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體育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18 11:50:27
導語:以人為本體育教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淵源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早在兩千多年,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就宣揚“仁者,愛人!”亞圣孟子也多次呼吁“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思想。在古代,民和人的含義是相通的。關于教育思想,在教育對象上,打破原有的只有貴族才能進學校的階級劃分,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在教育方法上,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有啟發式,也有問答式,講求的是因材施教。這是儒家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淵源。國外的教育家們也都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早在14世紀開始萌芽的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思潮就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捷克的民主主義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提到,要把一切的知識教給一切的人(即泛智教育),他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發展人的智慧、品質和才能。而英國的教育家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話》中也用大篇幅論述體育教育對一個人的發展的必要性,主張鍛煉身體從小做起,他提到“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全的精神,這是對于幸福人生的一個簡短而充分的描繪?!泵绹吮局髁x羅杰斯也是大力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他認為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于研究人的問題,促進人的發展。從上述實例可以看出,古今中外,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是源遠流長的,它有著完整的理論體系,受到不同階級和流派的推崇。
(二)以人為本體育教育的含義
1、以人為本強調把人放在第一位。教師和學生到底誰是教學中的主體?現代教育思想的主趨勢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鑒于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就要從學生的立場出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兼顧到學生的個性,充分開發學生在體育教育中的潛能,發現學生在體育方面的閃光點,培養學生至少擅長一門體育項目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精神。當然也不能忽略教師的作用,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地位,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負責,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沒有高水平的體育教師,就不能培養出較高水平的體育學生。因此,體育教師同樣是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教學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以人為本,健康第一。在過去的學校體育中,無論是小學體育還是大學體育,我們一直沿用前蘇聯的體育教育模式,在對學生加強體育技能、體育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基礎上不余遺力,然而卻忽略了對體育學生的其他綜合素質如人格養成等方面的重視,浪費了學校體育教育本身具有的多功能資源。而當今提倡的以人為本的現代體育教育教學觀念,就是對傳統的缺陷進行改造,讓所有的學生和教師都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意識,掌握適合自己需求的體育技能,一直的堅持下去,成為終身的愛好和事業。不只是在體育場上揮汗如雨的運動時體育者,只要是有益于身體鍛煉的項目,都是體育的組成部分。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才是體育的基本要求,是服務社會的先決條件。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理念,就是要達到這種效果,促使人在身體、心理上都堅強,這中體育教育能達到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F代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教育觀念無疑是現代體育教學的首選。
二、實現以人為本體育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教學目標多功能化
現在有一些學校在進行體育教育教學的時候,根本就是再走形式,只是寫在課程表上的黑色字體,上體育課的時候,體育教師點個名帶領學生跑幾圈步后就解散,變成了自由活動課;要不就是被其他學科老師占用補課,體育課形同虛設,更別提教育教育目標的培養了。還有一些學校是貫徹了落實體育課的正常進行,但是他們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身體和體育技能,對體育精神、體育習慣的教育到是不重視,更沒有培養學生的正當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這也是和體育教師的個人修養有關。在這樣的教學目標的教育下,通過體育教育的多功能化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目標不能得到滿足。鑒于這種弊端,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教學是選最佳選擇。在體育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既要注重基本知識的學習、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能力的培養,又要教給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遵守體育原則和習慣,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不斷開拓創新,達到身心健康發展的現代人。
(二)因材施教,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如何上好一節體育課,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首先在訓練場上的教學實踐,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性別、身高、體重、基因、年齡都是準備一節體育課的參考因素,所有在設計體育課的時候,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照顧到每個人的體育需求,量身打造屬于個人特點的訓練強度,同時關注學生的身體承受力,注意安全。其次在理論學習的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直觀清晰地呈現動作要領、不當訓練的后果,因為韌帶拉傷造成的痛苦表情遠遠比教師幾百次的安全提醒更有效果,組織學生觀看體育紀錄片,感受體育發展的歷史和輝煌,觀看體育類電影,感受體育者的堅韌毅力。最后,開設體育公選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在歡快中學習體育精神,在運動中強身健體,這或許就是影響一生的選擇!
(三)創新多元有界的評價機制
體育教育傳統上只以成績高低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標準早就為人們所詬病,達到標準就算及格,達不到標準就算不及格,這種評價機制太過于客觀以至于缺少人情味,因此必須在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下采取多元的評價方法。在評價學生成績時,既要注重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訓練結果,又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幅度。在教學目標評價上,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要關注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的養成的情感態度,對有創造潛能的學生大加鼓勵。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在肯定他們優秀成績的同時勸告他們謙虛謹慎,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要表揚他正面的進步的地方,發現他的閃光點,促使他們繼續加強訓練的自信心。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教學具有其自身的獨特優越性,符合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必將成為新時期的主流觀念,被越來越多的學校體育教育者引用。
作者:黃愛華單位:湖南省懷化市工業學校
- 上一篇:環境創設學前教育論文
- 下一篇:職高學生教育教學論文
精品范文
3以人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