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體操教學思路

時間:2022-05-06 03:07:01

導語:高校藝術體操教學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藝術體操教學思路

1我國高校藝術體操教學現狀

上世紀50年代初,藝術體操由前蘇聯傳人我國。1955年聘請了前蘇聯專家凱里舍娃在北京體育大學(前北京體育學院)任教,接著在上海、武漢等6所體育院校開設了藝術體操課,并將藝術體操傳播到全國高校。各高校將藝術體操作為體育教學內容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迅速地開展起來。有的把它作為必修課程,有的則列為選修課。不僅如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藝術體操對大學生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對藝術體操的教學內容、教學特點、教學方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如崔瑞華的《藝術體操與高校體育素質教育》,徐秀娣的《高校藝術體操課程教學效果的調查分析》,刑慶和的《關于高校女生體育教學的研究》,李榮的《藝術體操教法研究》等,在教材的編寫上也不斷完善,從而使得這一具有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在高校中持續地發展。從1984年起,藝術體操已成為我國大學生運動會比賽項目之一。

2藝術體操的特點

一是藝術體操動作具有自然性、韻律性、優美性。藝術體操動作細膩,每一個動作完成都是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配合,這些協調配合動作構成了藝術體操的自然屬性,動作要求自然、流暢。也就是說,藝術體操是在自然動作的基礎上派生出如跳、轉體等特有動作。從本質上講,做動作時需利用身體各部位的重力和慣性作用的自然性。韻律性體現在藝術體操是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成各種不同器械的難度動作。因此,動作要與音樂的節奏相吻合,節奏就是“動力在時間、空間上得到合理的分配”。用最省力的方法完成最大動作,使肌肉緊張與放松相交替是節奏的根本原則[1]。藝術體操不僅在音樂的結合上,而且與舞蹈、美術(如動作的造型、隊形的變化、動作的圖案和服飾)等藝術形式都有密切聯系。因此,藝術體操所具有的動作美、形體美、和諧美、表現美等藝術特點充分體現其運動的價值和意義。二是融體操、舞蹈和音樂為一體。將體操中的身體、器械難度動作與舞蹈藝術和音樂的節奏融為一體,是其他運動項目和藝術都難以比擬的。音樂的選擇和舞蹈的編排對于藝術體操動作的性質、練習者的風格極其重要。音樂的節奏應與動作的節奏相吻合。如華爾茲動作節奏是三步,在音樂的表現上是強、弱、弱。因此,在練習時應突出第一拍。不僅音樂與動作緊密相連,而且表現的音樂與情感的流露要相得益彰,達到“以情傳神”、“以情帶動”的藝術表現的境界。將動作、舞蹈與音樂分割,都難以體現出藝術體操之魅力。三是合理地運用器械。藝術體操是以持輕器械為主要練習形式。在動作練習過程中,器械自始至終地處于運動狀態。因此,器械動作與身體動作是否達到一致,是藝術體操區別于其他運動項目的顯著特點之一。如拋球軟踹燕接球,練習者就要根據自身所要完成的徒手動作,估計器械拋起所需要的高度、方向,并要控制好出手的時機和力量。從這一角度講,器械是肢體的延伸,是器械與身體動作完美結合的體現。四是突出地表現出女性的美。作為女子唯一的一個體育項目,充分體現出女子柔軟的美、協調的美和融合的美,使得有的男子體育項目也借鑒其獨特的訓練方法。在日本也舉行了男子藝術體操比賽。五是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由于藝術體操動作優美、高雅、韻律流暢、人與器械和音樂高度的協調。因此,常常作為現代大型文體表演的項目,以展現出該項目的特征。

3藝術體操教學方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總稱。教學方式是教學方法構成部分,教學手段則是為提高教學效果所采用的教學器具和設備[2]。教學方法又是教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目的可分為不同的種類,如從教學的過程來分,可分為完整法、分解法、語言法、練習法、比賽法等。但根據藝術體操項目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引起專家、學者的注意。李衛東在研究學校藝術體操教學方法時,提出了直接、開放、探索、程序和情景五種教學方法[3]。曹漢榮在采用常規教學方法基礎上,運用念動訓練、術語口令提示、合音樂喊節拍口令練習等方法對藝術體操教學方法進行了實驗研究[4]。劉平等運用“導學——學導”教學法在藝術體操教學中進行了探索[5]。這些研究為探索藝術體操教學方法的獨特性、創新性提供了理論的支撐。然而,從藝術體操上述五個特點的角度研究藝術體操教學方法的問題還顯薄弱。因此,研究運用分部教學、節奏教學、情景教學和和諧教學等方法顯得十分重要。

3.1分部教學方法

北京舞蹈學院孫玉昆依據人體運動解剖學理論,將人體分為十三個部位,以便進行舞蹈的練習。即:頭與頸、肩、背、手、脊柱、腰背、胸、腹、臀、腿、膝和腳。在藝術體操教學時,由于教學時數、學生條件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將十三個部位都訓練到。因此,重點抓住肩、腰背、胸、腹、臀等部位的訓練即能按照教學要求,又能有針對性、有重點地訓練好學生,使其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和形成正確的身體姿態。采用這些部位的定位操和變化練習,能有效地完成動作的自然性和優美性。實施這一方法應注意各部位動作的全面、協調練習,不能對某一部位訓練強度太大或太弱,既要突出練習部位的重點,又要兼顧各部位的全面發展。

3.2節奏教學方法

藝術體操的各種動作是在不同節奏中完成。利用各種有節奏的信號,如有節奏的口令、擊掌、音樂等指導和幫助學生練習,使其肌肉的緊張和放松協調的轉換,呼吸與節奏相一致,達到練習的最佳效果。在做波浪動作練習時,節奏的選擇應是柔和、起伏并有流暢感。在做各種部位操時節奏應是明快、熱烈。在運用節奏教學方法時也應注意節奏與呼吸的調節。運動生理學研究表明,呼吸運動是在中樞神經系統調節下,通過呼吸肌有節奏的舒張和收縮活動,并伴隨著人體活動情況而改變呼吸的頻率和深度。因此,在完成動作時還要根據動作的結構和變化來轉換呼吸的方式。如藝術體操教學中較多的大跳動作,蹬擺起跳要快速有力,在空中最高點達到最大幅度,并有瞬間的“停頓”,此時需要根據呼吸肌所產生的力量大小來運用呼吸,如果采用深吸、慢呼的方法,既節省體力消耗、推遲疲勞極限,又能達到呼吸節奏與動作節奏協調配合的效果。節奏教學方法在藝術體操教學中廣泛采用,這與項目的特點和練習的要求密切相關。因此,在選擇不同的節奏和運用節奏的方式上應精心設計。不同的動作、不同的器械、不同個性特征就要有不同的節奏。如根據動作的類型對快速用力動作(跳躍、翻騰等)一般選用每分鐘120-200拍之間的進行曲較為適宜。在做慢速用力靜止動作時則選用每分鐘70拍流水板節奏更為適宜。在運用此方法時,要特別注意節奏與動作、節奏與器械、節奏與情景之間的相互關系,不能將節奏脫離動作和“主題”。除了運用節奏進行動作的提示和訓練外,還可以采用專門的節奏訓練方法,如教師給一個節奏“塔塔塔—塔塔塔塔塔讓學生進行模仿,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在練習動作時,還可以運用提示性口令,如“一、二、向遠伸,三、四胸貼緊”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空間。

3.3情景教學方法

藝術體操如果沒有內在“情”就很難表現出動作的內涵。模仿動作并不難,難的是以情表現動作,這也是藝術體操魅力所在。此方法的特點是,形真、情景和意遠。以音樂渲染形象、以動作顯示形象、以人與器械突出形象。因此,在教學時,要抓住“形”,進入“景”、激起“情”。常采用一些帶有歌詞且熟悉的音樂,使練習者頭腦里有一種“情景”,幫助提高練習表現力和動作的質量。除此以外,采用生活中的一些經驗與體會激發學生的情緒,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學習彈簧步時,啟發學生要有水里按葫蘆的感覺,做波浪動作時要有后浪推前浪、依次波動的感覺。藝術體操主要練習形式是手持輕器械,這些器械具有不同的形態、質地和特征,同時為創造不同的情景提供了條件,如在練習彩帶成套動作時選擇中國傳統名曲“梁祝”,這樣就可以襯托出似蝴蝶翻飛、“梁祝化蝶”的情景。情景教學方法應與“表演”相結合,此方法不僅只在動作質量的表現上,而是要突出藝術的表現,也就是“表演”。正如中國藝術體操隊夏燕飛所提煉“藝術體操不是配樂雜耍,它需要運動員將聽覺情感轉化為視覺情感,音樂賦予了藝術體操生命,而運動員必須將這種生命的活力完全展現出來。”

3.4和諧教學方法

藝術體操不僅具有人的身體運動和器械運動協調、同步一致的特點,還具有與音樂、與同伴協調一致的要求,這就構成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要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各種教學要素合理、恰當的配合,達到一種和諧,它們就會形成一種合力,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素質的健康發展。[6]”在藝術體操教學中將人與人,也就是說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如何教學相長、相互促進;人與自然,也就是說人與器械、身體與心理、表現力與技能之間如何融為一體;人與環境,也就是說人與音樂的節奏、音樂的背景以及服飾的選擇如何相得益彰,從而發現、創造藝術體操和諧的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和諧教學方法的實質是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因此,在運用此方法前要對每節課的任務進行具體的分析,對學習不同的階段進行進行詳細的劃分,并就不同教學方法所具有的主要功能進行提煉。如分部教學方法主要解決身體姿態與舞蹈動作的練習問題,在初步練習階段可采用口令節奏,然后過渡到音樂節奏,最后可運用情景音樂進行身心一致的練習。和諧教學方法運用的流程一般是誘導—共鳴—圓融—指點迷津四個步驟[7]。如在練習某一組合動作與音樂結合時,先要進行對動作與音樂的誘導,為什么要選擇此音樂,它有什么背景以及它與動作之間的聯系等,進而使學生與音樂、動作產生共鳴,在此基礎上達到人與音樂、人與動作、器械的圓融,最后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練習的情況加以指導,指出今后改進的措施。

4結語

藝術體操具有其自身項目特點,在教學中除采用體育教學通用的一些方法外,還有項目自身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分類盡管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但從本體的角度、項目的特點出發,研究具有項目特色的一些教學方法具有深遠和現實的意義。教學的實踐表明,將藝術體操動作與身體的部位、動作的節奏、情景的變化和整體的結合統一起來,采用分部、節奏、情景和和諧教學方法進行高校藝術體操的教學具有可行和創新的意義。教學方法的運用不是單一進行的,它是根據人們的認識規律、動作技能形成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進行優化選擇。上述四種教學方法也是如此,正如教育學家通常所述“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只有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升華、不斷創新,才能尋求出符合項目特點的教學方法。

作者:王聰工作單位:湛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