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對三生教育的認知

時間:2022-03-26 11:24:45

導語:生物學對三生教育的認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學對三生教育的認知

1挖掘生命素材,領悟生命之重

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基礎,通過教育,使學生認識生命的誕生與死亡的過程,認識自然界物種的生命存在和發展規律,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敖逃钠瘘c是人的生命”,聯系生物學這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生命素材在中學生物學課程中俯拾皆是,教師可充分利用素材,引導學生感悟生命之重,傳達生命的信息。例如,在學習“有性生殖”這一內容時,借助課件讓學生了解了人類的受精作用和胚胎發育過程。女性一般情況下每個月只能產生一個卵細胞,并且只可以存活幾小時,而每一滴精液中有幾億個精子,一個卵細胞只能與一個精子結合,小小的精子要找到卵細胞必須迅速游動,只有最健康、游動速度最快的那一個有機會與卵細胞結合,另外的幾億個精子則失去了孕育為人的機會,之后母親經過十月懷胎,一個新的生命降臨人間,在茫茫人海中,其擁有別人沒有的遺傳信息和相貌特征,生命是獨一無二的……由此喚醒學生對生命的敬畏,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深刻涵義,以感恩的心態去對待父母賦予的生命,以樂觀的心態去欣賞生命,以謹慎的態度去尊重生命。在教學中,還可利用多種實例、圖片進行反面教育:醉酒駕車傷及許多無辜生命;經營者為謀取暴利而制造假藥、偽劣的食品,置他人的生命而不顧;官員瀆職而造成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等等,當失去的生命再也不可能回來時,有多少親人朋友為之痛苦……這樣,可自然而然幫助學生認同生命無比珍貴這一觀點,從而學會尊重、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挖掘生活素材,體會生活之味

生物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可見生物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在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生活教育,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樹立生活信心,追求個人、家庭、集體、國家和人類的幸福生活。為此,教師可引導學生把所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創設一種愉悅的探究情境,讓學生在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去感知、感悟。例如,在學習“蛋白質”一節時,可提出這樣的生活案例:雞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雞蛋變質后會產生一種臭雞蛋氣味,由此可判斷有些蛋白質中可能含有什么元素?這元素在氨基酸中組成怎樣的基團?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為什么加熱煮熟了吃更容易消化吸收?煮熟的蛋白質還是原來的形態嗎?應用這些生活問題驅動學生,會使他們產生欲罷不能的探究欲望;在學習“生命活動的調節”時,可讓學生了解“對于高燒不退的人,不能加蓋棉被,而是應該促進熱量的散失”、“為什么人在發燒時沒有食欲?”等生活常識,還可以讓學生當醫生診斷糖尿病,分析為何會表現出“三多一少的癥狀,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基因水平、口服藥物、注射藥物、飲食結構和體育鍛煉等多方面對糖尿病患者提出防治措施,等等,結合這些知識的教育,使學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職業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組成的復合體,幫助學生認識生活的意義,理解生活的真諦,提高生活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讓每一位學生都熱愛生活,奮斗生活,幸福生活,品味生活的無比瑰麗!

3挖掘生存素材,學會生存之道

優勝劣汰是大自然永遠遵循的不二法則,人作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存在,就必須懂得社會生存法則。在教學中滲透生存教育,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知識,掌握生存技能,保護生存環境,強化生存意識,提高生存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樹立正確的生存觀念。例如,在學習“生態系統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等內容時,通過各種圖片和視頻向學生展示一些觸目驚心的現象:溫室效應、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銳減、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等等,這些事實會使學生感到震撼,地球不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它蘊藏的資源是有限度的,許多是不可再生的,使學生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人類能生存和發展必須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學習“生物進化”時,適時插入地球上一些最與眾不同的動物或植物的生存之道的事例,向學生呈現屬于“進化名人堂”級別的動植物,其中一些經過漫長進化擁有了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訣竅,還有一些則在不斷發展它們奇妙的交配方式,以確保種群中最合適的個體的基因能夠代代相傳,如龍血樹能適應常年干旱無雨這種惡劣的環境,可最大限度利用嚴重缺乏的水資源,它的外形像大漏斗,好像向四周撐開了一把傘,捕捉每一滴水,其樹葉像蠟一樣,可以減少水分流失,令降雨迅速流到根部,多刺的葉子外形又像溝槽,引導雨水順著樹枝及樹干流到樹根……通過這些事例啟發學生,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和必須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來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否則就會被淘汰的道理。”

作者:裘圓圓工作單位:浙江省嵊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