路職工教育培訓的思考[J].中國電子商務.
作者:宋幫青 單位:合肥市公路管理局廬江分局
- 上一篇:中醫藥院校繼續教育探討
- 下一篇:汽車發動機課程教學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