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念下語文學科教學策略
時間:2022-12-21 02:56:41
導語:生命教育理念下語文學科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命教育是指通過引導學生認識、珍惜、尊重、愛護生命,使其提高自身生命質量,并獲得生命價值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將該項教育理念應用到中職語文學科教學中,可以增強語文教學的效用,因此,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中職語文教學,并采取有效措施,深化生命教育的落實,提升教學水平。
一.落實構建主義教學方法
(一)構建主義下的閱讀教學。構建主義強調知識的獲取過程應是學習主體借助現有材料和資源,通過將知識構建出來,而對其產生認知、理解的過程,同時,現階段,中職教育領域也指出了要重視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因此,教師需要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圍繞構建主義制定教學策略,實現生命教育。在此過程中,閱讀教學法作為語文學科教育中較為常用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將其作為生命教育理念的切入點,并基于構建主義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逐步認識、尊重生命,增強生命教育的效果。以中職教材中《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的閱讀教學為例,在閱讀之前,教師需要先向學生拋出問題“基因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否能支配一個人的全部人生?它對人的成長與行為是否能夠產生直接的作用?”,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文章內容來思考上述問題,并且待其閱讀完畢后,組織他們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促使其不斷思考和探究基因與生命之間的關系,引導其自主構建出對生命的認知體系,實現生命教育。(二)構建主義下的寫作教學。寫作教學作為中職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應用技巧。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不斷地鍛煉自身的寫作能力,來獲取寫作知識和技能,因此,從整體教學過程上來看,寫作教學本身就已經踐行了構建主義學習模式?;诖耍處煂⑸逃齼热菁{入寫作教學中,能夠為學生對生命的自主探索提供平臺和空間,增強生命知識的內化和外顯效果。以中職語文第二冊教材中的記敘與議論文寫作課程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講述自身的親身經歷,及其對自己產生的深刻觸動,激發其傾吐的欲望,逐步將寫作轉化成為一種需求,并使學生能夠通過完整的記敘與議論為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來重新認識這些事物在自己生命中的意義,實現生命認知框架的構建,增強寫作教學在生命教育方面的效用。此外,待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還要甄選優秀作品,展示給其他學生,豐富其生命認知,優化教學效果。
二.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作用
(一)基于問題導學的生命思考教學。從人本主義的角度上來講,當學生認識到教學內容與其需求存在關聯時,其在學習方面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非智力因素的效用就會被激發。為此,教師通過將生命教育融入到中職語文學科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本身與語文知識產生關聯,增強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學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語文中蘊含的生命知識,使其自然而然地將語文知識與自己的生命相關聯,激發其探索生命的積極性,例如:在《動物身上會進化出輪子來嗎》的課程中,待講解完說明文的機構特點,以及課文運用的說明方法等知識點之后,教師需要問題導學法,向學生提出問題“動物身上為什么沒有輪子?他們會進化出輪子嗎?”,此時,學生就會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回答,之后,教師繼續提問“人的身上會進化出輪子嗎?”,構建出課文內容與學生自身生命體系之間的聯系,并且組織學生采用課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進行回答,這樣不僅深化了學生對進化這一生命知識的思考,同時也增強了其學習的主動性。(二)基于翻轉課堂的生命思考教學。翻轉教學法作為一項實現學生主體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教師借助該種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基于自身的認知需求,來開展自主性的學習,增強非智力因素在課堂教學中的效用。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將生命知識元素,融入到翻轉課堂教學內容中,可以有效引領學生對生命展開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實現生命教育。以中職語文課程《蟬》的講解為例,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短視頻中拋出問題“根據課文,蟬的一生要經歷那些生命過程?人的生命歷程與蟬存在哪些相似之處?文章對于蟬生命過程的描述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示?”,使學生產生認知需求。待短視頻觀看完畢后,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圍繞上述問題開展討論,給予自主思考、探討生命的空間,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這樣能夠有效發揮主觀認知需求這一非智力因素,在學生思考生命、探討生命中的效用,深化生命教育的落實。
三.多元智能化評價教學
(一)將對自我生命認知納入評價內容中。根據多元化智能理論,智能應當是人在特定條件下,解決與創造問題的能力,因此,智能本身并無優劣之分,其所體現出的高下區別僅源于所處領域不同。教師通過在評價教學中體現出多元化智能理論觀點,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全面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其綜合素質水平的發展。在此過程中,中職教師可以將自我生命認知納入到語文教學評價內容體系的構建中,使學生逐步形成自我生命意識,實現生命教育。在中職語文的評價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智能本位評價的方式,圍繞自我生命認知,設置人文審美能力、寫作思維能力、認知分析能力、基礎知識掌握等評價項目,同時,采用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學生互評等多種方式,完成對學生個體的評價,使其能夠正確、全面地認識自己,并強化其獨立、自主、自為意識,提升生命教育水平。此外,教師還要基于評價結果,給予學生相應的幫助和指導,幫助其從人文、語文的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自我生命,有效落實基于生命教育的中職語文教學。(二)將對他人生命的尊重納入評價內容中。在生命教育中,尊重他人生命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平等,使其能夠理解生命并認同的多樣性與獨特性,提升其情智發展水平。在此過程中,教師基于多元化智能理論,將對他人生命的尊重,納入到評價內容的構建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外部生命認知意識,擴大生命教育內容范圍。為此,教師應采用情景化評估模式,將評價項目設置為接納他人的能力、開拓進取能力、學習壓力應對能力等,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生命意識,并具備更加開闊的生命認知眼界,增強中職語文教學的效用。此外,教師還能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學生在生命認知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性地加以引導,推動中職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1]。
四.確立全面發展教學目標
(一)確立自我實現的生命教育目標。中職教育是為了培養出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一線勞動者和技術型人才,強調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教學目標,而中職語文教學作為承擔德、智、美這三方面培養任務的教學結構,已經逐漸成為生命教育的主要依托,因此,教師需要將自我實現的生命教育目標,融入到語文教學目標中,使學生能夠通過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身心狀態,提升中職教育水平。以中職語文《我的母親》課程講解為例,待學生通讀課文并認識生字詞匯之后,教師需要秉承自我實現的生命教育目標,為學生設定任務,即獨立歸納出文章中母親的性格特點、整理出文章中用來刻畫母親的事件,同時,還要組織學生通過討論來不斷完善自身的答案,使其經歷一個獨立、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最終達到基于學習任務的自我實現,這樣能夠讓其體會到自我實現為其帶來的滿足感與獲得感,幫助形成不斷進取的主觀意識,促進其不斷提高自身的生命價值,增強生命教育的效果[2]。(二)確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教育目標。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從課文核心思想入手,將該項教育目標,融入到中職語文教學中,深化生命教育的落實。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掘課文中蘊含的思想內涵,并將生命教育與課文思想內涵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再借助由淺入深的講解方法,使學生逐步領會到課程知識中蘊含的生命思想,增強教育深度。以中職語文《寂靜的春天》為例,教師要將“寂靜”作為講解的切入點,引導學生找出“寂靜”的原因,然后通過分析作者的對比寫作手法,深入分析科學對人類健康生活產生的負面影響,在本質上來源于環境的破壞,使學生逐步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保持人類良性發展的前提,進而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落實生命教育目標[3]。
綜上所述,有效落實基于生命教育的中職語文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在中職教育中,采取語文生命教育策略可以促使學生自主探索生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增強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優化教學主體框架,從而保障中職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苗愛霞.中職語文詩歌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以《將進酒》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7):95-96.
[2]丁玲蘋.教學無界化,學科互融通———以語文“+烹飪”為例淺談中職語文學科融合教學實踐[J].職業,2019(36):102-103.
[3]李鴻鶴.生命教育理念下中職語文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5):60-61.
作者:關麗麗 單位:北京市經濟管理學校
- 上一篇:“秘書禮儀”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探討
- 下一篇: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育理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