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討論文

時間:2022-03-30 04:02:00

導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討論文

一、準確深入解讀文本,優(yōu)化文本使用

準確地解讀文本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文本,從而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確深入的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才能有好的設計和好的教學過程,才能為學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臺。花費大量時間鉆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確教學目標、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資源,在不偏離教學的重難點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

二、準確定位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

教師在正確深入解讀文本后,正確定位教學目標尤為重要。課堂教學目標的擬定,是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規(guī)定或規(guī)范課堂師生行為的指南。設定教學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一定弄清楚一節(jié)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然后將這一問題具體化,轉換成可以評價的指標,還應當是關照了整篇課文結合課文的重難點后再確定教學目標。如《一株紫丁香》的教學目標若設定為“懂得尊敬老師。”顯然這樣的目標比較模糊,檢驗的可操作性也不強,若改為“知道老師的辛苦和對學生的疼愛,并能說說自己要怎樣尊敬老師。”這樣的目標就更為具體,也容易檢驗。

“閱讀教學提效從精選教學內容做起。”教師在教學前應依據(jù)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瞄準課文的重點、訓練的難點、學生的疑點、語言發(fā)展的生長點、培養(yǎng)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fā)點、思維的發(fā)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然后在此基礎上精選出教學內容。精選出的教學內容一定要正確無誤,體現(xiàn)科學性;要反映目標,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還應富有啟發(fā)性或實際教育意義及培養(yǎng)價值。

因此,準確定位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三、根據(jù)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這對我們應該有很大的啟發(fā)。作為一名教師,其教學對象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1.根據(jù)教材內容,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決定著教學方法,如果沒有了教材內容,也就無所謂教學方法可言了。教學必須根據(jù)教材的具體內容特點,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同體裁如記敘文的教學、說明文的教學、詩歌的教學方法各不同。即使同一體裁,如寫人為主和敘事為主的記敘文,教學方法也會有不同。像說明文的教學就不宜過多運用朗讀法,詩歌的教學就不宜過多運用講授法。教學方法選擇一定要從教學內容出發(fā),要避免那些花架子,千萬不要用教學方法的展示沖淡了課文內容的學習。

2.了解學生實際,設計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征,要學生歡迎和接受。有的內容,學生已經有了大量的感性認識,教師就不必再使用直觀教具進行演示,只需聯(lián)系一下學生生活實際即可。反之,對于學生來說缺乏感性認識的課文,就不能只靠抽象講授,而要盡量采用直觀的方法形象地進行教學。

3.權衡自身特點,確定教學方法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還要注意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尋找自己的個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觀實際情況,揚長避短。朗讀功底好的教師,課堂可多用朗讀法,善繪畫的教師,課堂可適當運用繪畫直觀法。由此可見,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才是最為重要的。

四、合理安排序列,優(yōu)化教學過程

閱讀課堂教學中,程序的安排也很重要。程序安排得當,教學才會條理清晰,井然有序,否則,就會陷入混亂。教學程序的安排,應遵循事物的內在發(fā)展邏輯,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遵循學生認識事物及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比如,閱讀教學必須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序列,不能隨意改變。但每篇文章千篇一律逐句逐段逐篇地學習,又會導致閱讀教學的枯燥乏味。鑒于這種情況,我認為教學中可以靈活合理化地采取變序的方式,來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教學內容的變序決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要以現(xiàn)代課堂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jù)教材自身的特點,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固有模式或教材結構來組織教學,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如交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課文,可以從課文記敘事情的結果或結論入手,例如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可從“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入手,引導學生討論“事情的起因是怎樣的?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學生就會從課文中找事實,舉例子,進一步理解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善謀劃;而含有直接點明中心的段落和語句的課文,閱讀教學時就可找準文章的中心,直奔中心,像《凡卡》這種采用順敘和插敘相結合的寫法的課文就可以采用內容切割法。此外教學中還可以采用插入重點式、主線牽動式、視角交叉式等變序方法。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合理安排教學序列,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總之,閱讀課堂教學是一個諸因素構成的動態(tài)系統(tǒng),教師只有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養(yǎng),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閱讀教學的課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