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英語閱讀教學與創新教育

時間:2022-04-02 04:13:00

導語:小議英語閱讀教學與創新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英語閱讀教學與創新教育

未來是一個科技與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已成為許多學者的共識。我們的國家需要大量的創新人才。那么,在教育領域,就必須推行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認真做好“普九”的基礎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了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因此,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以發掘人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為宗旨,通過對傳統教育的揚棄,探索和構建一種新的教育理論和模式,并使之逐漸豐富和完善。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那么,如何將創新教育體現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是提高課堂效率、增長學生技能的關鍵。

下面以閱讀課為例,談談創新教育的應用。閱讀是一個認識和言語交際的過程,也是極為復雜的生理和心理過程。閱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讀者對語言信息的理解過程。閱讀過程主要包含符號辨認和文字信息理解兩階段,即讀者的思想,觀點通過詞、句傳達給讀者,而讀者需要對一連串的單詞和句子進行信息處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假如教師只是播放課文錄音,朗讀課文并講解語法知識而忽視組織學生參與閱讀活動,都是違背閱讀心理規律的,勢必影響教學效果,也難以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我認為我們的閱讀教學設計一定要體現以學生“學”為中心。不停留在培養閱讀能力的層面上,閱讀環節必須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閱讀教學過程的讀前、讀時和讀后活動三個階段,使閱讀教學交際化,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達此目的,我們應該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積極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優化讀前活動,豐富讀時活動,活化讀后活動。下面我分別介紹幾種活動形式。

1.讀前活動

開展富有創意的讀前活動是閱讀課的導入關鍵,教師要選擇一些與課文話題相關的材料,運用適當的手段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愿望。比如說,我們可以設置“開放性”問題。設計與課文相關的話題,調查學生對該話題的態度、看法及了解程度。教師可以在課前搜尋大量的和閱讀文章相關的背景資料,可以是文字材料、圖片,也可以是錄音、錄像、電影等有聲資料。而我認為影像資料更能引人入勝。然后就資料提問,或者學生小組討論。

或者這些資料的搜集也可以在課前布置給學生做。如果條件允許,我個人認為,這種辦法更有效,積極主動性全交給了學生。

2.讀時活動

在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整體上把握語篇。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引導他們開展一系列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我認為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在閱讀中設疑質疑,這樣能拓展學生的思維。

還要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大膽說出自己不懂的東西,主動解答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所以我在平時教學中常以不同形式設計問題,這樣學生會有新鮮感而不感到厭煩。下面舉幾種常用的提問方法。

比如問題導讀,就是根據課文的主題,設計問題,布置閱讀任務。

通過導讀問題,學生能對課文進行有效的預測。我們的素質教育突出強調培養學生的能力。我們應指導學生運用適當的閱讀技巧,如略讀,跳讀來搜索、確定信息,找出答案,解決問題。導讀問題給學生設置懸念,對第一次閱讀確定一個目標和任務,引導學生閱讀,是進一步閱讀的準備。因此導讀問題不能太難,確保學生能通過快速閱讀直接找到答案,使學生馬上感到讀有所獲,增強閱讀全文的信心。

我常鼓勵學生在我教學過程中隨時可提出問題,根據所學設計問題,開展提問競賽。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的提問中,他們很可能會把本課重點新詞、短語或習慣用法提出來。我會用請同學來試著講解、討論、查資料的辦法來解決。這樣一來,同學們主動學習,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還有重點學生并未提出來,我會反過來提學生的問,然后大家一起解決。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形式的方法作為讀時活動。如評價閱讀材料,排列事件順序,評價人物等。我們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這樣處理的好處是,閱讀教學不光鍛煉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訓練了口語、聽力甚至是語篇表達能力,做到聽說讀寫的全面提高。

3.讀后活動

通過上述兩個階段的活動,學生對背景知識和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有了完整的框架,接下來我們應該用交際化的手段鞏固和提高學生掌握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讀后活動可分為鞏固性活動和交際性活動兩種形式。

鞏固性活動,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鞏固一下這堂課所學的東西。下面列舉兩種方法。

比如復述課文,還可以用同步寫作的方法。就課文主題,利用課堂中討論過的相關話題的大量素材,設計一些適當的同步寫作活動,使學生逐步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有助于閱讀的深化。另外,我經常要求學生熟記甚至背誦課文中出現的一些精彩句子、語段,讓他們建立自己的“語料庫”,為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交際性的活動形式就更加豐富了。我會選擇源于課文而又超出課文,且為學生所熟悉的話題,為他們創設相關情景。然后,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故事接龍和辯論等。小組的每個成員分工合作、研究討論,然后寫出報告,提交成果,班級交流,相互評價。學生可以從網上、圖書館等信息源獲取相關信息,寫出成果報告,并借助多媒體向全班展示成果。圖文聲像齊出,其效果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這樣既體現鞏固又體現交際的讀后活動,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形成。

總之,我們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本著教學理論,并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從而真正地提高閱讀水平,提高英語宗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