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學生創新能力對策舉隅

時間:2022-12-11 04:21:00

導語:鍛煉學生創新能力對策舉隅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鍛煉學生創新能力對策舉隅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小學語文教學理應承擔起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任。

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創造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在這兩方面下功夫:

一、培養學生創造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力如此重要,因而語文教學應當重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時,教師要啟發學生進行再造想象,邊讀邊想,在頭腦中浮現畫面,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培養了想象力。

對于留有想象空間的課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如教學《狼和小羊〉后,重新播放錄像,當狼向小羊撲去時,定格,問:“小羊最后給狼吃了嗎?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給故事加個結尾。指名讓學生敘述,教師相機評點、總結、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在訓練和發展他們的創造想象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揮創造能力,是現代教育的目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以下幾種做法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1、培養觀察思維能力。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是人們發現問題和作出創造發明的首要環節,也是學生認識外部世界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敏銳、精細的觀察是創造的基礎。在教學中要善于啟迪學生仔細的觀察日常生活,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抓住特點,善于從平常事務中發現不平常的因素,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如學習《雷地里的小畫家〉一文時,我帶著一些“小畫家”的模型走進課堂,學生們一看這么多的好玩意兒,頓時瞪大了好奇的雙眼,想看個究竟。可我先是隱而不露,等到學句的時候,我出示小畫家,讓他們在一塊平地的白沙灘上隨意走了幾步。同學們通過觀察,心中的謎團大開,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小雞、小狗在雪地上走能留下腳印,人在雪地上走留下的腳印像半個花生殼;有的說小白兔在雪地上跑的腳印像梅花,一串串的很好看;還有的說,小貓、小羊......各種動物的腳印都有不同的花紋.學生七嘴八舌,不僅真正理解了詞句的含義,而且拓展了思維。

2、培養質疑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重要的一環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探索,去創新。疑是一切發現和創新的奠基石。心理學研究證明:疑最易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創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積極開發,熱情鼓勵學生質疑,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想問,從不會提問到善問,把學生的積極性導入參與教學中來,促進學、思、疑、問、悟的結合并注意循環往復,不斷提高。如教《記金華的雙龍洞〉,引導學生提出“溪流聲為什么會時時變著調子”這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通過釋疑來搞清溪流為什么會有寬、窄、緩、急的變化,搞清了溪流和雙龍洞的關系,使學生明確“山勢的變化”與“溪流調子變化”的關系,這樣學生在無疑——有疑——釋疑——無疑的課堂訓練中培養了自己的質疑性思維。

3、培養求異思維能力。

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采用發散式教學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大膽發言,展開不同意見的爭論,打破盲目順從,迷信書本,被動的聽、被動的回答問題的局面,沖破“標準答案”的樊籬,使學生的思維突破常規向獨特性方面發展。如教《稱象〉一文時,問學生:“還有沒有更好的稱象方法?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一個學生說,稱石頭太麻煩了,可以讓隨行官員一個個的上船,直到船沉到劃線的地方,稱稱每個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與眾不同的又切實可行的辦法!多么可喜的求異思維火花!教師要結合課文來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多問學生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它們的創造思維能力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培養靈活性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就是培養學生根據已知條件,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且當某一方面的思維受阻時,能立即轉向另一個方面,經過多次反復轉向,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如教《跳水〉一文時,有的學生提出“不用跳水也能救人”,我抓住這一契機,適時引導:“除了跳水外,還有那些方法可以救孩子?”此時學生思維活躍,紛紛發言,列出很多救人方法:從桅桿爬下來,用漁網接住孩子,在甲板上鋪一層很厚的棉花等。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這些方法能行嗎?學生通過討論,爭辯后,認為跳水是在當時萬分危急情況下唯一的救人方法。這樣,通過對各種不同意見的爭論,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訓練了思維的靈活性。

總之,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學生的創新意識一定會被激活,創造性思維一定會得到發展,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