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教育必要性和途徑

時間:2022-01-02 03:57:14

導語:禮儀教育必要性和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禮儀教育必要性和途徑

摘要:基于我國的教育體制,中小學階段評價學生的核心是成績,高職院校側重于于學生的專業技能,長期以來對高職生的全面素質教育缺失了培養,高職生呈現出禮儀修養欠佳的狀況,并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人才的基本素質需求。禮儀修養并非一蹴而就,高職院校除了設置專業的禮儀課程,更需要將禮儀教育融入專業課程,讓學生在良好的禮儀氛圍中潛移墨化,自覺養成知禮、守禮、用禮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從高職生禮儀修養現狀、禮儀教育對高職生的重要性、專業課教學中如何實施禮儀教育展開探究。

關鍵詞:禮儀教育禮儀修養高職生

1高職生禮儀修養的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是三部分,一是高考失利未能錄入普通高校的高中生;二是五年一貫制的中學生;三是中職畢業的學生。生源決定了高職院校的學生存在學習基礎薄弱,禮儀修養不足的現象。筆者根據多年從事職業教育經驗,觀察發現高職生禮儀修養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1.1高職生基本禮儀常識缺失。上課向老師問好、路遇老師主動打招呼、老師提問站起來、上臺講話聲音洪亮、公開重要場合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這些看似幼兒園就懂的禮儀常識,在我們的高職學生身上表現得并不好。上課鈴響老師進課室,學生依然是低頭看手機,等老師喊上課,班長已經省略喊起立,學生也沒有問候老師的習慣;老師說下課,同學們已經沖出課室,根本沒有人意識到要等老師先走出課室;上臺匯報作業直奔主題,沒有稱呼、沒有問候、沒有自我介紹,講完了也沒有致謝,話筒往講臺一放直接回座位;課堂公開展示愛情,全然不顧老師在講臺上課,應該尊重課堂、尊重老師和同學,上述現象在高職院校很普遍。1.2高職生個人形象隨意散漫。脫去了中學生的校服,高職生穿著越來越富有個性,但個性背后是過于隨性。課室上課穿拖鞋、短褲、露臍裝、化濃妝等不得體著裝行為,學生卻絲毫沒有發現有損自我形象,只顧自我舒服;文明上網,是互聯網時代青年學生自覺要遵守的行為,卻依然發現很多學生上網瀏覽不健康的信息,上課也玩網絡游戲,老師走到身邊依然沉浸其中,根本不顧及自己在同學和老師心中的形象;高職生并不是每天都是滿課,團課或是自學時間,老師進到宿舍檢查也不起身打招呼,自顧自地躺在床上或是坐在電腦面前煲劇,全然不顧大學生應有的個人形象。

2禮儀教育對高職生的重要性

孔子日:“人無禮,則不立。”可見禮儀教育是為人之根本。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而禮儀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礎,上述高職生的失禮行為,其根本是少了對人的敬意、對己的自律和對行為的規范意識,重視高職生的禮儀教育迫在眉睫,其重要性體現如下。2.1塑造高職生良好的個人形象。良好的個人形象代表的不僅僅是學生個體,也是其背后的組織的形象,高職生在校期間的行為舉止折射的是學院的管理水平、校風校紀以及學術氛圍。高職生畢業后到了企業代表的就是企業形象,而良好的個人形象不僅需要有良好的內在修養,也需要長期的自我養成。禮儀教育中正確規范的禮儀知識,將有助于高職生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2.2構建高職生和諧的人際關系。禮儀教育使得高職生衣著整潔、談吐得體、舉此優雅、行為規范,幫助高職生更好地向交往對象傳遞友好和敬意。例如,與人溝通時保持目光交流、認真傾聽、面帶微笑、點頭回應等友好的溝通技巧,能增進人際關系的和諧。2.3杜絕高職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一方面是學生意識的問題,另一方面是禮儀知識儲備不夠,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對他人的尊敬,需要被教育被提醒。禮儀教育內修于心,外修于形,老師們需要不斷地強化“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理念,同時也要指導學生如何更加體面和友好地表達自己的敬意。如:初次見面雙方會握手表達友好,那么握手順序如何?誰該先伸手?握手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這些都需要普及給學生。

3專業課教學中融入禮儀教育的途徑

禮儀教育的途徑有多種,一是學校開設專業的禮儀課程;二是通過各類禮儀活動提升高職生的禮儀修養;三是在專業課程中融入禮儀教育,專業課程融入禮儀教育有潤物細無聲,恰到好處地傳遞和感染學生的作用。具體途徑如下。3.1身教重于言傳——提高教師禮儀修養。要提高學生的禮儀教育,高職院校的專業老師首先要以身作則。高校老師是一個高知群體,也是一個被社會高度認可的群體,更應是一個有內涵、有修養、講禮儀的群體,因此高職院校的老師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禮儀修養,學習日常行為規范,給學生起示范帶頭作用。例如:要求學生穿著得體,作為老師自己就不要穿著怪異,穿拖鞋上講臺;要讓學生見人主動打招呼,作為老師完全可以路遇學生先點頭微笑,不僅展示老師良好的個人禮儀修養,更是平等對待學生的教育理念;要讓學生上課不遲到,自己就要在預備鈴時進入課室;要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自己就要有敬業精神。所謂身教重于言傳,老師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學生。3.2禮儀無處不在——禮儀教育貫穿始終。現代教育中我們都倡導老師主導,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采用情境創設、分組教學、體驗教學、工作過程系統化、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學生參與較多,不再是老師一言堂,學生能夠得到更全方位的鍛煉,學生除了靜態地展示個人形象,還可以動態地呈現良好的個人修養,日積月累,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能得到了提高。例如:學生上臺匯報作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有禮有節,嚴格地執行以下流程:稱呼→問候→自我介紹(名字分解,名人效應等幫助他人記住自己的名字)→匯報主題→內容分享→致謝鞠躬→結束;匯報時注意目光與聽眾互動、面帶微笑、端正儀態、聲音洪亮,展現較好的禮儀修養。老師在授課時注意言行規范、儀態大方、充分準備、尊重學生、智慧教學,結合每章節的授課內容融入禮儀教育,牢記禮儀教育貫穿始終。

4結語

中國是禮儀之邦,積極響應的號召,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這代人身上的歷史使命。禮儀源自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高職院校不僅要將其作為獨立的學科設立,更是要融入生活、融入專業課堂,才能讓禮儀之花處處開,幫助高職生掌握并融會貫通地應用好禮儀知識,從而改善形象,增強自信,彰顯專業能力,成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費璠.淺析高職學生禮儀修養的現狀及途徑[J].才智,2014(6):49.

[2]郭威.高職學生職場禮儀修養培養途徑研究[J].科教文匯,2013(10):156-157.

[3]許黎英.高職學生禮儀文化修養與高職教育吸引力研究[J].科教文匯,2011(1):166-167.

[4]趙英春.多措并舉,提高職教學生禮儀修養[J].中學教學參考,2009(21):144.

[5]于偉娜,鄭瑞新,康江衛.高職院校女性禮儀教育模式改革之研究[J].學周刊,2012(1):5-6.

[6]曹成喜,胡雪晴.高職《市場營銷》課程滲透德育教學研究[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6):56-58.

作者:黃紅如 單位: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