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08-21 11:41:48

導語: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論文

1、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概念及意義

1.1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概念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是以典型的真實的工作過程為基礎的,通過對傳統的課程的解構,將從學科體系中提取出來的適度的夠用的知識,與工作過程結合,通過系統化和結構化整合設計的工程過程教學課程。該課程整體的培訓過程是指導學生逐步經歷獲取信息、比較決策、擬定計劃、實施行動、檢查校驗和評價反思,具有較完善的系統性。

1.2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意義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在一起,目前受到廣大中高職學校的關注,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是順應社會的發展需要的產物,它主要為社會培養技術型、應用型的人才,并且已經廣泛應用于制造類、服務類、管理類和農業類等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開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為職業教育課程確定理念,促進教育課題的社會化,以及凸顯職業院校的社會功能。

2、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方法及相關問題

2.1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方法

相對于理論,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更加注重與實踐。課程的開發需要具有專業水平的教師進行。開發課程的專業應該涉及到該行業、企業和事業單位的真實情況,并能夠模擬出真實崗位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的數據,只有這樣,情境才逼真,課程設計才合格。相關數據的獲得可以通過問卷、訪談、實踐專家研討會和查詢文獻等多種方式進行。課程的設計需要根據典型的工作任務來進行,并在設計完成后,進一步設計教學過程和編寫學生學習材料以及考核方式等。由此建立起的教學體系才夠完善健全。

2.2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相關問題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不同于傳統學科課程的教學模式,實施和改革這種類型的課程,需要認識到相關的問題。(1)與教學方法改革的關系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主要解決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的問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廣,包括設定專業對相關崗位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問題,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管理模式等方面。教學方法的改革無法達到課程改革的力度、深度和效果。因此,課程的改革能夠進一步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2)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比較注重實踐,同樣對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要求也非常的高。該課程的開發,不單是將幾本教科書整合在一起就能完成,需要專業教師負責整個開發過程。如果教師對專業相關工作的第一線的常規工作知道的很少,且缺乏親身的實踐經驗,將無法順利的開發課程,即使采用別人開發出來的課程,也不能成功的進行教學工作。高校應該鼓勵專業教師到相關工作的第一線去體驗和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夠開發出合格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并實現課程實施的效果。(3)教學管理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可以看作是幾個相關工作項目的結合。學校可以將該課程分階段教學,將不同深度的課程內容由淺入深的分布在不同的學期,讓同學們來學習。可以采取集中授課,并隨機進行考核,來考察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質。

3、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策略

目前,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是中高職院校的發展熱點和趨勢。該課程的改革研究受到廣大中高職院校教師、學者和行業從業的重視,但目前仍不成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需要進行改革。

3.1完善課程的知識體系

由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將培訓技能作為核心,忽視了知識的教學,缺乏知識的支撐,技能不能很好地進行傳授。因此,需要完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相關知識體系。構建具有行業實用性的工作過程知識體系,需要重構和序化學科知識,以工作過程的問題、難點和需要為引導,來創建自身的特定的知識系統。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傳授,還需要其他課程進行補充,只有這樣才能完善知識體系,使得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充實全面,更有利于學生對相關技能的理解和學習。

3.2整合課程價值取向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價值取向受到工作過程的影響,體現的是對技術和技能要素的關切。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具有職業活動的性質和價值取向,即以生存為主體兼顧發展,以技能為主線兼顧人本,以社會為主導兼顧主體。為了防止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價值取向左右搖擺不行,需要對其價值取向進行整合。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應該更加重視生存、技能和社會,這也是對人存在的現實性的界定。

4、結論

我國高職教育課程的核心就是提高學習者的職業技能,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就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但該課程近幾年才得到廣泛的關注,仍處于不成熟的階段。需要進一步的優化改革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實施。

作者:張媛 鐘偉萍 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