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思考

時間:2022-03-07 09:01:26

導語: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思考

摘要: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也面臨機遇和挑戰,提升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效率,培養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高素質應用人才,結合高校的具體的教學實踐,介紹計算機基礎教學內涵、闡述提升教育水平的方法,了解教學中的具體細節,最終推動計算機基礎教學實踐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養,為市場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育;基礎課程;實驗教學

21世紀是信息發展新時代,計算機技術是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能夠帶動世界范圍內的技術進步和發展,更能夠引發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從軍事科研逐步拓展到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和各個環節,其生命力頑強,發展迅速。因而教育過程中培養復合型的實踐人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效的培養情況,完善傳統教學過程中體現出的弊端,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1計算機基礎教學內涵

1.1計算機基礎教學開展的重要意義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設,主要為學生將來應用計算機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并幫助學生運用計算機知識解決專業問題,為其他專業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而該課程主要為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鍛煉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及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綜合素養,因而該課程具有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授課對象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所以在進行課程組織、選取內容及授課深度,都要有別于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學習。

1.2計算機基礎課程涉及的教學內容

計算機課程設涉及的教學內容主要包含:基礎計算機知識的通用性概念、技術層面及應用,不涉及專業性較強的知識。例如,當運用某種語言設計程序時,需要學習數據、網絡、多媒體等各項相關技術及硬件等技術應用。學習這些知識不但能夠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更能讓學生把自己的專業知識融入到計算機應用中,引入計算機科學理念中的技術和方法,另外讓學生在一個比較高的層次上看待和運用計算機,更是學會處理計算機應用中的各項可能出現的問題。

2提升計算機教育水平的方式

針對當前計算機教學工作的實際需求,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計算機基本教學園林,這主要能夠迎合學生的社會需求,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讓計算機多領域技術水平得到強化。比如以高校計算機教育水平為實例,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因素,形成符合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特點和教學框架。

2.1完善課程教育體系,關注實驗教學

根據資料調查顯示,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近年來受到的關注點頗高,其中硬件、軟件教育環境的不斷改善,其教學過程中的師資力量的強化,將為技術教學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但是因為該學科的發展速度較快。所以教學內容的更新換代也比較快,加之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的開展時間較短,沒有成熟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不斷完善、改進課程知識體系及實驗體系,使教學工作更為專業、科學和規范。并讓學生在規定的實踐內掌握和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技能,就要求在教學體系中注重并且突出實踐教學工作內容,設計符合實際要求合理的實驗項目,并且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引導學生將計算機技術中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過程,試驗中激發學生的整體學習興趣,在上機試驗中學會讓學生自己動手和動腦解決實際問題,這將有助于為社會配合符合實際需求的人才。整個教學過程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教學目標,讓理論實際知識相互融合。

2.2結合課程及職業生涯

教學過程中需要將計算機課程和學生的職業規劃融合在一起,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知識將是為社會實際應用,并讓學生了解其課程的發展與各個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幫助學生有選擇性的學習課程,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課程和就業之間的密切聯系,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將教師從“教學者”轉變為“引導者”,學生也因此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的過程,較好的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另外,學校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個人能力、學習情況,實現分級及分層教學。了解不同學生的就業發展規劃總體特點,可以開展學分制、選分制的多元化教學模式,讓教學制度更具彈性。學生也將獲得比較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這也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打下夯實的基礎。

2.3教學中融入具體的項目實踐

主要以市場和企業等相關的工作環境為主要的背景,在現有的硬件環境及規定的實踐和范圍內,規定參與的人員,有針對性的設計不同的教學技能和教學環節。在規定實踐范圍內要能夠排除企業的網絡安全隱患,優化及完善某一個項目或者某一個公司的數據結果,滿足用戶的需求或產品硬件售后的升級服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技能水位和綜合素質,組成不同的實踐項目活動小組,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鍛煉學生和其他小組成員間的互動交流,培養學生溝通合作的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學會在項目過程中找到問題、分析問題、交流問題、并在書籍查閱中形成深入思考的能力。為在校學生營造獨立思考及團隊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圍,模擬工作狀況和工作環境,這也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學生掌握和具備一定能力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及實際工作情況,開展項目小組合作,讓學生先融入到工作環境中。項目的選取需要適應計算機的行業及崗位情況,鍛煉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工作熱情,讓學生適當的體驗將來的工作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提升計算機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主要教學過程的前瞻性的教學成果研究,因為計算機是一個飛速發展的學科,很多知識更新換代較快,但是教材知識因為具有時間更替性,多數不能及時更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了解前沿,及時將動態學科和前沿技術結合應用,完善基本教學知識的過程中,重視社會的總體需求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適當開發新的知識單元。讓學生了解和認識計算機學科的更新發展速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創新潛能,為社會的發展輸送技術型、學科型的綜合應用人才。

2.4完善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教學中教師作為知識的最終傳授者,教學過程中地位至關重要。新形勢下運用計算機教育教學新特點,教師也要與時展相適應,加強自身知識建設,注重專業技能知識建設,更要適應時展情況。因而需要通過自覺學習,并和其他高校發展相一致,參與技能化培訓等教學方式,學習新的知識、手法和手段,發展自身的知識變革情況,推動計算機基礎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進程。

3教學方法的設定

教學方法主要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運用的各類方法,是教學活動的運行關鍵因素。當前計算機教學方法的要求在不斷提升,主要提出系統指導觀點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此為提升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需要考慮運用的方法及各類方法組合。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需要服從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過程應以人為本。由于教學類型的不盡相同,同一課程中教學內容不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也不盡相同。在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模式包含:集中授課和上機輔導。教學模式從初期教學中的“黑板+粉筆”發展為后來的“計算機+大屏幕”,又逐步轉化為“網絡化教學平臺”,主要體現教學手段及教學方式的變革發展情況。因而計算機基礎教師不但要體驗網絡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各類教學環境,更要充分的考慮教學的基礎效果和教學的整體過程,更要排除華而不實,形式主義的教學做法。所以教學過程中各類教學手段的應用,是為了真實的達到教學基礎目的。

4教學環境的建設

教學環境的概念是,影響教學情況,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師和學生的各項因素。其中包括:自然環境、教學物質環境、教學人際環境等因素。由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環境近年來改善較大,所以很多院校明確其基礎性的地位,學校的相關領導也能重視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目的和性質、特點,并且部分院校把搞好祭祀環境基礎教育作為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所以也凸顯出計算機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計算機教育的開展,需要數量充足,質量過硬的設備,由于設備是學校物質教學環境的重要發展因素。所以近年來,各大院校都比較重視實踐教學的環節,很多學校甚至撥出專款購進及更新計算機的設備,主要的作用是建設實驗室,改善多媒體實驗教學環境,并且進行校園網絡建設,廣泛應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項教學設備,讓現代教學的物質環境出現新的發展態勢。

5基礎教學中需要深入考察的問題

第一,構建適合高校計算機技能的課程教學是滿足職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另外要求更多的高效教師產于實踐研究過程。由于技能和其他教學的課程研究是高校教師總結教學過程,完善教學方略。創新是教學中的點滴改變和逐步實踐過程。第二,高等職業院校的計算機技能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綜合教學能力,學生要有實踐教學能力。前期知識積累非常重要,需要學生有扎實的基本功,教學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到穩扎穩打,點滴中不斷的改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理念。第三,加大計算機課程的改革實踐研究,綜合考慮教師和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不要注重形式主義,要從真正意義上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這樣才能完善學生的操作水平以及綜合職業能力,給予教師和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多次循環實踐研究,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教師,改善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構建高效職業教學發展新形勢。第四,最終教學實踐的研究需要在反復的實驗驗證中得到證實。但當前實驗、總結、反饋、研討等過程不夠完善,很多問題還有待解決,如果在今后能夠深入的研究,認真的總結及分析,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學習,通過反復實踐,逐步擴大和推廣研討成果。

6結語

隨著信息社會的逐步發展,網絡化的逐步深入,計算機教育工作也將面臨極為嚴峻的考驗,改革需求迫切,教育工作也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工作將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高校必須解決目前要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遵循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規律,了解改革發展要點,總結教育工作的具體經驗,開拓發展,與時俱進,在積極探索中,將計算機基礎教育工作推入新的高度,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

作者:朱秋海 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計算機系

參考文獻

[1]譚浩強.面向計算機應用與科學思維能力培養—關于計算機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4(7):35-36.

[2]楊立波.關于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改革的一些思考[J].太原大學學報,2012(2):27-28.

[3]唐新國.面向計算機應用與科學思維能力培養—關于計算機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