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時間:2022-04-23 11:33:52

導語:藝術類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類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一、高師院校藝術專業學生的“通識”培養

在“通識”培養方面,主要是指高師院校為幫助學生順利成為“社會人”所應該進行的各種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素質教育等。高師院校藝術專業學生具有當代中國大學生身上普遍體現出的時代性特點,對他們的教育和管理應遵循普通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普遍原則和總體要求。具體做法: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進行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二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最終通過這些教育,培養出思想成長、學業進步、身心健康、創新實踐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強、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大學生。

二、高師院校藝術專業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個性”發展方面,主要是指高師院校必須根據藝術專業學生獨有的個性特征,在“通識”培養的基礎上,作出新的調整,創造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真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在“個性”發展方面應主要從以下五個角度入手著力構建綜合性、開放式的高師院校藝術專業學生育人模式,將藝術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以專業教育為基本載體、以實踐教育為重點、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使藝術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1.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個性化管理育人

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普遍增強,“更加注重自我的全面發展”〔1〕,這種趨勢在高師院校藝術專業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的對比中則顯得更加突出。高師院校藝術專業要給學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華及創作的時間與空間,管理上應以疏導為主,與學生建立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在具體管理中,要科學地把握“嚴”和“寬”的關系,在制度上不宜有過細、過高的要求,制度一旦確定就應嚴格執行;在思想教育方法上,要以說服引導為主,要充分考慮藝術專業學生的個性化因素,以正面引導為主,避免采用以堵為主的工作方式,發揮存在于學生中積極向上的個性因素并充分運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此外,把握好學生工作的“快”與“慢”,對一些根本性的問題要及時處理,做到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對一些新問題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把握好處理問題的節奏。

2.加強校園軟硬件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一種無形的感染催化力量。在潛移默化中將學校對學生的期望內化成學生的個體需求,指向確定的行為動機,引發正確的行為習慣。”〔2〕恰當的校園文化軟件環境和硬件環境對藝術專業學生的影響較大。在硬件環境塑造方面,高師院校應分門別類地建設獨立的藝術大樓,這樣才符合藝術類教學規律。在軟件環境塑造方面,無論是開展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還是主題教育活動,都應堅持學生活動要結合藝術學生專業的思路。例如,通過經典誦讀、個人作品展、美術雙年展、論壇講座、藝術專業技能比賽等,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整體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從意識層面上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形成整體育人環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3.突出藝術實踐的育人作用

社會實踐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全面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增長才干、鍛煉毅力、培養道德情操,增強社會責任感、大局意識、服務意識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會實踐是實現高校教育目標的必然途徑,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是整合利用社會資源的有效途徑。隨著時展,社會實踐活動內涵不斷豐富,延伸社會實踐已經成為加強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提高專業技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環節。藝術專業學生在開展社會實踐方面應更強調與專業能力提升有關聯的藝術實踐。藝術實踐因其生動、直觀、豐富和創新等特點,必將成為對藝術專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藝術實踐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藝術涵養,而且還能為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品質、行為等方面的綜合訓練提供試驗場,進而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

4.發揮藝術專業教師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在藝術類學科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比一般學科更密切,甚至非常強調“師徒”關系。由于其特有的創造性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藝術類專業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非常積極,上課認真,課后的學習也很努力。專業教師因藝術類學科的特點與學生接觸較多,且具有獨特的專業技能,所以很容易在思想情感上征服學生。他們有很好的條件在教與學的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因此,藝術專業教師應當盡快轉變觀念,將教師角色重新定位,既能“傳道”又能“授業”。在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更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學會做人,從而在“教書”的過程中,達到“育人”的目的。專業教師應該主動設計藝術類課程的育人環節,在教授專業知識技能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學生在學習各類文化知識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學校應為藝術專業教師與專職學工隊伍互動、交流提供平臺,搭建藝術專業教師與專職輔導員的聯系和溝通橋梁,從而更好地充分發揮藝術專業教師潤物細無聲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5.加強輔導員培訓與培養,提高輔導員的育人勝任力

輔導員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對大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做好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隊伍,是主陣地上的基層指揮員。輔導員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這項工作對輔導員的要求是專業化、職業化和專家化。提升藝術專業學生輔導員育人勝任力的方法有:一是通過校級短訓班等方式,使輔導員盡快了解藝術專業教學特性和藝術專業學生教育管理特性,從而摸索出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法;二是通過參觀走訪其他藝術類院校,考察學習、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提高針對藝術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三是制定分層級的輔導員培訓制度,政府層面和高校層面要提供不同的輔導員專業化培訓;四是制定科學合理的輔導員量化考評標準,激發藝術專業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他們富有創意地開展工作。

綜上所述,高師院校藝術專業學生具有與眾不同的特征,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注重“通識”培養的基礎上,高師院校必須要看到藝術專業學生在思想意識、心理習慣、專業學習和社會實踐等方面與其他專業學生的明顯差異,因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圍繞激勵藝術專業學生“個性”發展的路徑開展才會作出實效。

作者:劉艷坤工作單位:重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