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結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時間:2022-01-04 03:29:49

導語:高架結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架結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摘要:為了打破傳統理論實踐課程教學的局限性,將課程內容模塊化、資源顆粒化、考核評價多元化,對學生學習動態進行全過程監測,及時調整授課計劃以此適應不同學情。基于職教云課堂平臺實現了課程資源上平臺,學習過程有監控,考核評價應及時,以此達到課程改革有成效,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展開新模式下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教學改革;混合式教學;職教云課堂;過程性考核

高架結構施工》課程是我學院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和地下與隧道工程技術2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該課程在第二學年的第二學期開設,總課時數為90學時,計5個學分。課程按周次教學,每周6課時全年級有4個平行班。高架結構施工課程教學團隊建立了與探索性學習相適應的教學體系,以項目驅動為導向將課程內容模塊化。課程內容由“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橋梁上部結構施工”及“養護維修”三大模塊共計16個子項目38個子任務組成。各教學單元以項目驅動子任務分解的形式,將實踐與探究教學融入整個教學環節。高架結構施工課程作為一門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較強的專業核心課程,課程的學習不僅使得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高架結構施工技術尤為重要。學生在學習完成實踐工程案例的過程中,運用已掌握理論知識去解決具體應用實踐問題。實踐表明以探究任務驅動的高架結構施工課程模塊化教學,有利于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互聯網與教學緊密結合使得教學工作發生了巨大變化。課堂教學不再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助者的滿足個性差異個性化的學習需求[1-2]。傳統教學主要在課堂教學,教學地點相對固定,教材內容相對固定,教師向學生單向傳遞信息,學生對于知識掌握情況反饋不及時、不全面、不準確,因此教師無法因材施教和實施個性化的教學設計[3-5]。互聯網技術的變革使得教師授課不再局限于固定地點,借助于網絡技術構建虛擬教室,基于學習者信息反饋可以技術優化調整,學習者可以利用網絡隨時隨地學習[6]。智慧化數字校園的建立,使得學生數字化學習成為一種主要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利用多元化APP獲取信息。多元化知識學習使得知識呈現顆粒化,學習者的專注閱讀時長在10-15min或者瀏覽文字不會超過20頁,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將知識顆粒化更能適合學生的學習。網絡快速發展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師生關系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由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變成了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學生不再是曾經知識的接收者,轉變為活動的參與者和教學活動效果的反饋者。綜上所述,外在的教學環境和信息化的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也逐漸多元化,高架結構施工作為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強調實踐能力為主、理論學習為輔的課程也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基于職教云課堂的網絡平臺,對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做出一定的探索。

1職教云課堂應用于“高架結構施工”課程教學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在國內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得益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融入教學,能夠為教師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效果,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師生互動[7-9]。2017年7月學院實現10GB光纖互聯網校園全覆蓋,為師生適用云課堂提供了條件保障,高架結構施工課程團隊將職教云課堂于2018學年第一學期應用于教學。經過兩個整學期的完整應用,教師獲得傳統課堂無法獲得的課程教學過程活動反饋數據,這些數據使教學團隊進行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更為科學,效果質量更高。1.1職教云課堂具有龐大數據庫。職教云課堂是基于智慧職教平臺開發的一款移動終端的教學與學習的APP,教師可以在職教云課堂中組建模塊化的課程,開設的模塊化課程能夠自由共享給課程團隊其他教師,其他教師可以依據各自的授課情況靈活調整共享資源。在職教云課堂上開設課程可以利用資源庫中其他同類課程的所有資源,并且在已有資源基礎上不斷更新資源。職教云課堂上云集了眾多國家級資源庫,所有資源庫課程資源都可以免費學習和利用。學生成功注冊職教云課堂賬號以后,可以根據個人愛好靈活選取感興趣的課程學習并且課程學習都是免費的,即使學生從學校畢業了課程依然可以繼續學習。1.2職教云課堂隨時隨地學。智能手機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將智能手機轉變為學生的學習工具。首先在上課前教師組建模塊化課程后創建授課班級,通過學校學生信息庫直接將學生名單導入授課班級或將班級二維碼發送到學生班級微信群,學生自行加入班課。其次,開設課程前教師將模塊化的顆粒化資源上傳至職教云課堂,學生加入課程后可以自由學習項目任務,學習不再受課程教學進度的制約。授課過程中以項目化驅動模式進行,學生在完成項目化工程案例過程中,有疑惑可以從職教云課堂查閱相關視頻、動畫、圖片、微課等資源自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因材施教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1.3職教云課堂監測數據實時反饋。教師通過職教云課堂查看學生學習活動統計結果,可以實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系統可以提供任何一個學生參加所有課堂活動統計情況。學生學習課程資源過程中可以對學習內容做筆記、糾錯、評論、問答等,通過查看學生學習記錄可以了解學生動態和優化資源,并且做到學生學習過程有痕跡可查,學生綜合評價相對較全面。

2基于云課堂學習APP的模塊化“高架結構施工”教學實踐

高架結構施工課程是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核心領域課程。將課程內容劃分為“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橋梁上部結構施工”及“養護維修”三大模塊。創建云課堂課程時將各模塊顆粒化項目任務,并且設計為自由學習模式,學生可以依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學習不同模塊化下知識點技能點。課前設置學習任務、學習測試、問卷調查等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課中設置討論、小組PK、頭腦風暴、測驗等活動,課后安排學習答疑、教學效果評價、學生總結、線上答疑等活動,整個教學過程圍繞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程教學活動。2.1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課程三大模塊設計采取項目化驅動的個性化設計,“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分為明挖基礎施工、樁基礎施工、沉井基礎施工、橋墩(臺)構造與施工四部分。橋梁下部結構施工采取課前上傳施工動畫、現場施工視頻、具體項目技術交底文件和施工圖紙。課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查看素材學習,學習完成后以小組的形式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學結報告和課前學習匯報PPT,將以上資料上傳至職教云課堂。課中,學生小組當堂匯報學習情況,匯報過程中教師開設討論區,在此區域其他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匯報小組同學作答。課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的疑惑點做出講述和答疑,課后學生完成任務測驗,平臺提供給教師反饋數據。“橋梁上部結構施工”模塊主要有預制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施工、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橋位制梁、連續梁橋施工,該部分教學實施采取課前通過職教云課堂項目任務書和指導書,學生通過職教云學習平臺學習橋梁上部結構施工技術課程。具備一定理論知識之后,課程小組查閱資料完成橋梁模型(創新)的設計和制作,完成模型作品VCR的制作。邀請學院和項目上具有高水平的橋梁專家對學生作品評價,學生可以通過職教云課堂進行小組PK。2.2課程評價體系與效果。課程評價注重學生課程學習過程性參與,避免一錘定音,課程評價有線上學習、線下學習、作業、測驗四大項,四大項具體細化為24個小項。課程考核成績分成平時成績、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注重學生過程性考核,這樣能夠更全面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總評成績=平時成績(20%)+過程性考核50%+期末考核30%,通過職教云課堂加大學生過程性學習監測。平時成績主要由線上成績組成,而線上成績包括線上資源學習時長、資源點評、學習筆記和資源糾錯,并且所有線上學習成績以每一部分學習最好的成績去衡量其他學生的學習成績,如此評價能夠使得學生不斷學習線上資源,提高學習效果。過程性考核主要組成部分有課堂簽到、頭腦風暴、討論、提問、測驗、投票、小組PK及問卷調查,上述活動課堂進行后課后不能再進行參與,如此可以避免學生平時不參與,期末補平時資料的現象,充分做到大學學習在過程。學生課后可以對課堂做出總結,并且可以對老師的教學情況及時評價,這樣能夠及時糾正教師授課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及時做出改進。

3結論

通過將《高架結構施工》課程按照施工過程將其模塊化,模塊下子任務項目驅動化、資源顆粒化,使得學習過程更靈活。基于職教云課堂的廣泛應用,使得課程學習能夠隨時隨地展開,并且資源學習更靈活,課前監測學生預習成果使得教師課前能夠及時調整授課內容。評價多樣性并且更加注重過程性考核,使得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客觀、全面、科學合理,注重過程性學習使得學生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作者:王豐倉 趙香玲 單位: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