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法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探討

時間:2022-12-21 01:47:26

導語:職業院校法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院校法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國的法律體系將越來越完善。職業院校承擔著培養建設性人才的歷史使命,不但需要培養有技術的優秀人才,更需要培養懂法守法的優秀人才。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職業院校必須重視法律基礎教育,并需要對教育教學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全面提升職業院校法律基礎教育的教學實效。

關鍵詞:職業院校;法律課程;教學改革

職業院校通過教育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不懈努力,為社會培養了不少的優秀人才,也為企業的發展以及人才的就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職業院校要繼承和發揚這一優勢,就需要緊跟時展步伐,培養有技能有素養的復合型人才,積極開展德育教育,特別是要加強基礎法律教育教學,將法律知識放置到重要的教育教學之中,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才能為社會輸送更加優秀的人才。

一、法律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學的需要。法律教育教學只有進行不斷的改革,才能解決在社會發展、市場變化、人才培養中所存在的出現的問題,才能克服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也只有改革,職業院校才能根據基礎法律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做出針對性、具有實效的改進。如改變原來一些陳舊的課程內容、陳舊的教學方法,以新思想、新內容、新方法提升基礎法律教育教學質量。因此,職業院校需要對基礎法律課程進行改革,提高教學水平,這樣才能實現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基礎法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職業院校法基礎法律教育教學中,歸納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學內容設置陳舊。雖然目前職業院校對基礎法律教材進行了改進,但是過于突出課程的完整性,強調了法律知識的專業性,而沒有將法律的實用性滲透于實現之中,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不夠密切,缺乏新的知識、新的內容;二是教學缺乏針對性。在基礎法律教育教學中,往往不了解學生的層次,不掌握學生的需求,千篇一律的教學設計,盲目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三是教學方法缺乏創新。仍然采用傳統的授課方法,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學習能力的形成。

三、基礎法律課程教育教學改革方向

(一)改革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

構建與法律教學相適應的理實一體化模塊式的教學課程體系。根據培養目標,打破傳統學科體系,加強法律專業知識培養方案的優化與改革。在廣泛調研現代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能力需求的基礎上,針對基礎法律教育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模塊和任務,并逐一進行優化,把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培養緊密結合起來。課程內容要有針對性和先進性,突出教學任務,增加新內容、新知識,按照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合理設置。使學生既能掌握現代專業法律理論,又能掌握專業技能,成為高技能人才。

(二)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在法律教育教學活動中,要自始至終把學生致力于主體位置,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需求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要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向學生提供必要的訓練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法律的熱情和興趣。由于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數畢業后,就走工作崗位,因此教學重點要以就業為導向,教育要從培養職業興趣著手,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對少數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和有升造意想的學生,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理論知識的機會,并通過他們的影響力,幫助其他同學對法律學習產生動力,在同學們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氛圍中,提升法律課的教學效率。同時,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發展,法律教學也應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改變死記硬背的法律教育教學方法。要通過音頻、視頻、3D圖像等先進技術教學,讓法律知識變的易記容掌握。采用模擬仿真的教學方法,可以組織學生開庭,讓學生能夠親身體會法律的審判過程,給學生配置各種角色,進行實戰演練,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法律知識,讓學生感受法律的重要,這樣學生就會對法律知識產生渴望,教學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職業院校要正確對面所存在的問題,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設計符合他們的教學內容,探討更多的教學方法,要充分認識到為國家、社會培養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懂法守法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是職業院校的重大使命。

作者:郭倩倩 單位:山東冶金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國穎.法律教學中"案例辯論式"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J].時代教育,2016(16).

[2]王莎莎,周樹杭.淺析法律教學實踐性問題的反思與完善[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5).

[3]梁詩婭.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教學方法探討[J].知識文庫,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