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策略

時間:2022-11-19 10:14:43

導語:科學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策略

【摘要】小學科學教學活動要將教育性和娛樂性有機結合起來,尊重學生的主體建構性和主動創造性。科學游戲教學就是在這種理念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教學模式。目前的教學實踐中,科學游戲教學面臨認識不到位、教師游戲化教學能力不強等諸多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結合實踐教學經驗,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科學實驗;科學游戲;策略

一、科學游戲設計體現層次

科學游戲的設計應具有層次性,一則源于學生在認知能力和需求等方面表現出的個體差異及發展需要,二則源于科學探索內容的內在邏輯性和條理性所表現出的深淺難易的不同。教師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效設計科學游戲的目標。學習者特征值主要指學習者的年齡、性別、情感和智能,小學生的邏輯發展還處在初步階段,因此游戲設計前對其特征值進行分析,有利于游戲難度設計。

二、科學游戲設計符合學習目標

科學游戲中的情境創設包括實際物理情境和虛擬情境,前者通過物質材料的提供來實現,后者通過圖畫、語言描述等方式模擬,無論哪種方式,都要講究科學。游戲任務設計目標包括學習目標和游戲目標,游戲設計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游戲目標的實現。游戲任務設計可以是學生獨立完成,也可以是協作完成,因為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也是小學科學課的培養目標之一。

三、科學游戲設計合理

游戲類型設計是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的,根據課程內容不同,游戲主題也可以是多種多樣,比如植物生長、科學探究等,這類主題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的本質。游戲類型設計依賴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分析,如探究性內容適合策略類游戲,科學認知適合益智類游戲,技能知識適合模擬類游戲。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采取較為簡單的益智游戲,高年級學生可以采用戰略類游戲。

1.競賽型游戲

小學生爭強好勝,競賽型游戲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將潛在的動力激發出來,還能使本來枯燥乏味的學習內容變得有趣。通過游戲進行教學,既生動活潑,又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知識,在比賽中開發智力。例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植物的葉》一課,在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植物的葉的不同點時,設計學生認真觀察植物葉的環節,但如何檢驗學生是否認真觀察呢?為此設計了“葉大不同”的游戲,請學生觀察并記錄后收回葉子再分發十片的葉子,讓它們從中找出與剛才觀察過的5種植物的葉子。將游戲設計成闖關的形式,五片葉子為五個關卡,學生們分組進行闖關,并在黑板設有闖關表。將原本枯燥無味的觀察活動一下變得吸引眼球,連最靜不下心的學生也在那認真的觀察,心細記錄。接著采用二次觀察,自己找到答案,學生在二次觀察時也十分心細。這類的競賽性游戲適用廣,且有利于學生產生更多的發現,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競賽后要讓學生對競賽過程的成敗進行總結歸納。在科學游戲中,把操作和討論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動手又動腦,感知多方面的知識經驗。

2.紙牌游戲

在蘇教版三、四年級的教材當中,依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的課程占了一定的比重。如何引導學生對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呢?針對這類教材內容,為吸引孩子更進一步的參與,筆者采用紙牌游戲的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針對這部分教學活動,筆者嘗試加入了紙牌游戲,紙牌游戲符合小學生的愛玩的心理特性,爭強好勝的個性持點,深得兒童的喜愛。利用這種特性,以使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活動中,把各種植物卡片當作一副紙牌,把52張卡片隨機的平均分給小組內的四位同學,每位同學擁有相同的卡片數。游戲方法如下:可以通過滾色子的方式,根據點的多少來決定第一個出牌。第一張出牌的卡片可以任意,并說出一種分類依據,接下來的其它三個同學則要根據第一個同學所出的分類依據,進行跟牌,跟錯了種類,罰一次不出牌。全部出完牌的為贏家,可以決定下次第一個出牌,最后一個出完牌的要洗牌和分牌。為了玩好本游戲,學生首先要自學手中卡片上的植物的特點,否則就會出錯牌而被懲罰。這樣的游戲,促使孩子自覺、自愿去了解不同植物的特點,在玩中實現知識的內化,體現主體性的教學思想,學生在樂學,愿學、愛學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紙牌游戲還適用于三年級上冊《校園里的小動物》、四年級上冊《我們吃什么》等課。活動中要注意首先講清游戲中所采用材料的意義,其次講明如何運用材料,能及如何進行游戲的方法,最后要對活動過程中的獎勵與處罰的方式做具體的規定等。

3.角色扮演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需要設置好相應的游戲方式。例如,可以在課堂上開展角色扮演類游戲,以學生為主體,提供想、動的機會,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起到了推動作用。例如,筆者設計了采用角色扮演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當一回“小礦工”挖掘老師為他們準備的“礦山”(石膏制作的模型),“礦山”里埋藏著各種“礦石”。在挖掘前引導學生對“礦山”進行觀察想象這里所代表的秀美風光;接著學生們利用錘子、螺絲刀進行敲打挖掘出“礦山”中的“礦石”,讓學生真實體驗挖掘礦石過程中艱辛,礦石的來之不易;同時,再引導學生觀察被他們挖掘后的模型,已是滿目瘡痍,這時學生對采礦所造成的環境影響有了真實的感受。通過角色扮演,學生把自己融入教學意境,玩中體驗,玩中領悟,大大增強學習興趣度,教學的趣味性。課結束時,很多同學談上本課的感受時,說到“今天我很快樂,感到一節課時間太短了,還希望老師給我們接著上……”一句發自肺腑的感言,充分體現運用角色扮演的成功。開發角色扮演的實驗內容,可以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難懂的教學內容淺顯化。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對人們的科學素養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小學科學肩負著培養兒童科學實驗的重任。針對小學科學教學中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嗎,應該通過科學游戲教學對其進行有效地解決,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效果,讓兒童能夠寓學于樂。一方面,在游戲中開發兒童的天性;另一方面,在科學游戲中幫助兒童學習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徐明.淺談低年級小學科學教學中科學游戲的組織[J].當代教育科學,2005,(13).

[2]宋麗麗.小學科學游戲教學的設計及課堂實踐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5,(07).

[3]李樂,劉玉倩.游戲化教學模式在“C程序設計”中運用研究與實踐[J].電子制作,2013,(87):126.

[4]鄭曉敏.從情境中探究,在興趣中發展———談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J].中國校外教育,2016,(02).

[5]韓連啟.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2015,(35).

[6]張仁田.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讀與寫,2014,(09).

作者:于喜春 單位:吉林省大安市新平安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