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創新論文

時間:2022-03-30 03:49:00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創新論文

一、語文能力的理解,要感性,要情意味

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它不僅僅要培養學生們,正確地運用文字以及掌握文字,而且還要通過文字這個工具,為后續的學習與各項門科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一直以來,我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程在整體上,卻存在著只注重理解認識,卻忽略了語言方面的真實情感,只重視語句與段落之間的分析,卻忽略了整體章篇的綜合感性理解,實際反映出了以學科知識為主體,而非以學生思想的發展為主體的課程觀。

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注重情感體驗,是我們課程知識以及閱讀的最基本要求,這一要求不斷遵循著語文課程學習的規律,因為從古至今,語文教學都是文學性非常強的科目,絕大多數的文章都包含了濃厚與豐富的感情色彩。如果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傳播,卻忽略了學生們思想真實的體驗,那么教學流程中閱讀的功能就會減小,學生們閱讀的效果同時也會大打折扣。因為,一篇文章如果沒有受到感情的熏陶,學生們就不會對文章中,所描摹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語言動作等等,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學生們的作文,以及作文的點評

小學作文,是學生們語言文字的表達,課堂中知識累積水平的體現,然而卻不是衡量學生們反應快與慢的標準。因為作文是要經過細致的思維觀察,以及思想表達密切綜合的,它需要真實的情感,有結構中心,有重點與條理的。學生們能否寫好作文,與今后各項科們知識的學習,有著很大的聯系。

特別是傳統作文的教學,它有一個通病,不但影響了孩子們寫作的興趣。而且還讓孩子們的文言水平得不到提高。那就是老師們只重視讓學生們對范文內容的理解,從而忽略了范文中作者所想表達的真實情境。一如很多語文老師他們大部分的教學方法,都還在“穿新鞋,走舊路”,即便老式落伍的教學方案早已更新了,他們卻仍然按照范文里的時代背景,文章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作者生平簡介和寫作特點六大板塊進行公式化地講解,而且還周而復始,篇篇如此,這讓絕大部分的學生,覺得整個課堂死氣沉沉,抽象又乏味,便也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討厭作文,越來越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也將本來豐富多彩的作文課,變得更加枯燥無趣,變得象老師只是在敷衍任務的“涂鴉課”。

不僅如此,大多數小學教師在為學生們命作文題的時候,根本就未考慮過學生們的心理狀態與感情世界,以公式化的教程,課本上的死知識,為學生們出些根本就沒興趣以及根本就不想理解的作文題。這樣一來,便讓學生們無從下筆,更加喪失信心,由于作文題目大多數都是統一化的老套,外加不夠新穎,也導致了部分學生出現了抄襲的現象。

筆者認為,老師們應該為學生們的作文課,不斷創造情境,或者將作文課延伸到課堂外,如校外風景區,爬山,郊游等等,這樣不僅可以活躍整個作文課堂的氣氛,還能引起學生們濃厚的興趣與激情,讓學生們在良好的環境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從而發揮讓人意想不到的創作水平,這為培養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很大的幫助,并增加了學生們寫作的興趣與欲望,從中來慢慢喜歡作文,愛上作文課,這與老師正確的教學方式,完全分不開的,如若老師們還沉淀在以前的舊方案上,不去利用良好的環境與情境烘托,為學生們創建真實的氣氛,來鼓動與激發學生們作文的興趣,是難以喚醒學生們寫作上的激情,是難以展開學生們智慧的翅膀,從而也將埋沒了更多的人才。

再來,學生們作文的好與壞,進步與退后,與老師的評價也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老師們的評價對學生們的心靈成長,非常之重要。評價得恰當得體,不但可以激勵學生們樂于作文,愛上作文,還能發揮學生們潛意識的創作才華。如果評價不當,將會讓學生們失去寫作的激情,還會讓學生們的內心得到難以言說的自卑。所以,筆者認為,老師們不能對學生們的作文,千篇一律地老套點評,應該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以及不同語言的評價,對于本身作文基礎好的優秀學生,可以適當對他們的要求加大一些,反之,對于成績各方面都比較差的學生,鼓勵應該大過批評,只有鼓勵得越多,表揚得越多,方可讓一些作文比較差的學生,增加自信心,從而會更加努力與上進,這也需要老師們以學生的心理為出發點。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用著不同教學的方法輔導了。

三、加強學生們的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在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它可以讓學生們能正確地運用與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們具備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從中讓學生們在無形之中,進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并發揮了學生們的智慧與思維能力,也為培養學生們今后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風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在我們大多數的教學中,依然還存在著只重視寫,卻忽略了其他多元化的訓練。特別是學生朗讀的訓練,是最容易被忽視。其中,就有一部分的老師們,在學生們的早讀訓練中,從不關注,特別是那幾十分鐘,學生們集體朗讀的時候,老師們經常不在身邊監督,而是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這樣的話,便可讓各別學生們沒有自律性,夾在全班同學的聲音中,混水摸魚,將書本放下或者將嘴巴閉上,思想開小差,直到老師回來后,才會裝模作樣地重新張開嘴巴,跟著集體一起朗讀。筆者認為,學生們在朗讀訓練的時候,若沒有什么特別的情況,老師最好不要離開教師,將朗讀監督的工作和監考一樣做到位,杜絕個別學生的懶惰行為,影響到更多優秀的學生,從而導致壞風氣的悄然上升。所以只有將朗讀的訓練加強,監督工作加強,才能為學生們的腦海灌輸更多的知識。不僅如此,長期又反復的朗讀,可以讓學生們增強語言的感官,讀得通順與流暢的同時,從中就會提高了學生們組詞與造句的訓練,久而久之,就可增加學生們朗讀的興趣。而且,學生們朗讀的章篇,都是文體質量很高的名言名篇,這為學生們學習各種語言的文體,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素材。所以學生們的朗讀訓練一定要加強,老師們可以在學生們朗讀訓練中的聽,說,讀與寫四個環節中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