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語文對話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3-08 03:12:00
導語:探索語文對話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教師——文本構成了對話的關系。當前的對話教學實踐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可以采取相應的策略來實現有效對話。教師在與文本對話時,應注意平等的師生關系,挖掘文本的人文內涵并走進文本,營造一個互動、活潑、積極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對話教學優勢問題對策
近年來,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對話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普遍的應用,被越來越多的師生所接受和認可。筆者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通過教學實踐,深刻地領會了對話教學的內涵,也體會到這種教學方式的良好成效。當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影響、制約了教學效果。由此,筆者就語文對話教學作一些探討。
“對話”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教師——文本構成了對話關系。對話教學是以對話為原則的教學,是從知識的傳授走向知識建構的教學,是追求創造性、個性化的教學,以師生互動、情感交流為特征。語文對話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封閉性、互動不足、情感交流缺少等問題,其“平等對話、情感交流”的理念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同,并且得到積極應用。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問題:①教師在對話教學中主體性、控制性過強,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師生缺少真正互動;②偏重于“對話”的形式,減少了對文本的體驗、鉆研;③將對話教學簡單地闡釋為教師與學生平等地討論,弱化了“探究性、合作性”的特點,忽略了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
針對上述問題,如何更好地發揮語文對話教學的優勢,筆者認為有以下對策:
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對話本身就體現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溝通等理念。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氛圍。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在教師的眼里,每個學生的意見都是值得珍視的。當學生在對話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教師要及時反饋與鼓勵。學生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喚,其心態才是開放的,才能產生充滿活力、充滿創造的體驗,也才能在對話的過程中生成新的認識。
二、挖掘文本的人文內涵,走進真正文本。
在語文對話教學過程中,雖然強調了教師與學生采用對話的方式,但是其對話中心還是不能離開文本。文本是語文課堂中教師、學生、文本三個關系中的重要一環,是師生對話的平臺,脫離文本的對話是不切實際的泛泛而談。教師要激發學生全神貫注地去體驗文本,通過對話去理解文本,發展文本。允許有不同的感悟、理解,鼓勵學生通過對話,繼續深入進行探究。語文課程標準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比如教學《黃河頌》一文,教師通過與文本的深入交流,感悟出作者那份對祖國的愛。老師心中首先擁有了一份感動。教師通過飽含感情的語音、語調,通過情境的創設,然后聯系寫作背景將學生一步步引入文本深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獲得情感上的真切體驗,并被文本所打動,這才是以情傳情、以心會心。如教學杜甫的《石壕吏》,有的教師就杜甫如何抨擊統治者,怎樣同情人民以及冷靜客觀地敘述大作文章。仔細想來,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沒進入文本,更沒有走進杜甫的心靈世界。要知道杜甫既熱愛人民也熱愛國家,在他的好幾組詩中,都有鼓勵和贊揚人民去服役平判的意思。此時杜甫有著深刻的內心矛盾;同情人民的痛苦,又希望人民積極投入到平叛的戰爭中來。所以在詩中詩人沒有言說,觸摸不到杜甫心中深深的痛,即使分析得再細致,也只是和文本淺層次對話。所以作為主體的教師就要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真正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三、營造一個互動、活潑、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在課前要有充分備課、做好教學設計,但上課時不可拘泥于原來設定的程式。如果一味以完成課時計劃為第一要務,急著走過場,則很難在學生中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在教學設計的前提下,上課進要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對于師生對話中出現的即興創造的火星,教師應敏銳地捕捉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體驗有一個交流和爭辯的機會,從而超越預先設定的目標,營造一個互動、活潑、積極的學習氛圍。教師應不惜為卓有成效的對話付出大量的教學時間,雖然通過對話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結論,但卻換來了學生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釋放,這才是給予教者最為豐厚的回報。吸引學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一是使教師引入話題是新穎而有趣的。它不該是簡單的、干巴巴的內容介紹。帶領學生學習《孔乙己》時,我采用設置懸念的方法激發興趣,引入課文:“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魯迅先生自己也說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最喜歡《孔乙己》。他為什么最喜歡《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藝術形象?魯迅先生是怎樣精心塑造這個形象?孔乙己的悲劇是什么樣的悲劇?悲劇往往令人淚下,然而,讀了孔乙己的悲劇,眼淚常向肚里流,心里有隱隱作痛之感。這又是為什么?”連續制造了幾個懸念,學生注意力立即集中起來,沉浸到這篇含蓄、深沉的文章中。
語文對話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充滿著人文關懷,對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有著重要的意義,是語文教師必須努力掌握好的一種教學方式。
- 上一篇:國際形勢下紡織服裝業的策略綜述
- 下一篇:綠色壁壘對我國影響及對策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