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課教學掌握幾個維度

時間:2022-04-11 02:42:00

導語:兩課教學掌握幾個維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兩課教學掌握幾個維度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是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價值觀、道德觀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兩課”教師需要把握好以下八個維度

一、重視理想信念教育,把握“兩課”教學的高度

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特別提出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大學是培養理想人才的地方,大學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理想人才。何謂理想人才?他與普通的世俗人才有什么本質的區別?筆者認為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理想人才具有思想上的獨立性和進步性,他是能夠引領社會發展方向和社會潮流的那一部分人,是順應知識經濟時代而產生的新生產力的代表,他不會隨波逐流,他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大學教育的目的決定了“兩課”教師決不能也不應該把自己的教學僅僅降低為世俗社會的翻譯器,而應該成為學生的精神導師,真正起到傳授知識、引領精神的作用。在大學生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幫助他們學會如何看待周圍的世界,如何在千變萬化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把握住自己,抓住機遇,發展自己,鼓勵大學生正確看待人生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挫折和困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偉大事業中充分發揮“小我”的作用。

二、關注思想品德教育,增加“兩課”教學的深度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歸宿就是使大學生成為高尚道德情操的傳播者和踐行者。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確切地說是一種社會秩序。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的生存發展需要擺脫兩個奴役,一個是自然奴役、一個是社會奴役。所以馬克思提出人類社會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人類總體從自然界的奴役中擺脫出來。那就要大力發展生產力,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發展生產力就需要人的群體生活,需要組成社會。社會是建立在一定的秩序之上的大系統,只有社會大系統內部的各個部分協調好、平衡好,這個系統才是有序的而非雜亂無章的,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這個秩序通常指的就是社會規則。簡單地說對規則的認識和實踐就是道德。作為社會的人,我們首先需要認識這個系統、了解這個秩序,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就是道德秩序安裝的過程。大學生正處于道德秩序安裝的過程之中,他們的思想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發展階段。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各種社會思潮的涌入,人們的價值取向也由原來的單一化變得日趨多元化。這些變化必然會反映到大學生身上,很多學生出現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特別是他們的核心價值觀存在較為嚴重的偏差,這無疑給兩課教師提出巨大的挑戰。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承載著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如果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都如此堪憂,那么我們和諧社會的構建如何才能實現?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堅持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已經是大學教育必須面臨的課題和必須要承擔的責任。關注思想品德教育,培養高尚道德人格,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不斷增加兩課教學深度,這不僅是時代和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大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需要。

三、養成獨立思考習慣,注重“兩課”教學的角度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長期以來,學生卻成為了被動的知識接受器,喪失了學習主體的地位,只是單純地接受知識,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大學生正處于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斷乳期,一方面需要正確思想的引導,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夠形成獨立的人格,所以,在這一重要階段,培養大學生的問題意識,養成獨立思考習慣,成為兩課教師需要迫切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教師除了應該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理論素養外,還應通過自己的問題意識影響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注意轉變角度關注青年一代獨立人格的養成,提高他們獨立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教育的嶄新話題。

四、共建和諧師生關系。保持“兩課”教學的溫度

一直以來,高校政治理論課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由于有的教師理論素養不高,習慣于當“傳聲筒”照本宣科,重學習輕效果;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教化,使得政治理論課教學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學生與教師之間有距離感和隔膜感,兩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始終對政治理論課教學保持一定的溫度,使他們對兩課能夠真心喜愛、終身受益?關鍵是要讀懂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有效完成高校思想理論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為達到這一目標,我覺得一方面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掌握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動規律,通過采用互動的教學方式,討論問題,答疑解惑等教學方式有意識地創造各種條件和學生主動進行溝通,與學生在思想上加深溝通,感情上引起共鳴。那么學生就會通過教師言傳身教的熏陶,潛移默化地接受所學知識,形成成熟的思維模式,達到教育目的。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形成和諧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受,更有利于大學生道德人格的塑造與提升。如果兩課教學能夠始終在學生心目中保持一定的溫度,自然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五、秉持與時俱進理念,提高“兩課”教學的熱度

發揮德育教育作用的關鍵在于使其真正地進入學生的注意中心。學生能夠切實領會,深刻理解,而不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當成耳旁風,聽完就忘了。怎樣才能進入學生的注意中心?毫無疑問,這就要求政治思想理論課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的講和說上,而是要更多地與社會實際相結合。這樣才有說服力和可信度,否則,如果教師所教知識與社會發展實際相脫離,在學生看來課堂上的一些知識似乎與現實生活“對不上號”,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打折扣。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從一定高度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秉持與時俱進理念,提高兩課教學的熱度,會大大增加理論課的吸引力,使其進入學生的注意中心,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六、注意正面積極引導。把握好“兩課”教學的尺度

我國正進入改革攻堅期,由于市場經濟發展迅速,社會深層矛盾凸現,貪污腐敗、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等不良現象被頻繁曝光,無疑會對學生的思想造成負面影響,我們在兩課教學中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在抨擊“假”“丑”“惡”同時更要弘揚“真”“善”“美”。大學課堂不是對社會發泄不滿的垃圾場,兩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出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更為可貴的是和學生們一起查找出現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尤其讓學生明確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和使命。讓大多數學生相信通過每個人自身的努力,逐步消解和減少種種不合理、不健康、不道德的社會現象,推動社會不斷進步和完善。把握好教學的尺度,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迷失大方向。

七、動員社會共同參與,拓展“兩課”教學的寬度

德育教育是一項民心工程、社會工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協調配合。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兩課教師自己的份內之事,而且是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的大事,因此,德育教育理應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要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與他律、激勵與約束有機結合的長效工作機制。現在,針對當代大學生競爭壓力大,缺乏挫折教育,心靈脆弱,心理問題出現頻繁,有很多高校已經進行了大膽嘗試,紛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危機前干預機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為高校營造和諧安定的教育、教學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動員社會共同參與,拓展兩課教學的寬度,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八、運用網絡文化資源。加快“兩課”教改的速度

教育家加里寧說:“教育是一種艱苦的事業,優秀的教育家們認為教育不僅是科學事業,而且是藝術事業。”要培養出新世紀合格的人才,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讓“兩課”變得“活”起來。兩課教師應逐步改變原來“填鴨式”教學方法,大膽嘗試采用“啟發式、疏導式、討論式、直觀式”,等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尤其要大力發揮網絡媒體的作用。網絡媒體處于思想輿論陣地的前沿,由于其自身特有的平等性和自主性,為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在高校學生生活中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為“兩課”教師,應該大力發揮網絡媒介資源的積極作用,加快“兩課”教學改革的速度,使兩課變得活起來,使網絡文化為己所用,改變以往政治理論課在同學心中留下的枯燥乏味的老印象,讓思想政治理論課變得可感、可知,使兩課教學充分體現其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進而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幫助大學生不斷提高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現在有很多大學都在積極發揮網絡文化的作用,建立“大學生生活社區”、“網絡虛擬群體”等新型大學生組織,一方面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全面、透明、迅捷的信息服務,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有益健康的交流,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只要“兩課”教師積極開動腦筋,運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八個維度,我相信,通過“兩課”教師自身的努力和整個社會的進步,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定會逐步改變領導不太滿意、學生不太滿意、教師自己也不太滿意的“三不太滿意”的現狀。唯有如此,青年一代才有可能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之下堅守正確人生信念,達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