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研究

時間:2022-01-10 10:54:13

導語: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研究

[摘要]美育即通過各種藝術和自然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發展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教育。在農村美術教育中,存在著教育觀念滯后、不重視美育,師資力量缺乏、教師素質不高,教材內容單一、教學手段陳舊等問題,導致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教師可通過樹立“以生為本”的人才發展觀,提升專業技能,開發課程資源,豐富教學手段等方式改善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的狀況。

[關鍵詞]邊緣化;美術教育;農村地區

美育即通過各種藝術和自然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發展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教育。其中,通過藝術學習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美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還要求學生樹立美的理想,發展美的品格,培養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同時,美術課程也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課程,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的美術教育卻存在嚴重的邊緣化現象。

一、農村地區美術教育邊緣化問題概述

(一)農村地區教育觀念滯后,不重視美育。教育部規定中學應開展的素質教育課程有音樂、美術、體育等,其中,美育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但應試教育的觀念使學生拼命學習文化知識,很多學生為了考入理想的學校,許多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往往占用每周只有極少課時數的美術課程。美術在學校課程中的地位較低,有些農村學校甚至沒有專職的美術教師,教學效率低。此外,城鄉之間教育的差異也是導致農村中學普遍忽視美育工作的原因之一。農村很多流動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沒能獲得很好的美育啟蒙,導致其對美術課程沒有興趣,這也是導致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的原因之一。(二)師資力量缺乏,教師素質不高。農村美術師資力量薄弱和素質不高也是造成美術教育邊緣化的原因之一。據教育部體衛藝司的初步統計,在義務教育階段,藝術類教師的缺編比例高達40%~50%。據調查,儀征市中小學美術教師共120余人,其中專職教師約30人,約占總數的25%;美術專業出身的教師77人,占總數的64%,比例高于平均水平。在農村中小學中,美術教師兼任語文、數學等主要學科教師的現象仍較突出。據調查,目前,儀征市有美術高級教師7人,其中僅1人在農村學校,其專業為漢語言,是語文教師兼職美術教學。農村美術教師兼職數量龐大,專職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導致美術教師教學能力偏低。(三)教材內容單一,教學手段陳舊。由于“藝術類課本應循環使用”的規定,農村學生每周只能在短短的課堂45分鐘里接觸美術課本,這給教師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加大了難度。教育部統一的美術教材單一,沒有體現地方性。例如,藝術創作攝影、攝像和電腦設計等藝術制作課程的內容不符合農村生活的條件。農村學生美術基礎相對薄弱,許多美術課程在農村學校很難開展。農村美術教學的方法陳舊,教材內容單一,使得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李政道說:“科學與藝術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們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1]如今的年輕家長逐漸意識到,藝術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優化人的趣味、開拓人的思維、豐富人的想像、陶冶人的情操,對個人的品格形成也有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應該注重美育,加大對美術教育的投入,開發當地的美術教育資源,使教學方法多樣化。

二、改善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的策略

2014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提出,江蘇中考將加強美育測試。這一舉措將加強江蘇學校對于美術課程的重視,不能夠隨意取消課程,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審美素質。[2]近幾年來,“四配套工程”的實施為學校添置了教材教具、布局專用教室、器材室和相應教師工作室,還安置了電子白板與多媒體。這說明國家越來越重視美育,認識到了美術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作用。(一)樹立“以生為本”人才發展觀,提升教師專業技能學校應樹立“以生為本”的人才發展觀,開足、開齊美術課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儀征市將建立健全農村美術教育管理機構,配齊專職美術教育管理干部,為農村美術教師開展新課程培訓和相互交流創設條件,逐步配齊農村專職美術教師,并加強管理與指導。可以組織農村學校中專業出身的美術教師加強與其他兄弟學校美術教師的交流,并組織相關教研活動。美術教師也應積極參與美術新課程的相關培訓,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并通過多學、多看的方式學習最新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到教學中。美術教師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教學比賽,以助推個人能力的發展。(二)開發課程資源,豐富教學手段學校應結合原有教材,適度增加具有當地特色的美術資源。筆者在教授初中美術第七課《圖案之美》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詢問學生“說說傳統圖案的特點”時,學生都低頭不發言,這說明了學生對傳統圖案的感性認識不深。但當筆者帶著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學生在親眼看到了陶器、青銅器上的圖案后卻非常興奮,不停地詢問工作人員。回校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了陶器以及中國傳統圖案,這說明學生通過觀察獲得了更為深刻的體驗。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文化和歷史開展美術教學,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將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例如,教師在教授《從心靈接觸自然》時,可以把學生帶到戶外,欣賞家鄉的美景。教師還應該巧用材料,如樹葉、黃豆、綠豆、樹皮、樹根、石子、瓷磚等,將它們應用到美術創作中。儀征市礦產資源豐富,盛產雨花石。教師可以開設一系列課程,如雨花石繪畫課、雨花石設計課,還可以舉辦手工制作比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八年級上冊“設計與應用”單元主要講授民間美術的繼承與發展,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風俗人情開設一堂有特色的美術課。教師可以將農村獨特的自然風景優勢和鄉土文化資源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分層次、多角度地開設農村美術課程。

參考文獻:

[1]李政道.科學與藝術[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成崗,范杰遜,劉穎.教育廳長:江蘇中考將增加“美育”測試[N].(2014-03-08).epaper.yzwb.net/html_t/2014-03/08/content_141645.htm?div=-1.

作者:徐婷婷 單位:儀征市胥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