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評價探究
時間:2022-10-10 08:45:15
導語:大數據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評價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大數據技術推動了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中數據驅動決策的實現,為多方參與教育評價、實現發展性學生評估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文章通過對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現狀及大數據促進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評價變革的分析,提出構建基于大數據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框架體系及實施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教學評價
醫學通識教育教學的質量,與高等醫學院校的教育目標、教學策略、教學計劃的實現及醫學人才培養的整體素質密切相關。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任務的完成,離不開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利用教學評價的成果為通識教育教學的深入與發展提供依據和方向。在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等現代新型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背景下,大數據概念及相關技術應運而生。大數據是指大量的數據集,之所以被愈加重視是因為它能從中提取極具價值的有效信息[1],而醫學通識教育逐漸被認為是大數據可以充分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越來越多的醫學教育機構和醫學教育工作者關注大數據在醫學通識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中的應用,特別是在教育教學評價方面的作用價值。如何在大數據助力的前提下對高等醫學院校進行醫學通識教育教學的質量評價,使教學管理者能夠提高決策質量和管理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來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可根據數據更清楚地掌握自己學習和成長軌跡,這是高等醫學院目前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1醫學院校通識教育教學評估現狀分析
目前,中國部分醫學院校在醫學通識教育教學領域實踐中已經在大膽嘗試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與之相匹配的通識教育質量評價已經實施,但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評價理論和技術還很不成熟,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方面存在許多問題,經文獻綜述,主要聚焦以下三個方面:
1.1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標準不完善,特點不夠突出
隨著高等醫學院校醫學通識教育的深入和發展,通識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也被列入學校的議事日程。然而,大多數高等醫學院校普遍缺乏專門的通識教育和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往往遵循執行的則是專業課程教學的評價標準。也有少數的高等醫學院對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設定了專門的評價標準,然而,所列的指標多表現為無序的、模糊的,大多是抽象的、宏觀的、一般的、缺乏科學依據的,還表現出隨意、主觀,缺乏理論支持。由于醫學通識教育與一般專業課程具有較大的差異,導致現行的醫學通識教育有著很大的問題,所設計的指標體系缺乏廣泛認可,質量評價標準不夠完善,醫學通識教育特色不夠突出,顯示不出科學性、邏輯性和系統性。
1.2通識教育教學評價目標體系不夠明確,評價內容不夠全面
目前許多高等醫學院校尚未確立明確的通識教育目標,而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目標還不夠明確。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往往僅為檢查教師所授課是否受學生歡迎,評價目標不明確、不具體,評價內容不夠清楚。執行的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存在程式化、片面化等問題。評價過程一般僅限于課堂教學,評價內容也限于教師教學行為的規范性、知識性、教學活動的個性化、教師課外的指導情況,使得評價結果不深刻、層級淺、形式化。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不高,綜合素質和人格特質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通識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綜合素質教育評價,應包括課程教學目標的評價、教學內容的評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評價、教學效果的評價等,并從各方面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其形成的評價指標必須科學、具體、細致、具有可操作性。
1.3通識教育教學評價主體與形式相對簡單,未凸顯通識教育的特色
中國高等醫科院校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大多納入本科教學評估系統,所遵循的標準也屬一般本科教學評價標準。由于本科教學評估是對所有專業與非專業課程的評價。其評價標準相對寬泛,沒有針對性,不能突出醫學通識教育教學的特點。此外,高等醫學院校在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中所采用的方法也盡顯不同,基本上都采用問卷調查法,比較單一。而單一的評價方法不能全面地對學生表現出的行為變化進行衡量,必須使用多種評價方法進行綜合測量。尤其針對學生學習的技能技巧、認知能力、行為、態度等領域的評價,單一的評價方法難以完成。鑒于高等醫學院校通識教育的上述特點,通識教育質量評價應有其獨立的評價標準,特別應突出通識教育的特點。此外,中國大多數醫學院校都是將教務部門作為管理部門來執行評價通識教育教學質量的程序過程。教師和學生作為通識教育的主體,未能參與其中,脫離了通識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活動。行政管理部門用于評價通識教育教學質量方面的投入,特別在時間、經費、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較少,對評價工作重視不夠,也缺乏科學的、可操作性的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目標體系,人們不知道如何科學有效地評價醫學通識教育教學的質量。
2大數據助力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革新
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是指在全面收集,整理,處理和分析教育教學信息的基礎上,思考和判斷醫學教育教學的價值。醫學教育的大數據促進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評價變革與發展,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2.1大數據有利于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評價層次多元化
大數據理念與技術的應用,實現了高等醫學院校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向多主體和多層次擴展,建立了社會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以往由于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和教師對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參與度較低,學生和教師的主體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起不到調動教師和學生積極性,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最終目的。其次,實行的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單一,影響了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信息的失真可能導致行政決策部門誤導宏觀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的目標管理。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可克服上述困難,使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評價方法更為廣泛,反饋信息更全面、更真實,可適時指導高等醫學院校相關部門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適應社會需求。
2.2大數據有利于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評價結果客觀化
隨著數據采集、存儲和分析技術的突破性發展,人們可以更快速、更動態地獲取醫學通識教育教學的相關數據,而不受諸多限制。對數據監測和分析的能力不斷增加,一些難以測量的明確與模糊因素將被量化。通過建立客觀的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內部控制機制,使原來宏觀的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通過細分轉化為一個個微觀的具體指標,實現原宏觀調控能夠更加全面、立體、系統地認識和把控總體狀況。另外大數據采集技術的應用,使醫學通識教育教學過程中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課堂言行等教學行為過程及學生自主學習等信息,被采集到數據庫中,并在此基礎上可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從教學、行為等多維度對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做出客觀評價。
2.3大數據促進數據驅動的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評估決策
大數據促進數據驅動決策是指在醫學通識教育評估中,收集、分析、報告和使用數據的過程,用于改進醫學通識教育教學。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評價系統,是以科學為導向,基于科學算法,對學生的學業及成績進行數據收集和計算,其包括課程選擇的范圍及內容、課堂內外的學習行為、學習態度、學習特點、各科成績,實現對其醫學通識課程學習情況的實時監測與預測。根據實時監測和預測的結果,通識教育授課教師可以通過多種信息傳遞方式,如發送電子郵件、短信、微課、視頻等來適當地干預學生的學習,還可以通過教學評價系統的推薦學習指導教師與針對性的學習資源模塊,幫助學生發現并提升優勢學科、診斷和補救劣勢學科,以適應新型的學生評價機制,實現個性化、差異化的學生發展目標,以促進其在課程學習中取得成功。
3大數據支持的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設計
基于大數據支持的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框架是一個開放式框架,是評價實施的指導性綱要。通過對大數據支持的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特征、要素、內涵等進行分析,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設定的指標體系具發展性、多元性和實踐性特征。
3.1具發展性的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
當代大數據一切均可量化的特點使得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估不再主觀,有助于通識教育學生的自信心和持續發展能力。高等醫學院校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強調以促進學生發展,激發學生個性、潛能和創造性為評價目標,要求醫學通識教育課程教師,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要結合多種評價方式和手段,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使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在反映學生學習結果的同時,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將醫學通識教育的發展性作為一級評價指標,將學生運用大數據情況、與醫學教育大數據環境間交流情況、學習效果的自評互情況、項目活動的小組評價及教師評價情況,作為考察評價指標的要素構件。
3.2具多元性的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
大數據環境下醫學通識教育中的每個學習主體都是中心。建構的大數據平臺可在理想穩定的狀態下收集分析通識教育教學質量的相關數據,傳統評價設定的人為因素干擾被排除,從多層次、多維度的考察評估得以形成。在此背景上,鉤織的具多元性通識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著重體現在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維化兩個方面。針對通識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從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僅僅通過傳統的單一評價勢必不能完全反映被評價者教與學的全部情況。要挖掘與發現其潛在能力,為培養人才提供依據,只有從多個角度去衡量一個人,同時要求把傳統評價分解成不同智能層次的評價維度,才能獲得全面的評價信息。將多元性作為一級平指標,將通識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教學模式績效、學生學習行為、學生技能認可度等作為考察評價指標的要素構件。
3.3具實踐性的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
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實踐性是指學生在以大數據為背景的學習環境中的實踐,包含與大數據等網絡平臺的互動服務。通識教育教學質量實踐性評價更關注學生在大數據環境下的學習過程,及利用數據平臺與工具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是特別強調結果;更關注學生在醫學通識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活動與表現,如,科學與人文學素養的呈現,非專業技能的訓練等,是為通識教育課程學習的學生實踐過程提供反饋信息的評價方式。將實踐性作為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一級指標,而將通識教育課程學習中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實踐能力、協作能力等作為考察評價指標的要素構件。
4實現大數據支持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舉措
大數據應用于醫學教育呈現一切均可量化的背景,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路徑的著力點在于:實現數據收集的常態化、數據應用的多樣化和數據管理的制度化。利用好大數據技術去構織高等醫學院校通識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完成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
4.1對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數據收集的經常化
基于大數據的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主要取決于日常通識課程教學數據的收集。學校行政主管部門對課程教學相關數據的收集,應成為通識教育日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過去傳統的通識教育評教情況看,對通識教育課程教學學習結果的評價,多呈現片段化、偶然性特點,只針對學期通識教育課程的測試或是使用一般專業課程標準的考試方法,并不能準確地反映參加通識教育學習的學生,當經過醫學通識教育課程學習之后的增值情況,無法判斷學生對通識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潛在效應,為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也提供不出準確也無法判斷學生對通識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潛在效應,為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也提供不出準確的有價值的決策支持信息。只有獲得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連續性、不間斷的同質相關數據,才能突破這一障礙。所以,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的準確性越來越依賴于通識課程教學數據收集的規范化,實現數據收集的常態化是能否實現評價目標的關鍵。
4.2對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數據的管理制度化
高等醫學院校通識教育這個大平臺,作為醫學教育大數據流通的載體,已經融入與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決策過程中,為了達到使用數據信息的規范與便捷,教學行政管理部門,對數據的收集、分析、應用與反饋,要形成制度化管理。其中兩個環節不能丟,一是要動員高校各個部門共同參與實現數據管理的制度化建設,并明確各部門在數據管理中的職責,從而形成一個周期性、連續性的數據循環過程;其次是數據本身的質量管理,也應成為學校管理應用大數據信息的重點。例如,在數據收集階段對源數據應進行審核和驗證;按數據存儲層級要求,可根據數據活動級別實現多級存儲和分布式存儲,降低訪問壓力;在數據應用階段,除維護數據源外還必須保持口徑和指標定義的一致性。這些都需要形成一種制度化的管理模式。目前,越來越多的高等醫學院校建立了數據質量管理標準和體系,并進行了制度化管理,確保醫學院校大數據應用的最大化。
4.3加強對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反饋
在高等醫學院校構建的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系統中,通識教育質量的考核是基于目標制定和實施兩個路徑來評價教學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這一切主要是通過收集教育教學相關信息來評價通識教育的有效性和實施計劃的可行性。通過對收集的教育大數據進行分析,進一步開展教學研究,提出提高通識教育質量的建議,并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議。此外,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教育大數據提供的指示性信息,加強師生之間、管理者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從而達到提高醫學通識教育課程教學的質量目標。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反饋,是在整個評價過程中得到教師、學生雙主體監控的,在大數據技術條件下,隨時可對評價工作的方式或內容做出調整,提出進一步改進評價的措施,以保證評價的有效性。
5結語
高等醫學院校通識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整個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教學質量評價以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的綜合結果進行評判,建立科學合理的、規范的、內容翔實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教育大數據技術推動了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中數據驅動決策的實現,為多方參與教育評價、實現發展性學生評估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涵蓋了從設計到實施到結果考核的一系列動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醫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也會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而日趨豐富和完善,真正實現以評促教,實現醫學通識教育更好、更全面的繁榮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成勇.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教學評價[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17):159-161+165.
[2]李葆萍,周穎.基于大數據的教學評價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6):5-12.
[3]雷志輝.高職通識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4):116-118
[4]蔣維維.大學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及指標設計[J].亞太教育,2016(1):281.
[5]閻升光,何麗娟.基于通識教育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策略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5(18):87-88.
[6]於曉蘭.大數據時代基于虛擬學習環境的教學評價框架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5(6):95-96.
[7]馮惠敏,李姍霖,黃明東.自然科學領域通識教育課程特點及其設計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68-73.
[8]周愛平,朱曄.網絡大數據驅動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與探索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9):160-161+164.
作者:蘇菲菲 宋蕊 石苗茜 石建 孫艷 單位: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內科學教研室 空軍軍醫大學圖書館 陸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
- 上一篇:互聯網+下房地產營銷策略研究
- 下一篇:高等職業院校品牌建設研究
精品范文
10大數據學習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