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任務教學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07-06 09:04:00
導語:獨家原創:任務教學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高職語文教學現狀為出發點,提出任務教學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意義及可行性,并探索了如何有效實施任務教學法以提高高職語文知識運用的質量、寫作細微的培養,旨在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的推出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高職語文語文教學寫作思維
一任務教學法概論
任務教學法是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意義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學原則,采用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參與教師或教材精心設計的任務型學習活動中認識語言,運用語言,發現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歸納知識和感受成功。任務教學法的運用將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影響。
任務型教學是指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實踐中,任務的使用成為教學的核心,即“在做中學”,通過完成任務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模式與其他交際教學模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特別強調采用具有明確目標的“任務”來幫助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和運用語言,增強學習動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在合理設置任務時,教師向學生說明在實施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學到什么技能,價值意義等,然后設計各種方案,提供實施任務所需要的資源,介紹基本常識,提出引導性的問題,保證學生能從中獲得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基本學習環境。
任務型教學強調學習只有在有意義和目的的活動中才會發生。任務教學法的最特別支持在于活動的“意義”和“目的”是由學生自己體會或是由師生共同決定的。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
(1)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
任務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等學習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做中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對改進課堂教學效果具有很大作用。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參與教師或教材精心設計的任務型學習活動中認識任務,發現問題,找出規律,歸納知識和感受成功。
(2)顛倒了教學中的“呈現-練習-運用”的基本模式
在常規的“呈現-練習-運用”教學模式中,任務通常體現為練習中的綜合運用式練習,用來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在任務型教學的模式中,學生通常以完成任務的活動開始學習,待任務完成后,教師再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動中,并對學生完成的任務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和調整。
(3)對教師的教學、教材的編寫和學生的學習具有挑戰性
它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課堂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它要求教材的編寫以任務為主,提供真實的活動環境,設計能引導學生完成目標的任務或活動;它要求學生從被動的聽眾變為主動的參與者。
三任務型教學模式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提供必要的實踐條件
高職語文是一門能陶冶學生情操,能給學生以道德教育的課程。通常,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后,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對于語文教學中,學生需要到動手的機會不如一般的理工科諸如化學、物理、信息等課程的多,但是并不是說學生就不能動手或是自己親身體驗就能領悟、學到語文知識的精髓。因此,學校在語文教學中就要提供必要的實踐條件,諸如利用多媒體上語文課的時候,能讓老師在引導的時候,學生有實踐的機會。或是在學校提供一些崗位給學生兼職、實習,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運用學到的知識,當然這個過程中,教師并非放任學生兼職、實習不管,而是要利用機會讓學生明白這些兼職、實習的機會對語文知識的積累有著舉足輕重之重要作用,同時教師要在學生兼職、實習的時候能明白這些活動對自身的重要性,能主動地參與其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板塊也可以利用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對文學作品的熱情進行課堂上的討論小組組織。在討論中學習到別的同學中的觀點。
2.寫作思維的任務型教學法
寫作是高職語文的一個重要支點。學生寫作必須經歷寫作思維過程并多次往返來回。而過程的結晶便是作品。作品內容因人而異,體現著學生的個性。學生能操控整個寫作思維過程。因為書面表達能力是一個人學識結構的基本素養。因此,寫作的教學目標如能重視學生寫作思維過程的調控及激發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情感,讓他們寫出自己感興題的內容引發出充沛的情感高昂的情緒,學生將會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品佳作。
教學過程的優化論最早提出者首推前蘇聯教育家、教育科學院院士、副院長巴班斯基在解釋“優化”概念時說+所謂最優化,是指“從一定的標準來看是最好的意思”。語文教師要確立優化意識,如全面育人的意識、培養能力的意識、不斷發展的意識才能在寫作。寫作過程環境的優化,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應在設計過程中,選擇內容、方法的優化。而這一過程的關鍵又在于教師發揮靈活的創造智慧。寫作思維過程研究顯示,學生對于身邊越熟悉的人和事,愈能建立寫作信心。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特點來設計教學過程+并對學生的整個寫作過程視時機給予鼓勵。語文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只有師生雙方和諧默契+才能使語文教學諸系統暢通及協調。
沒有實踐的體驗學生是很難寫出有深度的文章,而任務教學法中的一個重要支點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思維的時候,可以提供真實的活動環境,諸如開展一些野外活動之類的,讓學生的親身體驗的時候體會到生活的趣味。同時也要鼓勵學生自己獨自體悟生活,不能總是在家長的庇護下生活。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能體驗到平時在學校中不能領悟到的東西、知識。
3.融合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職業性人才,離不開職業道德教育。學院可以通過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敬業意識、競爭意識、質量意識、承受意識、法律意識等職業道德教育,從而達到培養職業性人才的目的。
任務教學法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領悟到知識的魅力。而高職語文教學中,語文對塑造學生的思想品德、對學生自身涵養的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一篇好的作品能讓學生得到身心愉悅的體驗,能讓學生的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道德的重要性。而這些在語文教學的具體課堂上,教師可利用一些機會,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一些社會調查報道,或是引導學生對社會上的熱點問題進行評析,讓他們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真正領悟語文知識的魅力所在。比如,現在什么行業都講究誠信為本,每個行業都要以誠待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對這些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讓他們自己說出對誠信的看法,對誠信的理解,在生活中是否遇到不講誠信的事件,自己時候做過未被良心、有違誠信道德的事情。諸如此類的討論,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引導,會讓整個課堂顯得生氣,學生又能學到知識。
4.檢驗過程
學完相應的課程,就要對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習進行必要的檢驗。“任務評價階段”是任務驅動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階段。可以先進行學生的相互評價或自我評價,再由教師適當做出點評,并幫助學生作歸納與總結。學習效果評價既是總結與提高的重要階段,又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的絕好時機。一般任務教學法的檢驗是在課題完成后,將學生編到企業或公司的項目組中,令其承擔一定的任務,進一步讓其在公司的氛圍中與技術人員和工程師交流學習。學生真正在公司的管理下,將自己做的東西交給工程師來評定審核,以達到檢驗的目的。教師根據工程師的評定結果,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實訓反饋的情況,課堂上補充相關的內容;也能夠及時了解行業方面的信息,教學相長。
相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沒有項目可以評定,可以讓學生在體悟文秘工作的時候,把自己平時文秘工作的思想心得,工作報告、整理資料的過程向大家展示。在企業學習中能不斷地體會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結語
任務型教學模式中,具體到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從語文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了課堂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和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一種媒介,橋梁;從一個規定的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教學方法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了一個課堂活動的主動創造者;同時,學生從語文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了課堂活動的主動參與者、交際者,學生為主體,學生為中心,學生有學習的主動權。任務型教學模式中,語文學習的目標更明確,任務更具體,內容更系統,學生學習更主動,效果更明顯。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領悟到更深刻、透徹的知識,無疑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的塑造等有著極大的影響,對學生陶冶情操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 上一篇:獨家原創:公司員工培訓研究論文
- 下一篇:教育局發展職業教育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