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教學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09-30 10:54:53
導語:微積分教學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重視課堂氣氛的調節
微積分是一門科學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學起來往往會覺得枯燥、難懂,因此教師授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的思維沒有打開等問題。對此,我認為教師應注重課堂氣氛的調節。
(一)通過課堂知識的延伸調節課堂氣氛
高職微積分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將知識延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探索積極性,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課本知識的記憶,使他們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具體來說,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微積分知識的同時,可聯系知識背后的故事,解說數學家、科學家的探索精神與奮斗精神,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不斷向科學巔峰進發的勇敢精神。實踐證明,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高,教學效果自然好。
(二)通過電化教學手段調節課堂氣氛
電化教學手段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高職微積分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依靠書本講解外,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演示和實驗器材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如通過幻燈片放映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微積分計算題的計算過程,這可以讓學生清晰明了地看到計算方法的不斷改進和運算方法的變化,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單純的講解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
二、強調教學方式的創新
中國文化中有一種說法叫“破而后立”,在此我們可以理解為敢于推陳出新,這也是辯證思維的一方面,這種思維在數學上也同樣適用。高職微積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新,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尋求突破,敢于創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之余時刻把握前沿科技的動向,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儲備量,在先進的數學知識探索學習突破點,增強教育創新能力。具體來說,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加入情境教學,在課本中尋找情境設置切入點,用設置情境的方式為教育教學注入新鮮活力。如在講解“微積分的定義”時以求解球體的表面積為原型,設置“科學家本著對科學的嚴謹態度及探索欲望,準備測量地球的表面積。他們把地球分成很多個區域,首先來測量分出區域的面積再求和,便可以算出地球的表面積”這一情境,使學生對“微積分”的概念產生一個初步淺顯的概念性理解,并產生積極探索的熱情,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進而提出“小區域相對地球來說面積非常小,因此在求普通球體表面積時如果將球面分為極其小、趨向于零的小區域,求這些區域部分面積然后求和,得到的便是球體的面積”,進一步引出“微積分”的概念,使學生對其有深刻的印象。除了情境教學方式外,教師還可在課堂中引入“頭腦風暴”這一時下流行的學習方式,將班級學生分組,建立學習小組,并引導小組成員以相互探討、討論的方式進行思維碰撞,集思廣益,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當然,創新教育方式的途徑有很多種,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積極思考,從細節出發,打破傳統思維方式,不斷突破創新,為自身教育方式的創新而不懈努力。
三、注重以人為本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利益、關心學生的發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利益為本。”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體現其人文關懷,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不應該過度責罵、處罰,而應善于引導學生,幫助基礎較為落后的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對于基礎中等的學生,教師應培養他們善于鉆研的學習精神,教育他們勇于挑戰,主動去接觸較難、較深的微積分相關習題,培養此類中等水平學生迎難而上的學習態度;對于學習成績較優異的學生,教師可鼓勵、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導他們戒驕戒躁,從而為他們日后的職業生涯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總之,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給學生,更應該向他們傳遞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心系學生,以生為本,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的發展盡心盡力、無私奉獻。
四、小結
微積分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高職院校任教教師應當把握教學重點,牢記教學宗旨,不斷創新,與學生一同學習進步,為培養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不懈努力奮斗,為國家科技經濟水平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作者:劉三輝單位: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
- 上一篇:學校音樂課的教學藝術論文
- 下一篇:文學課程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