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育理念思考
時間:2022-12-21 03:00:00
導語: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育理念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迅猛發展,素質教育改革日益深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的推行,音樂作為初中美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初中音樂課程作為一門可以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人文學科,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隨著“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這一基本音樂課程理念的明確提出,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遭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和嚴峻的考驗。在此背景下,在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貫徹并實施“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理念,是大勢所趨的。
【關鍵詞】初中音樂;歌唱教學;音樂審美;核心;教育理念
隨著教育理念的改革創新,初中音樂課程作為一門可以開發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養成學生健全人格、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學科,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是至關重要的,在現代教學活動中發揮出了不容小覷的作用。隨著國家教育部門對于音樂課程標準的制定與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課程理念受到了各大學校和廣大初中音樂教師們的普遍重視和高度認同。由此可見,實施“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這一基本音樂課程理念是勢在必行的。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有責任、有使命、也有義務樹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并且還要把它真正地貫徹落實到音樂歌唱教學當中。音樂教師要摒棄傳統思想,發揮創新思維,采取一切措施,運用正確的教學手段,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上。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筆者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淺析“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探討審美以及初中音樂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提出當前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審美歌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并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和方法建議,探討音樂教師在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更好的貫徹“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育理念的實踐策略與措施。
一、“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顧名思義,就是要突出音樂學科的審美特點。隨著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的改革深入,音樂教育也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成為廣大音樂教師們討論的焦點與核心。美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又是美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方法,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歌唱中加入審美教育是刻不容緩的。音樂教育有著多種功能,比如教育功能、娛樂功能以及審美功能。在當前階段,突出音樂的審美功能是初中音樂教師們教學的首要任務和主要目的。音樂審美教育就是以審美體驗為核心,通過讓學生感受音響、韻律、節奏等等,使自身獲得更細膩、更豐富的情感,獲得更充實、更深刻的體驗。[1]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作為表達心情的重要方式,作為抒發情感的主要載體,是藝術家們與聽眾們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人類作為高級動物,有著充沛的情感,有著與生俱來的感應能力。就如同魚兒離不開水,人類的生活也是離不開音樂的,通過音樂的熏陶,人們能獲得各種情感體驗;通過音樂的感染,人們能感同身受,走進藝術家構建的世界。音樂審美作為如今各大學校初中音樂教師們的教育核心,在培養學生的同理心,提升學生的感知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要在教學中突出聆聽的作用,學生通過聆聽了解音樂知識、通過聆聽理解音樂樂理、通過聆聽感受音樂力量、通過聆聽體會音樂情感。初中音樂教師在歌唱教學中引進審美教育,不僅能使生在審美音樂中達到情感互補,讓學生學會音樂知識與技能;還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豐富自己的音樂情感和精神世界;更能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愿意去做我國內涵豐富的、博大精深民族音樂的傳播者,愿意將他們發揚光大,愿意帶領他們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二、審美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制定以及音樂課程標準的推行,初中音樂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風格,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在歌唱教學中,不能僅僅重視對于音樂知識和枯燥樂理的講解,也不能局限歌唱技巧和發聲技巧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審美的培養和情感的激發。要讓學生感受我國形式多樣的音樂中情感的表達,體會音樂無限的魅力。對于“審美”這一詞的含義,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在哲學界一直是一個飽受爭議的問題,審美的概念一直很模糊,審美一詞也容易引發各種歧義。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音樂教師對于音樂審美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但無論有怎樣不同的觀點,即便初中音樂教師對音樂審美的理解再千變萬化,音樂審美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主觀感受和體驗這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審美在學生的音樂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提高了,對于音樂的理解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就會更容易了解音樂里深刻的內涵,更容易體會到音樂中飽含的情感,更容易通過歌唱將音樂中的情感轉述出來,對于音樂中歌唱的學習也會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音樂教師在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滲入審美教育,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與生活;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有助于治療學生的不良心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由此可見,音樂審美的作用是很大的,意義是非凡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
三、初中音樂的重要作用意義
(一)初中音樂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是比較枯燥的、單一的。機械的、重復的學習會使學生喪失追求生活樂趣的動力。在初中課程中加入音樂審美教育,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通過音樂,能學習到不同層面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見識,能了解到更多有趣的世界,使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有滋有味。(二)初中音樂有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初中生由于要面臨著中考,通常都有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將初中音樂課程穿插在數學、語文、英語等主課課程中間,有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輕松歡快的音樂能使學生緊繃的神經得到短暫的放松,幫助學生恢復狀態;也有利于學生能以更充足的精神去面對之后的學習,能用更充沛的精力去投入之后的課業中去。(三)初中音樂有利于引導學生的未來人生。初中音樂中的審美教育,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思路,改進自己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初中音樂中的審美教育,不僅僅會為學生帶來聽覺上的享受,更會為學生帶來情感上的升華。學生通過勵志的音樂,來增強自己的意志力;通過舒緩的音樂,來調整自己不健康的心態;通過輕松的音樂,來放松自己壓抑的心情。初中音樂審美教育,能使學生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堅強勇敢的拼搏勇氣,有利于初中教師幫助國家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
四、當前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審美歌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
(一)教師對初中音樂歌唱審美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到位。在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維的妨礙下,在中考壓力和升學壓力的影響下,初中音樂課程被數學、語文、英語等基礎的重要科目取締。除此之外,由于很多初中班主任以及絕大部分的學生及其家長們都沒有認識到音樂歌唱審美課程的重要性,認為音樂并不是中考的考試科目,沒有必要去學習,導致音樂課程的發展舉步維艱,音樂歌唱審美教學寸步難行。班主任強占音樂課,利用音樂課的時間讓學生學習主要科目,這樣的做法既加重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更是為音樂歌唱審美教學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阻礙。初中音樂課程處于教學的“邊緣地帶”,逐漸成為形式主義,音樂教學名存實亡,形同虛設。(二)教師在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很多的初中音樂教師,還沒有完全適應素質教育的節奏。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意識到自己只是扮演著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充分發揮自己主導性的同時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音樂教學課堂中,經常出現教師一味地講解音樂歌唱理論,學生被動地接受音樂樂理知識的課堂氛圍,經常出現“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音樂教師滿堂灌,學生很容易聽得不耐煩,甚至左耳聽右耳冒,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學習效果微乎其微。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完全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更是與素質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與教育部門的音樂課程標準針鋒相對。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音樂審美教育的順利開展,也不利于美育的傳播,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長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很難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覺得音樂歌唱課程是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就會大大降低學生對于學習音樂的熱情和積極性,使音樂歌唱教學和審美教育停滯不前。(三)教師的專業能力不到位。由于初中音樂歌唱審美教學在一些學校得不到重視,使音樂課程在學期中的課程占比較少,初中音樂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專業水平不到位。教師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沒有對音樂課做好充足的分析與解讀,就很容易使課堂過于自由,教學內容繁雜無序,教學設置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事倍功半,像無頭蒼蠅一樣沒有章法,使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難以得到發揮。教師的專業水平不到位、審美能力不到位,就會導致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不深刻、感受不強烈。(四)初中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初中音樂教師在歌唱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單一落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不利于音樂審美教育的推行。有些初中音樂教師嚴重缺乏創新思維,教學內容缺少新意,照本宣科的向學生傳輸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完全不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懂得如何采用更有意思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音樂教師的教學思路稀里糊涂,教學技巧笨重薄弱,很容易使學生對音樂課堂產生厭倦心理,導致學生對音樂知識難以掌控。(五)音樂歌唱審美教育缺乏實效性。有一部分的初中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歌唱審美教學中,對于審美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沒有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審美教育上,學生只掌握了歌唱技巧,卻對歌曲內涵理解不深刻;學生只學會了音樂知識,卻丟失了音樂審美。[2]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審美教育沒有實效性,教師沒有將最核心的審美教育應用在音樂歌唱教學中,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
五、音樂教師在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更好的貫徹“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育理念的實踐策略與措施
(一)轉變對音樂歌唱審美教學的思想觀念。有一部分的初中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歌唱審美教學中,對于審美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沒有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審美教育上,學生只掌握了歌唱技巧,卻對歌曲內涵理解不深刻;學生只學會了音樂知識,卻丟失了音樂審美。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審美教育沒有實效性,教師沒有將最核心的審美教育應用在音樂歌唱教學中,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二)教師在音樂歌唱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改革深入,教師要逐漸摒棄應試教育的思維模式。要注意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將主導變為引導,將主動灌輸變為啟發誘導。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多提出一些具有高質量的、高價值的、高水平的、能夠引發學生思考和共鳴的問題,營造良好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共鳴。除此之外,初中音樂教師在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要以一個平等的姿態去面對學生,用一顆寬松的心去對待學生,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多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多傾聽學生的心聲。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從而形成良好的、和諧的、民主的、友善的師生關系,創設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關系,做到教學相長的同時也能更好的實現音樂課堂的有效性,使審美教育行之有效。(三)教師要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初中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高,才會使音樂課堂更行之有效。因此,音樂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增強自己的業務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和音樂素養,歌唱能力和審美能力。音樂教師要保證自己有博大精深的知識儲備,緊跟國內和國外的音樂潮流和音樂形式,做到與時俱進。除此之外,還要創新教育方法,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完善知識結構,及時做好教學反思和回饋。提升自己的課堂管理能力和駕馭能力,保證自己能更好地掌控課堂,靈活應對課堂上的各種突發狀況。[3]初中音樂教師要讓自己擁有能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能力,在有限的音樂課堂里能讓學生始終跟隨老師的思路,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四)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時,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采用范唱的方法,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體會音樂藝術的情感,感知音樂審美的價值,讓學生對音樂有更直接的感受。學生通過聆聽教師的范唱,可以更好地走進作者的世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教師在音樂歌唱教學中,還要多鼓勵學生開口唱歌,尤其是那些性格內斂、羞于開口的學生。紙上談兵的效果遠不如學生親自體驗,音樂教師對學生傳授再多的歌唱技巧,如果學生不能得到親身實踐的機會,就始終不會發現自己在歌唱上的問題,教師就沒有辦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也很難得到進步。音樂教師可以挑選班級里歌唱技巧高、有音樂天賦的學生進行領唱,從而帶動班級學生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合唱的方法,比如在學習《保衛黃河》等氣勢恢宏的歌曲時,可以通過全體學生合唱的形式增強聲音的厚重感,凸顯歌曲的磅礴氣勢。(五)增強音樂審美教育的實效性。音樂審美作為初中音樂教師們的教育核心,應該得到更多學校和教師的關注。教師在音樂歌唱審美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是勢在必行的,作為初中音樂教師,要采取上述措施,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袁珊珊.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育理念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民族博覽,2015(8):45-46.
[2]賈璐.“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初中歌唱教學探析[J].藝術科技,2015,28(5):49,275.
[3]劉滿華.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育理念的思考與實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作者:姜之超 單位:江蘇省淮陰中學
- 上一篇:生命教育理念下語文學科教學策略
- 下一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