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單項體育教學模式論文
時間:2022-08-07 06:04:00
導語:體育課單項體育教學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通過分析我國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的類型和運作中的主要問題,采用問卷調查、文獻資料、訪問調查等研究方法,了解河**學院學生的體育興趣,為構建其單項體育俱樂部及俱樂部管理體制、組織形式與方法、評價體系提供依據,為河**學院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和基本框架。
體育俱樂部起源于歐洲,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隨著現代化工業和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已成為世界大多數發達國家開展體育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高校體育俱樂部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出現在我國高校體育中,到現在已走過十幾個年頭。可是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而且褒貶不一,20世紀90年代后期在學校體育界爭論較大。針對這一情況,通過文獻資料法和訪問調研法,對部分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并根據河**學院體育教學實際,提出構建單項體育俱樂部新的改革思路和基本框架。
一、研究內容和方法
(一)研究內容
體育俱樂部管理、運行、評價。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對河**學院2006級學生發放體育興趣與體育基礎調查問卷1000份。問卷回收率92.61%,有效問卷85.80%。
2.文獻資料法。查閱我國體育類刊物、雜志和網上查詢有關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文獻資料近百篇。
3.訪問調查法。2006年10月全國高校體育研究會(深圳大學召開),對部分專家、學者調研了有關高校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情況。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高校體育俱樂部的類型和運作中的主要問題
1.高校體育俱樂部的類型分析。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即課外體育俱樂部課內體育俱樂部教學,課內、外一體化俱樂部。
課外體育俱樂部發起的最早,它以延伸和補充體育課教學、拓寬學校體育的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和行為為主要目標。它的組織形式是由學校提供體育場地、器械,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活動,完全由學生自愿參加俱樂部的活動,除運動訓練俱樂部外,由學生管理,實行有償收費管理。
課內體育俱樂部是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而誕生的,以人本主義為教育理念,以構建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為目標。課內俱樂部基本上采用“3自主”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和指導者。
課內、外一體化俱樂部是伴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從培養人才的整體教育觀出發而提出的,以終身體育思想為指導,以培養學生學習社會能力為目標。它是以專項課、俱樂部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俱樂部)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其評價也是課內與課外各占不同的百分比。
2.高校體育俱樂部運作中的主要問題。
(1)不利于學生管理。文獻調研顯示,體育俱樂部采用學生自主管理的形式,參加者自主選擇活動項目和時間,結果有的時間段學習人數較少,缺乏學習活動氣氛;有的時間段學生人數又相對集中,多時可達到百人,造成有的學生沒有活動的場所,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對學生的出勤無法掌握,學生逃課、冒名頂替上課、替考的現象時有發生。分析其原因是學生的體育意識不強,自覺性不高,不具備實施這種松散管理的素質;有的學生體育基礎較差,對自己該學什么,怎么學習、喜歡什么項目、這個項目的健身價值不了解。
(2)場地設施不足。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在“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思想指導下雖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距離保障體育俱樂部教學還有一定的差距。除籃球、排球、足球項目基本能保證教學外,其它項目的教學難以得到保證,特別是乒乓球、羽毛球、拳擊、散打、體育舞蹈等尤為突出。分析發現:高校體育設施的投入與學校學生人數的增加速度不成比例;高校體育改革過于強調學生的興趣愛好,脫離了學校實際情況。
(3)影響教學效果。寧波大學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結果顯示:教師比較喜歡采用這種方法,因為俱樂部的指導工作輕松。學生多數滿意,因為俱樂部新穎、自由,但普遍認為“得到了鍛煉,幾乎沒學到什么”。“3自主”教學模式規定學生可自由選擇學習內容,造成大部分學生特別是女學生多選擇室內、輕松、沒有對抗的項目和耐力練習,其結果影響了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和體能素質的提高;由于隨時更換學習內容,學生沒有系統掌握一、兩個體育項目。
(二)單項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
1.單項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單項體育俱樂部是體育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具體表現。它的教學特點是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學習主體的多層次性、教學時間的靈活性、教學內容的需求性、學習效果的行為性。它的管理特點是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學生自愿與學校要求相結合。它的職責范圍有傳授體育理論知識,教授專項技術、技能,組建校、系級代表隊,組織學生活動,承辦校內、外比賽。
2.單項體育俱樂部的成立。成立單項體育俱樂部,首先要考慮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其次要考慮學校可供俱樂部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器械和教師;第三要結合體育課所開專項項目。河**學院學生體育興趣調查結果是:乒乓球(81.33%)、籃球(74.86%)、健美操(69.14%·)、交際舞(62.55%)、武術(53.21%)、足球(48.74%)、網球(45.32%)、街舞(44.67%)、輪滑(42.71%)、拳擊(40.33%)、排球(39.87%)、形體健美(36.81%)、體育保健(25.97%)、瑜珈(22.93%)、田徑(3.4%)。河**學院現有籃球場l4個、排球場lO個、足球場2個、網球場2個、乒乓球室3個、室內健身房3個,有足夠的體育活動空場供輪滑、街舞、武術、健美操等項目進行活動。體育系在冊體育教師41人,外聘教師l2人;有34人能擔任3個以上項目的指導,有5人能擔任2個項目的指導,有2人能擔任1個項目的指導。目前河**學院共開設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術、健美操、輪滑、散打、交誼舞、體育保健等專項課。為此,河**學院應成立3大類l4個單項體育俱樂部(見圖1)。
3.單項體育俱樂部教學管理體制。單項體育俱樂部管理是保障體育俱樂部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現代管理科學認為,任何事物的管理都應該以系統原理為基礎,人本原理為核心,效益原理為目標,三者有機結合貫穿管理過程始終。因此,單項體育俱樂部的管理,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把管理人員的組建和分工、規章制度制定和實施效果,統一到俱樂部的評價和獎懲機制上來,形成一套體育俱樂部管理體系。
各級管理部門職能如下:
體育運動委員會:負責對“河**學院單項體育俱樂部的成立與實施”進行可行性論證,監督實施。
教務處:負責建立學生信息庫,安排學生網上選擇單項體育俱樂部,大三、四學生成績存檔。
體育系:負責審批和監督體育俱樂部的管理制度、規章制度制定和執行,場館使用時間,安排指導教師。
學生處、團委:協調學生會與俱樂部活動計劃,與俱樂部協辦各種競賽、表演活動。
公體教研室:負責體育俱樂部管理制度、規章制度的制定,成立體育俱樂部總會;培訓各單項俱樂部管理人員和技術指導員;檢查單項俱樂部活動情況;參與對會員的考核,收集各俱樂部活動記錄、考核結果。
體育俱樂部總會:負責組建單項體育俱樂部制定各單項俱樂部章程,制定體育俱樂部活動計劃;定期檢查各計劃實施情況;參與對會員的考核。
單項體育俱樂部:負責制定本俱樂部活動計劃,安排活動內容,檢查會員活動情況,收集會員意見,并向總會提出改革建議;登統俱樂部會員的出勤情況,做到每天有記錄,每月有統計,每學期將統計結果上報公體教研室和體育俱樂部總會;組織會員進行考核,上報考核結果。
4.單項體育俱樂部教學內容。由于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教育因素、自身努力等方面的不同,同一發展階段的不同學生,既有共性的相似,又有個體的差異。因此,每個單項體育俱樂部的教學內容應有所區別,既要符合各類俱樂部和項目的特點,又要考慮學生的體育基礎,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的起點都有所收獲。通過對河**學院學生體育基礎進行調查和對上述3類體育項目特點進行分析,制定出各類俱樂部主要教學內容(見圖3)。
5.單項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單項體育俱樂部組織方法應按教育部2002年頒布的《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所指出的“根據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系別、班級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求。”在總結我國高校實施俱樂部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河**學院實際情況創新構建“3規定”與“3自主”的教學形式,規定是在學校基本條件許可的基礎上制定的,自主是在規定前提下的自主。
“3規定”是根據學院教學安排規定俱樂部活動時間范圍(周一至周五課外活動時間、周五、周六晚上);規定單項俱樂部范圍(上述13個單項俱樂部);規定每人每學期參加1個俱樂部,大一、大二有體育課的學生,選擇課上所選項目。
“3自主”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育興趣自主選擇某個單項俱樂部,選擇該俱樂部的某個級別,選擇參加俱樂部的學習時間。
每個單項俱樂部均采用分類教學方法,按會員的專項基礎水平、所需知識、活動方式、所達目的,分成2—3個類型,分別安排活動時間。每個俱樂部的各類型均采用教師指導、學生骨干輔導、自由學習3個步驟。
6.單項體育俱樂部會員成績評價體系。考試不是教學的目的,而是檢查學生學習和俱樂部管理的一種手段。單項體育俱樂部成績評定應包括:專項提高幅度、學習態度、出勤次數等3個方面(見圖5)。為了避免考試的隨意性和人情因素,各單項俱樂部成立考核小組(指導教師、體育骨干、俱樂部管理人員),分別對該項俱樂部會員的專項提高幅度和學習態度進行考核。由各俱樂部管理人員根據會員實際出勤狀況客觀地對出勤次數進行量化評價。大一、大二學生專項部分的考試,隨課堂教學進行,學習態度、出勤次數按實際情況另加3—5分;大三、大四沒有體育課的學生其成績達到良好以上者按選修課要求算作學分。
三、結論
現代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呈現出兩種基本傾向,一是培養目標的多樣化,即從原來的提高身體素質、學習運動技能的教育功能,轉向多樣化的以健康、娛樂、生活為目標的多功能教育。二是高校體育觀念的不斷擴大,即擺脫“一次性教育”的概念,樹立“終身體育”的新觀念,使高校體育能夠與社會體育相銜接。體育俱樂部引入高校體育能夠滿足學生不同的需要,發揮其多功能,是學校體育教育從以“事”為主轉向以“人”為主,使大學生都能受到體育、健身、健康、競技、生活、娛樂等全方位的體育教育。公務員之家:
在實際操作中,針對學校現狀進行了系統分析,構建了河**學院單項體育俱樂部及俱樂部運行機制,提出了體育俱樂部教學新的改革思路和基本框架。根據體育教學資源、體育課教學特點、學生體育素質,在體育俱樂部教學基本模式的基礎上,構建了自己的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形成有特色的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和組織形式,推進了河**學院體育俱樂部教學,使體育俱樂部在學校體育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 上一篇:主體功能區建設政策研究意義論文
- 下一篇:國家不能只收獲論文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