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索
時間:2022-11-03 10:38:06
導語:農村中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價值觀扭曲。由于長期在外,無法照顧孩子,家長容易產生負疚感,不斷增加給孩子的零花錢和物質方面的享受,而忽視對子女的道德品質教育、法制教育,使孩子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并直接導致出現“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
2.道德行為差。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監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
3.學習成績差。由于留守兒童大多數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或親友臨時監護的,這些臨時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或責任心不強,沒有能力或不能盡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督促和指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紀律渙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象時有發生。
4.心理不健全。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父母的關愛,致使部分留守兒童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形成任性、放縱、隨意的性格。不少留守兒童性格內向,情感淡漠,情緒低迷,心理承受力弱,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有較強的孤獨感。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1.監護不力、管理不到位,導致留守兒童出現許多問題。由于較長時間父母不在身邊,年邁的祖父輩文化水平不高,既沒有教育的精力,又缺乏教育的藝術。而有的親戚和朋友的責任心差,許多只是口頭應承而已,形成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盲區,導致留守兒童出現許多問題。
2.父母在外、缺乏親情撫慰,導致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由于不在父母身邊,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缺乏與父母之間深層次的感情溝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孤獨、自卑、精神壓抑、性格孤僻,不愿意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導致行為習慣較差,并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3.家庭教育氛圍較差,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差。由于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的家庭教育氛圍較差,孩子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刻苦鉆研精神,對生活、學習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進取心、上進心不強,甚至認為“讀書沒用”。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1.實行留守兒童寄宿制,確保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孩子的有效監管,解決對留守兒童管理監護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實際問題。父母不在家,學校的作用就變得非常重要。在寄宿制學校中,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責任實行全方位管理,教師既教書育人又扮演“父母”的角色,盡力為留守兒童創造較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解決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直接關心和臨時監護人無力輔導功課等問題。
2.開展“三個一活動”,即一個老師管護一個留守兒童,一個學校領導掛鉤一個村莊,一個優秀學生帶動一群孩子。解決留守兒童缺乏親情撫慰,導致出現心理偏差、學習成績差、安全等問題。(1)發動全校教師與留守兒童組成“一對一”管護對子,做他們成長保護人,要求老師要主動與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的父母、在家監護人溝通,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多開展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多家訪,在生活上細心照顧、學習上悉心指導、心理上耐心疏導,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2)農村社區有許多不利于留守兒童成長的環境,如游戲廳、錄像廳、網吧等。我校要求每一個學校領導要掛鉤一個村莊,與村兩委領導和老年協會聯系,要求社區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積極創造適合兒童健康成長的環境。(3)留守兒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群體活動對于他們影響非常大。在群體里,有和他們同齡的同伴,相似的年齡往往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孩子們可以在同伴之間找到更多的共同語言,一個溫暖團結向上班集體對于留守兒童的成長非常重要。因此,學校成立由一個優秀學生帶動的活動小組,要求每周開展一次有益的集體活動。讓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集體生活,既可以轉移他們思念家長的注意力,又可以讓他們在集體中成長進步,形成團結同學、熱愛集體的良好作風。
3.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置心理輔導室,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作用,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1)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認真負責,不但要教會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于留守兒童,還要教會他們以書信、電話的方式加強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導他們學會把生活和學習中的苦樂告訴父母,使情感得以抒發。(2)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要對“留守兒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們的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性格特征、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學習動機和態度。為他們建立“心理健康卡”,留意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并作詳細記錄,對他們不正常的行為表現及時干預,正確引導,并進行有關心理輔導,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3)留守兒童因父母的遠離,使得他們普遍缺少和父母的溝通,缺少父母的賞識,缺少來自父母的壓力,自律能力相對弱,內心孤獨。心理輔導教師要深入學生中,到學生的家庭里中,經常和這些學生進行情感和語言上的交流,以填補他們缺少父母呵護的空白。同時,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比如給他們過生日,讓每一學生都關心、關懷他們,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和自卑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幾點建議:(1)目前農村學校的生活設施比較簡陋,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從硬件設施方面改善學生寄宿條件,讓孩子們有健康成長的居住和生活環境。(2)隨著住校生的增多,管理工作量加大,建議增加寄宿制學校教師編制和管理經費。為農村中小學配備專職校醫、宿舍管理員和食堂管理員,以保證學生安全、健康地成長。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關系到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和諧,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使他們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
作者:頡珉昕 單位:渭源縣清源鎮河口學校
- 上一篇:司法局從嚴治黨工作方案
- 下一篇:住建局幫扶XX村三年工作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