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教育思想與學習型社會創建
時間:2022-04-12 06:11:00
導語:終身教育思想與學習型社會創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終身教育與學習型社會的內涵
一般認為,“終身教育”這一專業術語,最早是由法國教育思想家保羅•郎格朗于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二屆促進成人教育國際委員會”會議上提出的。他認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兒童期和青年期,而是應該在人的有生之年得到持續的發展;教育方法也應該根據個人和社會的需要不斷的改善和進步”。同時,“新的教育理念是,人類不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生活,都有自我教育、自我教授、自我發展的要求。在這種新的教育理念之上,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等的教育活動必須去除掉至今為止固有的與理念不相符的形式上的壁壘和障礙”。[1]以此為基礎,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編寫的研究報告《學會生存》指出:“教育要面向整個社會成員”,受教育的時間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年齡”而是面向“個人終身的方向發展”。這使得終身教育思想進一步系統化和理論化,它標志著現代終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并引發了對傳統教育觀念的革命性變革。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從終身教育理論中派生出了一種新的“學習型社會”教育理論。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學習型社會的形成是建立終身教育的必要條件,終身教育制度的建立又促進學習型社會的鞏固和完善。終身教育制度的建立又促進學習型社會的鞏固和完善。這正如《學會生存》中所指出的那樣:“每一個人必須終身不斷學習,終身教育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石?!笨梢?學習型社會不僅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同時,學習型社會的突出特點是學習和接受教育從個體行為逐步轉變為社會群體行為??梢赃@么說,終身教育已被人們視為“知識社會的根本原理”,終身學習業已成為個人適應現代社會的基本生存方式。學習型社會為人的全面發展、進行終身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二、我國學習型社會構建的依據
學習型社會是信息時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潮流,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我國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是基于我國在世界潮流下的一種明智的政策選擇。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理念得到了黨和國家政府的一致肯定和高度重視。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法律,明確指出了發展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對于不斷提高全民整體素質,實現國家民族的偉大復興所具有的重大意義。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終身教育”的概念。1999年1月31日國務院批轉的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終身教育將是教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共同要求。2001年5月,同志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議上正式提出,“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正式提出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2007年,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將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明確提出了“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新要求,這為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終身教育事業,建立學習型社會指明了方向。
第二,從發生學角度講,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也是人的未完成性、全面發展性的客觀選擇?,F生學認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這一點對我們認識人是有獨特貢獻的。我們可以說,人永遠不會變成一個成人,他的生存是一個無止境的完善進程和學習過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點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實上,他必須從他的環境中不斷地學習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沒有賦予他的生存技術。為了求得生存和謀求發展,他不得不繼續學習”。[2]人帶著潛能來到世界,不停地進入生活,不停地發展完善自己,不停地變成一個“成人”。這一發生學的理論成果,有力地支持了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的論點。
第三,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是我們當下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的和諧,而這都是以人為出發點并以人為歸宿的。構建學習型社會,就是要在深入挖掘人的潛能的基礎上,使人們不斷地在學習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梢?學習型社會旨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與我國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的理念保持了高度統一,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過程,既是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也是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
三、我國學習型社會構建的策略選擇
如何在現實中構建學習型社會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并給予回答的問題。我們認為,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策略選擇:
第一,轉變教育理念,為終身學習提供理論前提。在傳統教育理念里,學習往往是一次完成時。學習和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學習和工作不能相互交叉。這一理念對知識信息量較少、更新步伐相對緩慢并對人的素質要求相對不高的時期較為適應。然而,在現階段,學習已經不再是人生某一階段的一次性努力。因為,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知識不斷更新,一年不學習,知識就會折舊80%,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就會被時代的浪潮所擯棄。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理念所包含的不僅僅是時間和空間上教育的拓展,而是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未來的人的發展以及自我實現體驗必須與終身學習活動聯系在一起,并且隨著社會的變化發展而改變學習的途徑和方式。“不學習或不能可持續性發展,不僅只是會失落人的社會價值,而同時也將失落人的主體價值,未來社會的文盲將屬于那些不再學習的人”。[3]
第二,拓展學校功能,為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學校的主要任務已經不能僅僅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這些層次上。在新的條件下,學習者如果沒有自主學習知識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很快就會在不斷發展變化和充滿挑戰的社會生活中因所學知識的過時而遭到淘汰,更談不上如何發揮自身潛能,提升自身價值,成為對社會發展有益的人才。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已經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學校、課堂也不是學習的唯一場所。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教師講課獲得新的知識,還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各種渠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去尋找、挑選、挖掘生活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因此,在學習型社會的框架下,學校的基本功能不再只是滿足于人類已有文化知識的傳遞,更要著眼于學生和社會未來的發展,不斷激發和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指導學生提高對各種信息知識進行選擇、辨別、分析和應用的能力,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習者從單純受教育者向主動學習發展的轉變,為學習者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第三,整合多種教育資源,構筑多元終身教育體系。建立終身教育體系是學習型社會得以實現的外在保障。要在我國建立終身教育體系,需要建設和整合三大教育系統,即學校教育系統、行業教育系統、社會教育系統,它們是構建終身教育大廈的三塊磚石。一是以學校教育為基石。在終身教育體系中,以學歷教育為主的學校教育,雖然仍然是終身教育的主干部分,但已不是為人生準備一切的階段,而只是為人生打好基礎,即培養一個人的基本素質、綜合素質;二是以行業教育為羽翅。現代社會和未來社會的多樣化、復雜化、現代化、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化的來臨,都對就業者受教育的程度要求不斷提高,以往那種一次職前受教育終身受用的勞動格局已被打破,社會的發展要求人們通過行業教育來提升勞動者個人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三是以社會教育為陣地。廣泛的社會教育網絡是實施終身教育的重要條件。構建社會教育系統,需在各種社會機構、組織各揚所長,主動承擔起教育的職能,發揮其作用,成為既是文化娛樂的場所,同時也是實施教育的機構。
- 上一篇:終身教育思想對成人繼續教育的啟迪
- 下一篇:異化在哲學發展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