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科研事業投入產出剖析

時間:2022-12-21 08:49:00

導語:國內科研事業投入產出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科研事業投入產出剖析

1科學研究事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部門,不僅能夠為其他部門提供技術支持,更為重要的是科學研究事業的興衰將會直接決定未來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波特指出,國家之間的競爭關鍵在于國家競爭力的高低,而國家競爭力的高低則是由生產率高低決定的,科學研究事業是提升生產率的最重要部門。建國以來,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對科學研究事業的投人,每年都將國民經濟預算中的一大部分用于科學研究,但是科學研究事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結構中到底處于何種地位,對其他行業的影響力如何,并沒有明確的分析。本文依據美國經濟學家WassilyIxontief提出的“產業經濟理論”,利用中國政府最新頒布的“1997年中國投人產出表”,試圖對上述問題做一探索。本文中的科學研究事業所涵蓋的范圍是指:

(1)自然科學研究。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農學、醫學、地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的研究活動。

(2)社會科學研究。包括人口、政治、經濟、哲學、法學、歷史、美學、文化藝術、語言、民族、文化、考古等社會科學的研究活動。

(3)其他科學研究。包括管理科學、技術經濟學、未來學、科學技術史、情報科學、圖書館學、檔案學、環境科學等邊緣學科的研究活動。

2科學研究事業投入產出分析

2.1中國科技事業發展速度快。但是與國外先進國家差距仍舊明顯

中國政府歷來重視科技事業的資金投人,特別是自1991)年以來,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政府加大了對科技事業的投人力度。R&D投人額從1991年的159.5億元上升到2000年的895.7億元,增加4倍多。科技事業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部門。

但是由于我國科技事業起點低、底子薄,因此,盡管這些年來增速保持在世界領先地位,但是無論從R&D投人的資金總量上還是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上來看,我國都同世界發達國家有著明顯的差距。以美日歐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近年來R&D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2%以上,而我國近年來比重雖然上升幅度很快,但是仍舊低于1%的比重。

2.2科學研究事業從部門結構上看屬于最終消費型

高中間投入行業中間需求率是指各產業部門的中間需求和該產業的總需求之比。反映了各產業部門的產品有多少作為原料為其他產業所需求。一般而言,中間需求率越高,則該產業越接近于原材料行業,反之則該產業更多地偏向于提供最終消費產品。最終需求率則等于1減去中間需求率。

中間投人率是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投人與總投人之比、反映了各產業在生產活動中對其他產業的依賴程度。一般而言,中間投人率越高,其產業附加值率越低,但是對其他產業的帶動能力越強。最終投人率則等于1減去中間投人率(表1)0

如表1所示,我國1997年科學研究事業中間需求率為0.2502312,遠遠低于三次產業的平均中間需求率。這表明我國的科學研究事業主要是提供消費者服務,對生產過程提供不多。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科學研究事業的科技成果不能很好地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并投人到生產過程中。從將來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的提高,科學研究產業對中間過程的需求投人勢必會增加,從而使得科學研究事業的中間需求率逐漸提高??茖W研究產業的中間投人率為0.6122283,低于第二產業,但是高于其所屬的第三產業。這表明在第三次產業中科學技術產業事普首榕拎咨力其附加佰較低。隨著科學研究事業產業化程度的提高,其中間投人將有下降趨勢。

2.3科學研究事業更多地表現為對第三產業的依賴關系

直接消耗系數是指將各個產業的原材料投人額除以相應的各個產業的產值。反映了某個產業生產1個單位產品時需要得到其他部門的原材料投人量。從表2中可以看出,科學研究事業更多地表現為對第三產業的依賴關系,其直接消耗系數0.25853377;其次則是第二產業,對第一產業的依賴關系則微乎其微。這充分說明,在科學研究的發展過程中,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如果從行業依賴角度來看,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需要118個部門的投人(總計124個部門),幾乎覆蓋了所有的行業。此外,如表3所示,在影響科學研究事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巧個行業(直接消耗系數大于0.01)中,第二產業為12個,第三產業為3個。其中最重要的是其他電子及通信及設備制業、電子元器件制造業、其他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商業、日用電器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六大行業,其合計達到0.249532,占全部行業的4196。說明上述行業是影響中國科學研究事業發展的關鍵性行業。從另一個側面而言,房地產業對各產業的直接消耗關系,也反映了其對上游產業的拉動關系。

2.4科學研究事業對國民經濟有著很大的拉動作用.

但是受其他行業的影響較小.因此.更多地依賴于國家的直接投入影響力系數(表4)是反映國民經濟某一個部門增加單位最終使用時,對國民經濟各部門所產生的生產需求波及程度。當影響力系數大于1時,表示該部門的生產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影響程度超過社會平均影響水平;當影響力系數小于1時,則表示該部門的生產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影響程度低于社會平均影響水平。

如表4所示,根據筆者計算的1997年國民經濟40X40部門的影響力系數結果所示,影響力系數由大至小排名前10位的均為第二產業行業,而第三產業行業影響力系數排序均比較靠后。這一方面說明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起拉動作用的仍舊是第二產業制造業部門;另一方面第三產業影響力系數差距與第二產業差距較大,也說明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發育程度仍舊較低,發展的空間仍很大。但是值得注意,我國科學研究事業的影響力系數達到了1.08,超過各行業平均值,在第三產業中排名第二位。說明目前科學研究事業屬于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很強推動能力的產業。隨著國家和地方對科技在提升競爭力的重要作用的認知逐漸加強,對科學研究經費的逐漸增加,科學研究事業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將會逐漸加大。科學研究事業將很有可能成為帶動我國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感應度系數(表5)是反映當國民經濟各部門均增加一個單位的最終使用時,某一部門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也就是該部門為滿足其他生產部門生產的需要而提供的產出量。當感應度系數大于1時,表示該部門收到的感應程度高于社會平均感應度水平;當感應度小于1時,則表示該部門受到的感應程度低于社會平均感應度水平。

一般來說,感應度系數越高的產業,國民經濟發展對該產業的拉動作用越大。如表5所示,第三產業在全行業排名中兩級分化嚴重,既有像商業這種受國民經濟變動影響較大的部門,也有很多感應度不高的部門??茖W研究事業總體上看來屬于受國民經濟變動較低的部門,可見作為第三產業中的重要部門,其所受到的拉動作用仍舊很低。這說明,緊緊依靠其他產業發展帶動的影響,是不足以提高科學研究事業的投人水平的。因此,科學研究事業更多地是依靠政府或企業的直接投資。

總體來說,科學研究事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結構中屬于高影響力、低感應度的行業,對國民經濟有著極大的拉動作用,但是,卻受其他行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影響很小。因此,要實現我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高速發展,有必要加強科學研究事業行業的發展步伐。但是僅僅依賴其他行業發展的間接投資是遠遠不夠的,科學研究事業更多地要依賴于政府或企業的直接投資。所以,目前我國還應該進一步加大對科學研究事業的投資力度。

3結論

科學研究事業是關系到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經濟部門。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科學研究事業的投人呈現出穩步增長狀態,我國科學研究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通過投人產出分析,我們發現科學研究事業對國民經濟各部門有著很大拉動作用,但是卻受其他部門的帶動影響很小。因此,國家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對科學研究事業的資金投人力度。同時,我們還可以發現電子設備制造等行業是科學研究事業最重要的上游產業部門,因此對這些部門的投人也可以有效地促進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