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美育教育實踐路徑
時間:2022-07-16 11:11:13
導語:研究生美育教育實踐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高速發展,人類發展自由程度也隨之提升,對美的需求也越發強烈、越發多元、越發豐富、越發迫切。在雙一流建設優質背景下,加強研究生群體的美育教育工作,不僅符合研究生個體的發展需求,而且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必然途徑。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研究生群體美育教育工作的實踐策略,供廣大教育界同仁參考。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美育教育;雙一流建設;實踐策略分析
隨著國內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高素質人才需求量明顯提升,而研究生群體作為國內高素質人才的代表性群體,也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與關注。針對研究生開展的美育教育工作,在高素質人才培養環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意義。但就目前形勢而言,國內的高等院校美育教育工作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這一點在研究生的美育教育環節更為突出。與雙一流建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此,相關教育人員應該從理念維度、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力量維度同時開展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為研究生群體發展提供必要助力。
一、研究生群體美育教育概述
高素質研究生美育教育是雙一流建設工作開展的必然選擇以及核心內容,對研究生群體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素質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研究生只有掌握充足的知識儲備、創新意識、感知能力、情感思維才可以滿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環節當中,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發展所需的人才需求,使國內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才可以在國際化發展環節中占領優勢;在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環節發揮中國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工作本質就是促進研究生在學會科學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可以科學審美,正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與現象,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創業能力,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助力支持[1]。
二、雙一流建設環境下開展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創新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研究生的高尚人格培養
研究生作為國內高知群體,需要具備健全的人格,而系統的美育教育工作則可以發揮良好的作用與優勢。首先,美育教育可以通過文化來進行熏陶與感染,使研究生形成良好的人文修養。在美育教育環節,他們可以盡情感受美育教育當中的齊身治國等理念的精髓,將自身發展置于國家整體發展當中,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與世界觀念,從而實現在思想上培養高素質人才、教育應用型人才。其次,美育教育工作可以通過正確的引導,使研究生群體形成對美的良好認知以及知識轉化。培養研究生在生活中學會感受美、鑒賞美,進而激發研究生群體創造美以及應用知識改變現狀的自主意識。提升高素質人才的人文素養以及文化素養。最后,美育教育工作可以與學術研究聯合育人,提升研究生群體的自主品味以及生活能力,在嚴謹的研究過程當中,同時也需要美育教育內容來培養學生心性藝術,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2]。
(二)有助于雙創能力培養
在研究生培養環節,美育教育可以通過跨界這種方式,將所有教育內容融會貫通,對于激發研究生雙創能力有著巨大的優勢。首先,在美育教育環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創造意識,美好事物的熏陶與影響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排除負面情緒,激發學生的自主思維,擺脫傳統思想以及負面信息的限制與影響。其次,美育教育環節有助于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培養,科學地開展美育教育工作,可以為全體研究生帶來靈活的思維以及敏銳的感知能力,這些一旦與精神世界有機融合,可以應用到科學研究教學當中,具體表現為雙創探究思維能力,它可以有效點燃研究生群體的創造意識,拓展創新思維。最后,在美育教育環節培養研究生的創造能力,將美育教育融入實踐活動當中,可以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激發研究生群體的內在創造能力,釋放學生潛能,發揮學生主體作用[3]。
(三)有助于研究生融入社會
高素質人才需要具備融入社會的責任與擔當,為全體人類發展謀福利。為此,在加強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環節,首先,應當不遺余力地縮短研究生教育與社會發展距離,培養研究生融入社會的意識與融入社會的能力。其次,繁重的學習壓力以及有限的發展空間往往會使研究生群體忽略對美好生活的感受,嚴重時會造成研究生群體形成部分心理疾病,對其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而美育教育則有助于調節研究生群體生活節奏、緩解社會壓力以及學習壓力,使研究生群體感受到身心愉悅,形成平和待人的心態,從而避免研究生群體由于壓力過大而產生部分心理問題,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當中,為社會發展做貢獻[4]。
三、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開展現狀
(一)美育教育重視程度不足
長期以來,美育教育工作受到傳統教育觀念與應試教育影響較為嚴重,在美育教育體系推進環節,基礎教育以及中等教育階段對高等教育造成的影響難以忽視,尤其在研究生教育階段,不僅美育教育環節存在先天不足,而且缺乏必要的衡量標準以及專業教育水平。導致研究生群體的人文素養以及審美素質有所欠缺。其次,社會輿論普遍認為研究生屬于專業教育,應該區別于通識教育、通才教育,校內的教育人員也缺乏對文化類教育的重視程度。最后,但就研究生個體而言,大部分研究生從基礎教育一直到研究生階段,在專業課程學習環節花費了大力的時間與精力,而對個人素質培養環節的重視程度則有所欠缺[5]。
(二)重理論而輕實踐
研究生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拓展教育環節,教育環節缺少完善的教育體系以及美育教育課程,部分高等院校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因此會開設部分書畫展覽、藝術比賽以及歌唱比賽等美育活動,但是由于主題活動的深度內涵不足,活動開展效率參差不齊,并且存在以本科生為主,很多研究生參與性質不高等現象。更為突出的是在推進美育教育環節,通常存在知識化傾向嚴重,部分教育人員將美育教育工作看作簡單的理論知識灌輸,將研究生作為美學知識的傳承者,而忽略學生美育素質的培養,這使得美育教育工作長期處于定位不清、方式單一、教育效果不佳等狀況,缺乏正確的引導與規范化教育,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研究生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6]。
四、雙一流建設環境下開展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創新的實踐路徑
(一)創新美育教育理念,明確綜合素質教育使命美育教育工作不僅是至于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更是德育教育、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在研究生美育教育開展環節,應該積極樹立學生的美育價值觀。通常而言,一所高校的研究生群體教育工作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不同時期、不同年齡段會具有不同的作用與意義,教育形式也會不盡相同,但在實踐環節,不能片面地展開美育教育工作,而應當像科研工作一樣重視美育教育工作,并且將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與其他教育環節有機融合,實現相互促進、相互助力的效果。其次,在研究生培養環節,始終貫徹美育價值觀,高等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美育教育是雙一流建設育人工作的核心手段,作為高素質群體的研究生培養,應當接受良好的美育教育,為保證美育教育效率,需要確保美育教育工作的內涵與厚度,其中包括對美的感知能力、美的鑒賞能力以及美的創造能力,在確保多元能力、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同時應當將美育作為推動研究生群體發展的核心指標,融入到研究生群體教育的各個環節當中。
(二)發揮美育教育實踐優勢,探索研究生美育教育過程
在研究生入學后開展美育教育工作,不僅實施人員要積極樹立美育教育觀念,受教研究生同樣應當主動參與到美育活動當中,可以發揮校史校情、科學道德等美育教育主題元素。首先,要在日常學生管理環節融入美育教育元素,例如:使研究生充分感受到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溫馨和諧的校園宿舍文化以及校園文化,這樣可以有效愉悅研究生群體心靈、調整研究生情緒,使其處于輕松放松的狀態。其次,在畢業典禮上應當發揮美育教育工作效果,使研究生深刻感悟到美育教育工作的核心特點,既有對以往生活的感悟之美,同樣也有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之美。通過精準的美育教育工作,可以使高校學生更加理性、更加成熟地步入社會,為社會發展、國家發展以及自身未來發展提供助力。
(三)發揮美育教育空間優勢,構建研究生美育教育方位
開展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容易在實踐環節中出現碎片化問題,甚至很多知識與要點被忽略。為此,應當大力構建對研究生各領域的多角度教育。從美育教育課程設置、科學實踐育人環節、美育教育講座、高雅藝術講座、社會美育實踐活動等方面開展多方位美育教育。實現這一目的,首先,應該構建完善的美育教育課程,使全體研究生學會欣賞美。為此,高等院校應當結合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加設美育必修課或者美育教育選修課,從美學角度開展理論教學。在整個課程設置環節,積極探索研究生的美育教育功能。例如:建筑專業就可在專業教學環節融入對古建筑的文化保護理念,引領建筑學專業的研究生對古建筑產生保護意識、傳承意識、創造意識以及創新意識,深挖專業課程內部的美育教育元素。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與雙一流建設背景極為契合,二者之間具有諸多互通之處。研究生教育者可以通過創新美育教育理念,明確綜合素質教育使命、發揮美育教育實踐優勢,探索研究生美育教育過程、發揮美育教育空間優勢,構建研究生美育教育方位等方式開展美育教育工作,為研究生群體核心素養、綜合素質發展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曉東,孫旭東.終身教育視野下成人高校非學歷教育發展的路徑選擇——以北京開放大學為例[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20(1):9-15.
[2]程繼華,任宗儀.以“紅”為底色的貴州多彩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現狀研究——以貴州師范學院為例[J].山西青年,2018(15):121,120.
[3]劉成,呂郁,郭和連,等.中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教育——以鄒城高級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7(17):177-179.
[4]嚴慶乾.研究生黨支部德育功能的理論蘊含與實踐路徑——以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為例[J].西部學刊,2020(5):74-77.
[5]張月順,蘆相玉,周旋,等.虛擬仿真聯合以臨床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對醫學院研究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9):159-161.
[6]王亞林,李萌,呂從聰,等.基于課程思政的理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以《泥沙運動力學》為例[J].科學咨詢,2021(10):170-171.
作者:張詩琴 王娜 柯陽 王家平 單位: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 上一篇:社區教育移動學臺構建模式
- 下一篇:小學德育管理改革與發展研究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