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推廣教學中效果測試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8 02:37:00

導語:普通話推廣教學中效果測試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普通話推廣教學中效果測試研究論文

摘要:推廣普通話工作以測試形式出現,在我國剛剛起步,并且正處于實踐探索階段。還沒有現成的模式和經驗作為參考。高校要在PSC實踐中逐步構建一個集普通話教學、培訓、測試為一體的科學體系,該文提出加強普通話口語教學是基礎;強化測前培訓是保障;確保測試質量是關鍵,同時要在工作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積累豐富的經驗,逐步使PSC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關鍵詞:普通話教學;培訓;測試;科學體系

始于1994年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以下簡稱PSC)已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PSC是“推廣普通話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推廣普通話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舉措”。PSC與高校的漢語言教學關系密切,也是檢驗學校規范用語、用字教學水準的全新尺度與手段,標志著我國應用語言學科重大的實踐與突破。

推廣普通話工作以測試形式出現,雖已有十四年了,但仍處于實踐探索階段,如何有效地貫徹執行《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也還沒有現成的模式和經驗作為參考。筆者作為一名從事普通話教學和測試工作十多年的測試員,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方法和積累經驗,形成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工作思路,要在高校推進PSC工作,關鍵是要在長期的理論研究、教學實踐和測試工作中,逐步構建起一個集普通話教學、培訓、測試為一體的科學體系,即:準確定位PSC的性質是前提;加強普通話口語教學是基礎;強化測前培訓是保障;確保測試質量是關鍵,同時要在工作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積累豐富的經驗,逐步使PSC工作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一、準確定位測試性質是前提

目前,PSC處于實踐探索階段,準確定位PSC的地位和性質,便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要確認PSC的地位和特點。PSC具有法定地位,我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都明文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這一基本語言政策為PSC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與保障,確保了測試的政府行為,具有國家法規的尊嚴性、強制性與嚴肅性。PSC是在綜合吸取測試學與語言學理論的基礎上,著重“測查應試人的普通話規范程度、熟練程度,認定其普通話水平等級”。PSC具有教育測量特性,“屬于目前比較通行的標準參照性或者說達標性測試范圍”。PSC本質上是一門學科,學術性強,知識體系完整,能力訓練要求高,這項工作來自語言統一的必然要求。PSC以推廣普通話為目的,并服務于推廣普通話工作,是國家新的推廣普通話方針“積極普及,逐步提高”的應用與體現,并已成為全國性推廣普通話工作中一個關鍵性和不可缺少的環節。PSC將推廣普通話工作提高了一個層次,改變了過去“標準模糊、界定困難”的評價狀態,使得推廣普通話工作具有科學、規范、易于操作的新特點。

其次,要正確定位PSC與高校普通話口語課程教學之間的關系。高校普通話口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準確應用口頭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規范的口語交際能力。目前,口語教學的重要性日趨顯現。但傳統的不重視口語能力的教學方法與昔日模糊的“開口就好”的評價理論,對于參與言語活動的一系列心理過程無法定量、定性辨析的弊端,也隨著社會進步而日漸與現代口語教學要求發生矛盾與沖突。PSC正是出于解決這一突出矛盾的目的,正確引導、評價、推動口語課的教學與科研,以適應推廣普通話工作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的要求,順應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及現代高科技發展的潮流。PSC的口語特性、教育測量特征及語言學科的屬性都恰如其分地解決了當前口語教學的種種弊端。PSC寓測于教,寓測于學。基于這種特性,對PSC工作地位的確認必須高屋建瓴,統攝全局。

二、加強普通話口語教學是基礎

高校要把普通話口語課程納人教學計劃,作為全校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要清楚地認識到PSC和教學的正確關系,PSC只是一種監督和檢驗普通話口語教學的手段。在普通話課程建設上始終強調增加投入力度,提高教學水平,力求讓學生自如、自覺地運用普通話,而不是簡單地設置成應試性的測前培訓課。只有扎實搞好普通話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才能在確保PSC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普通話口語教學:

1.多學科相融的原則

普通話口語教學是一門多科性的邊緣學科,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諸如:語言學、口才學、交際學、教育學、美學、倫理學、邏輯學等,這些學科的研究成果豐富了普通話口語的理論建設,而口語課的大量實踐經驗,又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在教學中加強這些學科與口語課的聯系,走多學科融合之路,能更好地共同擔負培養大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任。

2.循序漸進的原則

口語訓練不可急于求成,要采取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由分析到綜合的“階梯式”訓練方法,按照聽說能力的培養、形成以及提高的不同階段,循序漸進地進行科學化、層次化、序列化的訓練。

第一階段:聽說能力的培養階段。這是口語訓練的初級階段,訓練的內容是:(1)以方言辨正為重點的普通話語音訓練;(2)發聲技能訓練;(3)朗讀技巧訓練;(4)態勢語訓練。

第二階段:聽說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階段。這一階段的訓練內容是:(1)演講;(2)辯論(3)情景會話等一般交際口語訓練;(4)職業口語訓練。

3.精講多練的原則

提高口語水平關鍵在于多說多練,口語教學要做到“精講多練”:

合理分配講與練的時間。在口語教學中可采用“三三制”的時間分配方法:理論指導+教師示范+多媒體教學占三分之一時間;學生訓練+師生評議占三分之二時間。

課上導練與課下自練相結合。僅靠有限的課堂訓練是不夠的,要將課上導練與課下自練相結合。

積極參加口語實踐。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口語表達能力比賽,諸如:故事會、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主持人大賽等,比賽成績在課程考核中占一定的分值。

4.因材施教的原則

化整為零,實行分組、分層式教學。針對課時少、班級大、學生多、普通話水平參差不齊的教學現狀,可采用分組、分層式教學。

分門別類,確定不同的訓練重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據每組同學的情況確定不同的訓練重點和難點。

個性化訓練。在訓練中要注意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避免一個模子、一種風格、一味求同。

根據不同的方言特點確定訓練重點。根據不同方言的語音錯誤與缺陷,來確定訓練的難點和重點。在進行方言辨正時,把同一方言區的學生劃分為一組,指出存在的相同問題。

三、強化測前培訓是保障

I.高度重視測前培訓工作

PSC要遵守“以訓保測、以測促訓”的原則,對考生進行測前培訓。一方面,由經驗豐富的測試員對考生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介紹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程序、等級、評分標準、正誤界定、測試內容及應試技巧等。另一方面,可以安排推廣普通話的輔導員到各班去督促、輔導訓練。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進行測前訓練,如利用校園廣播臺、調頻電臺、網絡電視等在考前滾動播放訓練內容,創造一個普通話聽、說、讀、練的良好環境。

2.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

測前培訓幫助考生熟悉測試程序,強化針對性訓練,掌握應試技巧,有利于正常發揮,取得較好的測試成績。筆者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

(1)確定努力方向和訓練重點

教師可幫助考生根據自己現有的實際水平確定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訓練重點。如果考生平時就能夠自然流暢地使用普通話進行朗讀和自由交談,聲、韻、調、詞匯和語法基本準確,確定的目標可以是努力進入一級乙等。首先要明確可能出現的錯誤類型,把訓練重點放在糾正語音錯誤上,在朗讀練習中要找準重音,正確使用停連不錯讀漏讀。在說話練習中語言自如流暢,不出現或少出現語音、詞匯、語法的失誤。

如果考生平時能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但聲、韻、調不夠準確,在朗讀和自由交談時,有方言語調和使用方言詞匯、方言語法的情況,確定的目標可以是進入二級。考生要針對自己出現的問題,從詞表人手,重點練習聲、韻、調,準確掌握語流音變規律,認真辨正方言詞匯和語法,糾正交談中的方言語調,提高認讀的準確率和自由表達的流暢度。

如果考生平時基本不講普通話或講普通話時基本不準,聲、韻、調的錯誤和缺陷較多,詞匯和語法也存在不少問題。這部分考生必須先系統學習普通話語音的基礎知識,然后再閱讀詞表通過練讀朗讀材料,以讀帶說,盡量在有文字憑借材料的測試部分少丟分。

(2)把普通話語音作為訓練的重點

因為語音“是評定應試人員普通話水平的主要依據,因此在測試內容中,語音的比重明顯大于詞匯和語法”。從《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可以看出,在四項測試內容里,第一、二項讀單音節字和多音節詞部分是純粹考察語音標準程度的,占總分的3O;在第三項朗讀中,語音考察也是重點,占總分的25;第四項說話中語音面貌占了總分的2O。在全部考察內容里,語音總共占了759/6。因此,要把訓練重點放在語音辨正上。

(3)糾正方言語調,改善語音面貌

多數考生在有文字憑借的測試項中能夠做到語音準確,語調自然,失分比較少,但在說話測試項中卻暴露出濃郁的方言語調。測前培訓要側重有效地糾正方言語調,首先,要善于運用普通話進行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多說多練,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其次,要強化聲調訓練,讀準四類調值,避免由于語調變化而使聲調發生變化的現象。另外,聲韻調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要正確,糾正語音錯誤,克服語音缺陷,把朗讀中的一些良好的語音習慣,如停連恰當、重音準確、語言運用妥當等技能轉移到說話項中,確保語音標準,自然流暢。

(4)恰當控制語速,準確把握時間

在PSC的評分標準中,都有限時這一項。如果語速過快(超過270個音節/分鐘),字詞發音不到位,就可能造成語音缺陷;如果語速過慢(低于150個音節/分鐘),影響正常表達,也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考生的普通話水平。準確把握好時間,一是要控制好語速。在備考時,先測出自己的語速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要及時糾正。可以跟讀新聞播音,調節詞語之間的疏密度,控制好段落之間的空歇。還可以加強唇舌鍛煉,多讀些短詩或繞口令,使自己口齒清晰,唇舌靈活,語速適當。二是要做到臨場不急不慌,從容應戰。測出自己的語速后,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了。一般講,3分鐘的說話時間大約能講500個音節,至少應準備800~i000字左右的說話材料。

(5)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臨場發揮能力

PSC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心理素質的檢測。怯場現象的發生,一方面是由于考生的心理素質缺少鍛煉;另一方面是精神壓力太大所導致。克服怯場現象,一是要對PSC有正確的認識,如果此次測試成績不夠理想,還可以在3個月后申請復測,爭取進入更高的等級。二是要在平時加強鍛煉,增強自己面對眾人說話的勇氣和膽量,逐步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試能力。三是要坦然自信、舒緩松弛地參加測試,沉著冷靜從容不迫,才有可能發揮出最佳水平。公務員之家

四、確保測試質量是關鍵

確保高校PSC的質量是測試的關鍵,也是口語教學不斷發展的強大動力,更是測試作為國家級考試的靈魂。PSC必須嚴格管理,各項操作也必須規范科學。要把測試質量當作測試工作的生命線,在工作中做到“四嚴格”:組織管理嚴格,試題管理嚴格,測試標準嚴格,頒發證書嚴格。要層層把關,確保測試質量。在測試工作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強調規范測試操作程序,嚴格考務管理,嚴明測試紀律。要能嚴格執行測試工作規程,規范測試程序,從考生報考一相關信息錄入一審核校對一設置考點和考場一安排測試員、考生人數及相關工作人員一認真維護考場紀律一測評、復審測試成績一上報省測試中心,每個環節都要做到有條不紊、嚴密有序,考點布置合理,考場設置規范,要求考生遵照《考生須知》,做到準考證、學生證(身份證)兩證齊全,杜絕舞弊現象發生。

測試前要強調測試的嚴肅性和公正性,做到“兩過硬”:一是要求測試員業務素質過硬,嚴格執行《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自覺遵守《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規定》,認真負責,團結協作,公正廉潔。二是要求考務人員工作作風過硬,嚴格遵守考場工作人員職責。

此外,在測試中,測試員、復審員對試卷的評判、成績表的填寫、分數的統計都要做到認真規范;試卷、磁帶的領取要有登記,測試后相關材料(登錄表、測試試卷、錄音磁帶)清點移交要無疏漏;測試結束后及時將測試成績安全保密地上交到省測試中心。必須認真做好這些規范有序的管理工作,層層嚴格把關,以使測試質量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